新疆克拉玛依市雅典娜小学 邢 莺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断涌现,有关孩子教育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成功学的深入及对综合素质的日益重视,学生教育呈现出社会化、多样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等,应该客观分析与评价。虽然在表面形式上表现为学习、生活中敏感、焦躁、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等,但我们深究教育背后的原因,用换位思考的观点,采取积极的方式,只为成功找方法,抓住孩子教育的重点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培养孩子的平常心、宽容心、感恩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成功的意念,即本文所称的“三心二意”教育理念,希望能为各位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一点教育的启发和帮助。
有些孩子的父母只知道像孩子要成绩,对于提高孩子的成绩的正确方法却一无所知。他们没有试图去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激反应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逼迫他们“为学习而学习”,孩子从学习中完全感受不到乐趣。而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能有所作为,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工作,能赚多一点的钱来改变家庭生活的状况。因此,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很高。总希望孩子在班里名列前茅出人头地,为父母挣面子,弥补父母的虚荣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公民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由于部分家长受文化素养的局限,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孩子的成绩落后了,父母的脸上就会表现出不满意的神色,就会对孩子过多的批评、指责。从而加剧了孩子对家长的叛逆心理,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有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文化学习,却忽视品行教育。由于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孩子的父母、祖辈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生怕孩子受到伤害,由于对孩子过分溺爱,只要孩子学习,也不管学习的效果如何,就表现出对孩子过于迁就、放任,很多事情都替孩子代劳,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差,养成了孩子霸道、任性、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脾气暴躁等不良的品行习惯。家长似乎对孩子的品行不太关注,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对孩子的小错纵容,大错庇护。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是物质上给与得多,精神上却太贫乏。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而言,父母是孩子的命运舵手。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就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相反,如果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家长教育的作用互相抵触。家庭结构缺损关系不和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孩子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社会因素它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社会文化内容的基本来源。在同一社会中,既有政府倡导的,通过政策法令明示的社会规范,又有该社会传统的,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大众传播媒体通讯手段的多样化。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相 网络等都是大众传播工具。它们迅速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变化也可以在传播工具中迅速得到反映。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用户急剧增加,培养了一大批网络爱好者,其中包括不少中小学生。有些孩子对网络的迷恋,首先是因为网络上有丰富的信息,强烈的刺激。中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速度快;其次,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里他们可以谈论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听自己最爱听的音乐,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而这也正好满足了孩子的心理。但也因为孩子的迷恋而受到伤害。
第一,学习压力过大有的孩子产生厌学、逃学心理。
第二,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的焦虑心理。
第三,父母包办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
第四,过分溺爱造成依赖心理。
第五,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与交流、求知欲、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结合成功学的理念,以及对“中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和体会,总结出“三心二意”教育理念,即“三心:平常心、宽容心、感恩心,二意:坚强的意志和成功的意念”。
第一,以平常心理解和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二,要引导孩子有一颗宽容心。
第三,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第四,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第五,培养孩子成功的意念。
对待孩子的教育,我们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有一颗平常心、宽容心、感恩心,树立起坚强的意志和成功的意念,体会成功的喜悦。孩子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
对待孩子的教育,更需要为成功找办法,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