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市场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局限

2015-03-18 02:14:00邹卫星
关键词:外部性双边使用者

房 林,龙 雨,邹卫星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222)

双边市场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局限

房 林,龙 雨,邹卫星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222)

双边市场是产业组织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平台间的相互作用已非局限于竞争,更多表现出平台之间的合作。以平台定价的经典文献为研究起点,梳理了垄断平台定价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同时,围绕用户归属性、平台差异化和网络外部性三个影响因素对平台竞争的研究进行分析,最后,以平台合作的效果与平台合作的方式为切入点,分析合作对于平台企业定价、社会福利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已有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拓展了空间。

双边市场;平台定价;台竞争;平台合作

一、引言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传统市场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出现了一类基于网络经济的新型双边市场商业模式,其已成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共同选择。双边市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既包括金融业、零售业、传媒业等传统产业,又包括如PC操作系统、游戏平台、3G移动通信、社交平台等新兴产业。据有关调查显示,世界百强企业中的近60家企业是通过双边市场这种商业模式盈利的(Eisenmann,2006),并且这种全新经营模式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对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系统研究始于2000年欧美各国对信用卡的反垄断调查,由此激发了经济学家、企业管理者和规制当局对双边市场理论研究的兴趣。如2002年美国和欧洲规制当局对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的调查;2003年美国和欧洲反不正当竞争部门对微软公司提起诉讼,反对其在操作系统中搭售IE浏览器和Media Player等软件;2008年,唐山人人公司与百度公司这两个平台企业之间的诉讼成为我国互联网诉讼第一案;中国银联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对商业机构收取高价而产生的“银商刷卡风波”等。这些案例若是运用传统的反垄断理论、单边市场理论来分析平台企业的策略行为往往会出现误区,同时平台经营者在进行企业决策时也发现了许多与传统商业决策之间的差异。如2008年,在索尼和东芝关于DVD标准的争夺之中,以东芝HD-DVD的败北告终,索尼蓝光获胜的关键在于其采取了蓝光光驱和游戏机平台捆绑的竞争策略,尽管东芝的价格低于索尼,但由于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大的满足程度而愿意支付看似相对较高的价格,使得东芝公司的低价策略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难以培育出足够维持盈利的市场份额,这说明简单的价格博弈已不再是商业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充分考虑市场特性的盈利模式的设计对于双边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营环境、行为方式、竞争理念也在发生改变,其中最显著的是企业间合作行为的大量出现。在这种合作中既存在技术共享,又存在产品替代和竞争。双边市场平台间的合作也比比皆是,如百度与中国电信合作,向电信3G使用者提供无线搜索服务;Bing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C2C搜索服务网站“一淘网”;中国移动与星空传媒联合推出“无线原创音乐平台”(董维刚等,2011);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专用传输平台逐步向通用平台转变等。正如布利克(1998)指出的“未来的跨国战略将日益以协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最好把协作视为技能、机会和资本的转让和套利。”

双边市场理论建立在网络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结合了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是对复杂网络经济行为的系统解释。双边市场主要依靠平台连接两边甚至多边的客户群,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价格非对称性的特点,这些不同于传统市场的特点使得对这些平台的运作策略很难用传统市场理论解释。例如: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对其中一边用户群收取的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甚至不收费,却不属于掠夺性定价;制定高于成本的价格不一定是“滥用”市场势力,而是其特有的倾斜式定价的表现;平台企业对两边进行交叉补贴并不是出于市场垄断的目的,而是由于其交叉网络外部性而产生的策略性行为;平台企业的盈利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盈利模式,出现了“免费—赚钱”这种新的盈利模式等。在新经济时代,各种性质的平台企业不断涌现,迫切地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经济现象。同时,双边市场理论对于平台企业的定价和其他非价格的竞争策略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产业间平台进行合作创新、合作生产、合作经营甚至是合作竞争的行为方式已成为平台更理想的选择,平台间形成了一种既竞争又联合,有分工有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由此,对双边市场平台定价、平台竞争、平台合作的研究,不仅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而且还具有探索性的理论价值。同时,双边市场理论为平台规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对双边市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分析其理论发展的脉络。

