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华,张 骏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成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加强东西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1]。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高层引领推动。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发挥平台作用。各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峰会、论坛、研讨会、博览会。国内外各个领域专家、学者也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不同角度和立场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包容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亚洲人民自古崇尚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组成了一个文化多元、和睦共处的大家庭。中华文明素有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优良传统,在互尊互鉴中与其他文明共同进步。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是维护亚洲和平的重要社会基础。新形势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更加活跃,为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搭建了桥梁,为国家间和平解决分歧和矛盾提供了思想支撑,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
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作了主旨演讲:“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是实现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两个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的深刻、灵活运用——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亚洲、扩展到世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中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与各种优秀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形成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人民应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3]。
外交部前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认为,中国已经并将继续虚心听取沿线国家和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各方合理的利益和关切。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搞封闭性集团,不针对第三方,与其他区域合作倡议和机制建立合作关系,欢迎域内外国家以适当方式积极参与。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会涉及很多经济和人文合作项目,欢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各尽所能[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教授潘华琼指出,在审视当今的“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以及亚非合作问题时,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文化的影响力。文化虽然不是生产力,但可以根植于民间,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实际上,“一带一路”上的人类交往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每个人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他们既可以学习对方的文化,也可以传播自己的文化,还可以坚守自己的文化。这是文化相遇时可选择的三种态度。中国文化偏于保守,但也可以在坚守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现在“一带一路”的立足点就是对外开放,这也需要我们一方面要输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拿来[5]。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认为,“一带一路”必将是一个针对旧经济模式进行改革的漫长过程,也必然是将历史文明与未来发展模式相互连接的进程。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物的交流走廊,而且也是精神交流的纽带一样,“一带一路”将要穿越如此广袤的陆地与海洋,连接起不同的民族、宗教、语言、习俗和传统。如果没有文化间的交往和交流,这一宏伟蓝图难以成功实现。如果不能克服任由资本主义经济逻辑主宰这一广阔而复杂的网络局面,这一计划必然像以往的各种发展主义模式——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发展主义模式一样,因对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的破坏而招致失败和报复[6]。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一带一路”障碍多但必须推。主要存在沟通障碍。“一带一路”涵盖人口数十亿,文化差异性不可低估。丝绸之路族群繁多,百教交错。沿带沿路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华夏儒道罕有存迹。此外还有感情障碍、道路障碍、制度障碍、人为障碍、国内障碍[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构想,更是沿途国家共同繁荣之有益路径,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增进沿途国家关系、地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故此,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将优势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真正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一带一路”需要创新全球互联互通时代的“丝路外交”。理念上要高举自柏拉图到孙中山以来所形成的人文主义国际战略旗帜,以理性、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心态,发展全球互联互通理论,传播知识经济和现代价值理念,强化文化与软实力含义,让沿路国家自觉接受中国的发展理念,主动借助“一带一路”提振自身发展。机制上,实施统筹外交,综合施策,带动和强化国内各部门间的协调,发挥政府和民间的作用,创新治理体系,开展“公共外交”、“法制外交”、“规则外交”、“金融外交”[8]。
在当前学术界全球化潮流日甚之际,研究质实贞刚、刚健自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丰富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藏,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感召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也多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文化哲学维度的研究应涉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哲学透视,“一带一路”战略的结构分析、功能分析、层次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特征和现代价值,以及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张力和途径的分析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球化场域中如何可持续地被实现。
计算形态、遗传和地理3个距离系数矩阵间的相关性发现,缺齿蓑藓的形态变异有一定的遗传背景(r = 0.159, n = 106, P < 0.2),地理因素对形态分化(r = 0.309, n = 106, P < 0.01)和遗传分化(r = 0.251, n = 106, P < 0.01)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
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哲学透视,对其结构、功能、层次及其基本特质进行分析,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特征和现代价值。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力量正在消解,全球化本身就反映了一种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文化逻辑。“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这个全新的宏伟战略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跨越时空,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甚多,所涵盖的议题甚广,所需要动员的资源甚巨,所面临的传统利益格局甚为复杂[9]。“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世界人民在探索适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实践中展现的强烈的觉醒意识。文化哲学层面的研究要深入揭示“一带一路”战略生成与发展的逻辑,更要探寻“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各国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及发展特征,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实践方向和理论模型。
一个人一个民族所关怀的基本问题,始终是我们自身的生活命运:既要探讨我们自身的现状及其历史原因,又要寻求我们自身实现自由的出路。也只有正在创造历史的人们才有追求不朽的雄心。超越以往绝大多数狭隘的历史经验,将“一带一路”战略视作一种有生命、甚至有人性的东西;既懂得珍视和维护自身的文化传统,又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文化传承。