二、双边市场的垄断平台定价

早前,对于平台定价的研究源于两篇经典文献Rochet & Tirole(2003)和Armstrong(2006)。Rochet & Tirole(2003)不考虑成员价值仅考虑平台两边存在使用价值异质性的情形,使用对数凹的需求函数分析平台定价结构,得到平台在社会效益最大化下的定价是平台的边际私人成本减去边际外部收益;在平台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平台确定的价格总水平呈标准勒纳公式形式,价格在平台两边的分配则与两边使用者需求弹性负相关,弹性越高的一边平台对其收费越低,这一价格也可以看作是在社会最优定价的基础上市场势力带来的价格加成和Spence扭曲带来的改变,其主要应用于信用卡、电子商务等双边市场。Armstrong(2006)在Rochet & Tirole(2003)的平台使用价值收益异质假设下,还考虑了平台同一边使用者之间存在成员价值,但成员价值同质的情形,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分析平台定价,得到平台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下其价格也等于平台的边际私人成本减去边际外部收益,由于假设平台使用者只存在成员价值异质,边际私人成本只包括平台固定成本,而不包括平台的使用成本;平台利润最大化定价是在社会最优定价的基础上加上平台在双边的市场势力带来的价格加成,均衡定价由交叉网络效应、使用者的归属性和收费模式这三个因素决定,其主要应用于传媒业等双边市场。那么,能否建立一个既包含使用价值异质性又包含成员价值异质性的双边市场平台定价的一般模型?Rochet & Tirole(2006)同时考虑使用者的使用价值异质和成员价值异质的存在,构建平台两部定价下的一般化模型,证明Rochet & Tirole(2003)和Armstrong(2006)的结果都是其特例,提出“跷跷板原理”。然而,这一结果也面临多个困境。首先,“价格”的概念不清楚。在Rochet & Tirole(2003)模型中的价格是指每次的使用费,而后续的研究中并没有界定清楚价格究竟是一次性收取的会员费还是每次的使用费。其次,跷跷板原理是否普遍适用。再次,由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产生的“鸡蛋相生”的难题并不能解决。最后,模型出现多重均衡。针对于此,Weyl(2010)绕开已有对平台定价的思路,考虑每边使用者得到的效用取决于市场上各边使用者的参与率,平台各边参与的规模与平台定价、市场战略息息相关。因此,把双边市场平台选择参与比例作为研究变量,而非考察支持这些配置的价格体系。由于用户同时存在使用价值异质性和成员价值异质性,也就是说不同的用户之间有着不同的需求曲线,特别是不同的需求弹性,此时平台将隔离定价作为平台定价策略,即对平台一边的用户按照其不同的用户特征设定不同的价格分配,确保一定的参与率。具体来说,隔离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平台两边而言,固定一边的参与率,对另一边定价时只要保证本边能实现一定的数量的参与率即可;二是对于平台的每一个边的内部,平台有能力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三级价格歧视,并在这个价格分配之下该边能够实现其他边所需要的参与率。因此,隔离定价的实施使得一边的价格变化不会引起另一边的参与的变化,这避免了潜在的合作失灵,可以实现任何期望得到的平台配置类型,进而提出关于垄断平台定价的一个一般性理论。平台最优价格可以看作是Rochet & Tirole(2006)利润最大化定价的扩展,利润最大化价格也呈现标准的勒纳公式的形式,其等于社会最优价格加上市场势力和Spence扭曲,此时的市场势力扭曲是Rochet & Tirole(2006)的M倍,Spence扭曲为M2倍(M为平台的边数)。其研究解决了“跷跷板原理”面临的挑战:首先,用参与人数代替价格变化,该原理可以改写为一个导致平台选择一边较高参与人数的因素必然也会导致另一边选择较低的参与人数,即对于平台来说,两边的参与人数是相互替代的;其次,说明了跷跷板原理是否普遍适用取决于用户的异质性的来源。当用户存在使用价值异质性时,平台两边参与人数互补,该原理适用;反之,当用户存在成员价值异质性时,平台两边参与人数替代,该原理将不再适用。最后,解决了鸡蛋相生的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模型存在唯一的均衡解。Weyl(2010)的贡献在于:理论模型更具有普遍适用性(需求函数可以是任意形式,用户群体可以是任意数量,用户差异可以是任意维度);从双边甚至多边平台的配置选择而非价格确定的视角系统地公式化地阐述平台定价问题,简化和推广了平台定价的分析;提供一个一般性市场势力测度、预测价格规制和企业兼并三方面影响的方法。孙武军、陆璐(2013)在Rochet & Tirole(2003)模型的基础之上放弃了需求函数对数凹的假设,采用常数弹性需求函数分析了垄断平台定价,得到平台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定价呈现极端倾斜的价格结构,即均衡解是角点解而非内点解,平台定价与一边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正相关,这与以往的文献结论背离,但这却解释了电脑操作系统中对外部性强的用户收费而对外部性不强的软件开发商免费的现象。蔡炎宏等(2014)通过建立垄断条件下的P2P平台定价模型,结合P2P网贷行业的特点,分析借款人、投资人的不同收费方式以及均衡价格的经济含义。邱甲贤等(2014)以Armstrong垄断模型为基础,以prosper.com在线个人平台为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联立方程分析网络外部性与平台定价对双边用户的效用和平台收入的影响。

但是,实际生活中双边市场存在更多的是平台竞争问题。平台竞争主要围绕着平台对双边的定价确定后双边使用者怎样选择平台和给定双边使用者选择时平台又如何定价这两个难题展开的,其中加入各种不同的假设研究平台定价机制以及各个变量对定价策略、福利的影响,已有文献中常见的假设主要是围绕影响平台定价的主要因素展开的,如平台两边的归属性、平台差异化程度、平台的网络外部性等。

三、双边市场的平台竞争

在平台竞争研究中,关于平台使用者归属性的研究:Armstrong(2006)根据空间竞争理论,首次运用Hotelling(1929)模型研究平台竞争,分析平台使用者的归属性与平台竞争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台竞争激烈的一边会形成用户多归属,反之在不激烈的一边会形成用户单归属。Armstrong & Wright(2007)在Armstrong(2006)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双边市场的竞争瓶颈(一边用户全部多归属)问题。Gabszewicz(2006)研究为什么平台竞争中只存在一边使用者的多归属现象,而不会存在双边使用者同时出现多归属的现象,研究得出在均衡状态下,平台会对出现多归属的一边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垄断价格,而对单归属的一边补贴,从而使得两平台都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曹俊浩等(2010)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的Hotelling模型,比较分析平台使用者的归属性对竞争性平台策略的影响,得到多归属只影响平台的价格结构和用户规模,但是对于平台的价格水平和利润水平没有必然影响;在买方多归属、卖方单归属时,竞争平台的均衡价格与多归属一方的同边外部性正相关,与多归属一方的交叉外部性、单归属一方的同边、交叉外部性均负相关。Thomas & Mark(2013)研究存在使用者多归属、同边网络效应下两个同质平台相互竞争的情况,得到平台竞争的纳什均衡并对其进行福利分析。高洁等(2014)研究平台和产品供应商一方独家交易条件下,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竞争平台的利润、社会福利的影响。除此之外,Doganoglu & Wright(2006)、Rasch(2007)、Kaiser & Wright(2006)、Jullien(2011)、纪汉霖(2011)等也对归属性作了研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多归属,平台通常会采用排他性策略来保证参与者在自己的平台之上。关于竞争中排他性的研究:Cailland & Jullien(2002)通过Bertrand模型,分析平台在非排他性均衡解的存在性问题;李锐(2006)研究非对称市场中在位平台与潜在平台的价格竞争问题,在具有排他性条件下,双边使用者收费方式的不同影响在位平台的均衡存在性。

关于平台差异化竞争的研究:Barros(2004)等分析了两个媒体平台同时向用户提供具有差异化的产品,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平台的差异化程度和广告价格成反比,和广告数量成正比,即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将导致较低的广告价格和较高数量的广告。曲正涛(2010)以Armstrong(2006)的模型为基准构建了具有横向差异的竞争模型,得出双寡头竞争的均衡价格等于成本加上产品差异化程度再加上网络外部性收益。纪汉霖、管锡展(2007)使用Hotelling模型构建了提供单一产品差异化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研究发现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平台倾向于继续提高质量;而在一定情况下,提供低质量服务的平台则愿意继续维持低质量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两竞争平台的利润差取决于平台两边的外部性。平台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双寡头的竞争,现实生活中往往更多的是多个平台企业的竞争。关于多寡头竞争的研究:Alexandrov et al. (2008)利用Salop模型研究多寡头竞争;张凯(2013)利用Salop模型通过局部竞争和垄断分析,引入规模差异化因素,分析不对称双边市场的竞争,研究发现不同于传统的单边市场,无论买卖双方是竞争还是垄断,不仅平台的价格总量会对平台收益有影响,价格结构也会影响平台收益;若多寡头的平台企业竞争中,只要卖方市场处于竞争,则不存在均衡;而由于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只要均衡解存在,那么平台竞争比平台垄断更有利可图。