每一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会为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存在很大不同的沿线各国甚至国际社会众多国家所认同和接受?“一带一路”战略独特卓越之处在于:坚持互利共赢。它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战略框架覆盖了人类历史上最多的人口,让他们有机会成就梦想;让人类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体验自然的美妙、艺术的神奇和现代的文明,体会作为万物灵长可以感知到的越来越广的生存空间;让人类历史上最多的人口都有自由去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都可以改善命运。“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用安静而独特的视角,锐利又温和的感染力,把物质与精神的盛宴传递给这个世界,让人们懂得去超越有限和限制,把长长的视线延伸到历史和未来。
“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实现“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关注承载着中国人美好价值理念的文化符号的创制及传播,需要发展承载着主流价值观的先进文化,更应关注文化民生,培育和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
“你的国家在人群中就是你的名字、荣耀和代号。把你的思想、建议及血液都献给她,把她复兴起来,使她就像先烈先贤所预言的一般伟大。”这是意大利著名思想家马志尼的一句名言。因此,文化哲学的关照,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等多种方式,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抛开对受难情结的反复哭诉,才可能获得深入持久的思考力,并在文化上生发出超越的勇气和力量。这个因文化的发现而不同于过去并深刻起来的世界,民族文化更应建立一种开放的观念,在宽容、自由的原则指导下,不仅认同本民族,更要认同全世界,既努力将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潮流,又在世界的背景中彰显民族性格。
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但无论怎样,我们是共同的人类,人民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同信仰、制度和民族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有序竞争,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让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习近平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阐释,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10]。在很大程度上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这些背景之上的全新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共赢发展的大背景,“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的生产技术能力优势条件和“中国储蓄+中国投资+中国储备”的开放宏观经济的优势条件是当前发展的底蕴。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将自己的聪明智慧才情融入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与亿万同胞一起,共同创造国家民族明天的华美与庄重、成熟与尊贵、荣光和梦想。
对“一带一路”沿线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较大,甚至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的各国来说,“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它关注沿线各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世界,即此在的“现身情态”,是在国家民族的现实活动和生存状态中理解和尊重差异性。它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思考和建构,这种真正源于生活的战略考量,将实际地参与沿线各国的文化发展和进步。在当代语境中,“一带一路”战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共赢提供着一种切实而高远的意境,同样也为国际社会走出当代人类困境提供着理论智慧。
约瑟夫·奈认为,任何一种软实力资源,之所以能够生发出吸引人甚或“同化性”的魅力,即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在于其价值观所具有的能够激发起人们激情、渴望和梦想的力量。伟大的理念引领人去从事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事业。在异质文化同本土文化激烈冲突的今天,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沿线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进而为世界和平发展探索共生共赢的多种可能性。
善弈者,谋势。一个伟大构想的孕育,需要透过历史的望远镜思考沉淀,亦需要将镜头拉近到当下审时度势。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段上,只有那些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和前进方向、居于制高点上的先进文化才能够引领社会的文明进步,才能够从之者众、服之者广,感人深且,成其为真正的实力。回望历史,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观察当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
令我们骄傲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各国、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沿线国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它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世界人民共享。这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发展”观、“大民生”观,定会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
伟大的理念引领人去从事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事业,没有这种理念也是与这个伟大的时代不相称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人的现实活动和生存状态中理解人本身,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思考和建构,这种真正源于生活的统一性思想仍是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精神条件,它将实际地参与生活世界的创造性发展和进步。“一带一路”战略,覆盖了人类历史上最多的人口,让他们有机会梦想成真;“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与世界相融合的开放进程中实现的,每个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都可以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体验自然的美妙、艺术的神奇和现代的文明。这是历史性的文明变迁,我们期待它的风光奇伟。“一带一路”战略昭示了一种内在超越,不竭创造的人生意境,并以这种人生态度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生活价值信念与自由解放的追求。“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从生活深处引出理想,她植根于对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并为当代人提供了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境界,因而能为沿线各国所认可、接受和践行。站在新世纪的临界点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精神应是我们的共识,那就是:让我们共同忧患,共同关切,共同努力,在反思自我与改进实践中创造共同的未来!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 http://www. mofcom. gov. cn/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l.2015 - 04-01
[2]杨洁篪.携手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 com/2014 - 06/21/c_1111252128.htm.2014-06-21
[3]杨正泉.杨正泉:“一带一路”是实现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EB/O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15/Document/1431837/1431837.htm.2015-04-23
[4]李肇星.李肇星:中国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做强人所难的事.[EB/OL].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5 -02/5710647.html.2015 -02 -17
[5]潘华琼.“‘一带一路’和新时期亚非合作——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高端研讨会.[EB/OL]环球时报.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2015 - 04/6199953.html.2015 -04 -16
[6]汪 晖.“一带一路”走出历史终结论阴影.[EB/OL].环 球 时 报.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2015 -04/6120239.html?referer=huanqiu.2015-04-08
[7]何茂春.“一带一路”障碍多但必须推.[EB/OL].环球时报.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2014-12/5281986.html.2014 -12 -23
[8]翟 崑.新华网评:“一带一路”开启全球互联互通史的新篇章.[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10/09/c_1112737223.htm.2014-10-09
[9]邹 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0]习近平62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深入阐述该理念.[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5 - 18/7284327.shtml.2015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