关于平台竞争中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的研究有:Bellflamme(2009)的研究比较了组内外部性和组间外部性的大小对于平台企业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组内外部性的负面影响大于组间外部性的正面影响时,新进入的平台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竞争与在位平台企业争夺现有用户。程贵孙(2010)使用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同时具有组间外部性和组内外部性的两平台企业的竞争,此时只有平台的一边具有组内外部性,均衡结果表明无论一边用户和另一边的厂商处于什么样的市场结构中(单归属或多归属),竞争平台企业的利润和组内外部性正相关,和组间外部性负相关。平台对两边的定价取决于厂商一边的组内外部性强度。陈富良、郭兰平(2014)研究了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类似于房屋租售中介平台两边组内外部性同时为负,双向组间外部性为正时,运用Hotelling模型分析平台企业的均衡定价策略问题,研究发现在既定价格水平下,平台企业对市场两边用户的定价与其需求弹性负相关。同时还受组内外部性和组间外部性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大于垄断平台定价时的情形。该研究扩展了程贵孙(2010)研究中假设负的组内外部性只存在于平台的一边的情况,使研究更贴近现实。对于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及市场结构的研究还有:Byugjoon(2003)、Hagju(2011)、曲振涛等(2010)等。

其他关于双边市场中平台竞争研究还包括关于网络团购对平台竞争的影响:Kim.(2013),唐方成、池坤鹏(2013)等;Hagiu(2004)研究平台价格承诺对垄断和竞争性平台定价的影响。Jullien(2008)运用Stackelberg模型,分析网络效应和价格歧视对多平台竞争的影响。国内对平台竞争的研究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如银行卡:胥莉等(2008,2009);大型零售商的通道费:曲创(2009),庄尚文、赵亚平(2009),汪浩(2006),石奇、孔群喜(2009);传媒业的平台定价:程贵孙等(2008,2009),朱振中、吕廷杰(2007);新兴行业如软件信息产业:李泉、陈宏民(2008),宋佳佳、武邦涛(2010);电信业的市场竞争:陆伟刚(2012),刘玉芹、胡汉辉(2011);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价机制:曹俊浩等(2010),唐方成、池坤鹏(2013)等领域。

随着双边平台产业及多边平台产业的发展,同类平台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产业间的平台合作成为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平台间合作都有怎样的形式?平台合作对定价结构、消费者剩余、平台利润、社会福利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为双边市场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议题。

四、双边市场的平台合作

平台通过合作,可以增加平台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因此,从平台合作可以提高平台双边使用者的固有收益角度,Armstrong & Wright(2006)首次将固有收益引入有关双边市场的研究,分析平台竞争对使用者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Doganoglu & Wright(2006)、纪汉霖和管锡展(2007)、Amelio & Jullien(2007)运用包含固有收益的效用函数,分别探讨了平台兼容与多归属的关系、服务质量差异化下的定价机制以及捆绑销售的福利影响。以上这些关于双边市场固有收益的研究均假设所有平台上双边使用者固有收益水平相同,在此假设上得到的结论一致认为固有收益水平对平台定价的影响呈中性。但实际中,平台带给不同使用者的固有收益往往是有差异的。因此,董维刚等(2011)针对合作情形下不同平台使用者固有收益水平存在差异这一特征,借鉴 Armstrong(2006)的单归属平台竞争模型,在包含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寡头分析框架下,研究了产业间的平台合作对平台定价的影响,得出平台合作提高了合作平台上双边使用者的定价非对称程度,增加了合作平台的双边需求;当平台双边使用者偏好差别相同时,产业间平台的合作提高了合作平台的利润;随着合作平台上双边使用者固有收益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总剩余和社会总福利均得以增加。董维刚等(2013)在其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平台两边均为单归属的假设,研究了平台一边多归属一边单归属的情形,结果表明产业间的平台合作会使得合作平台对两边提价,且单归属的一边较多归属一边提价幅度更大,加剧平台两边的非对称程度,而非合作平台定价的非对称程度提高与否则取决于平台对单归属一边的差异大小;同时,有合作增加了用户的固有收益,这使得在单归属的一边,合作平台用户规模扩大而非合作平台用户规模缩小;平台合作对于合作企业利润、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与之前两边均为单归属时是结论一致。

由于双边平台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平台兼容成为平台合作的一种形式。Doganoglu & Wright(2006)利用Hotelling模型,考虑了兼容性和使用者多归属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平台之间的兼容会提高社会福利,但是使用者多归属的存在会降低平台对于兼容性的需求,因此制定规制政策需考虑使用者多归属性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Economides & Katsamakas(2006)分析公开资源的技术平台双边竞争,研究发现平台开放下产品的多样化程度更高。胥莉等(2006)建立双寡头静态博弈模型,研究规制者和非对称性双边市场平台对兼容性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多方持有行为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产业规制者对兼容性选择的关注,从整个产业运作效率的角度来看,平台之间的兼容会增加消费者剩余,改善社会福利。李泉和陈宏民(2009)将产业中技术标准作为平台,对技术兼容条件下的福利进行分析。刘大为等(2010)构建一个具有双边网络效应的均衡市场结构模型,分析兼容策略与均衡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若是完全兼容的产业各个平台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提供同质产品,以相同市场份额同时在市场中运作。刘大为和李凯(2011)在刘大为等(2010)基础上讨论双边市场中企业的技术兼容策略选择,以解释交叉网络效应的存在对平台兼容策略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构建了反映不同兼容策略的双边市场模型,发现如果没有新使用者的进入,平台之间的任何兼容策略都是无差异的;但如果存在新使用者的进入,则完全兼容是垄断者的最优策略选择。Kim(2012)考虑了一个单一的垄断平台拥有一个旧平台和一个新平台的情形,提出了“跨平台的外部性”,新平台对落后平台的兼容性:即用户加入新的平台,也可以享受使用旧平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Hotelling模型求解可得静态均衡结果是稳定的角点解,其意味着存在极端倾斜的价格结构;跨平台的外部性,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共存的竞争平台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扩展了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的范围。

对于平台合作的另一种形式——互联互通的研究,已有文献对此研究的比较少,胥莉(2005)考虑了银行卡平台互联互通中持卡人转换成本和多归属行为对于发卡银行竞争策略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互通使得消费者收益更多, 社会福利在银行卡平台互联互通时会进一步增加。纪汉霖和王小芳(2007)运用Hotelling模型分别研究对称、非对称的双边平台互联时,网络外部性参数、平台技术匹配效率以及接入费对于平台定价、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得出平台间接入费在各种情况下均能够提高平台的定价和利润。因此,平台之间存在提高接入费的合谋动机。曲振涛、周正、周方召(2010)构建了同时含有使用外部性和成员外部性的Hotelling模型,分析了双寡头平台互联互通时,用户无论归属于哪一个平台都可以同时享有两个平台所带来的效用,此时平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均大于平台竞争时的结果;平台的互联互通削弱了使用外部性给平台带来的市场势力,使得社会福利得以提高。杨春德、刘睿岚(2010)同时考虑的互联互通和多归属对平台竞争定价和福利的影响,在互联互通下平台企业均衡价格等于固定成本加上差异化程度,企业利润等于差异化程度的一半减去互联互通的成本。用户单归属时,当企业互联互通成本小于外部性带来的影响的一半时,企业存在互联互通的动机;而用户多归属则会减低企业互联互通的动机。

平台通过合作创新可使研发项目产生的外部正效应内部化,根据汉密尔顿咨询公司对世界范围内500多家企业的调查,建立R&D联盟的企业,其收益比没有形成这类联盟的企业平均要高出40%(张坚,2006)。因此,R&D联盟成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文献R&D联盟主要用于企业间的合作研究,对平台合作的研究较少。Aspremont et al.(1988) 最早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双寡头结构下R&D合作进行研究,在分析双寡头市场中企业间R&D溢出问题时,首次引入合作要素,探讨了合作生产对企业间R&D溢出的影响;Kamien et al. (1992)对 Aspremont et al.(1988)模型进行将竞争的企业由两个推广到多个,并进一步细分和比较了四种不同的 R&D 策略;Suzumura(1992)通过引入次优福利函数,检验了多家企业的合作创新对社会收益的正效应;Amir(2003)讨论了当技术外溢率由企业内部决定时不同形式的 R&D 合作下的最优R&D绩效;Confessore & Mancuso(2002) 着重考虑了联盟的动态性,将合作竞争过程看作一个多阶段的动态非合作反馈博弈,考察吸收能力和知识的溢出水平在企业最优技术投入决策中的影响;Cassiman&Veugelers( 2006) 发现同时进行内部R&D与外部合作的企业比单纯进行内部或者外部创新活动的企业取得更高的产品创新绩效,同时进行内部R&D与外部合作的企业能够取得更高的创新绩效;Fosfuri&Tribo( 2008) 得出外部 R&D 合作显著提高企业获取与消化知识的能力,认为R&D合作是最重要的企业外部知识来源;Todtling et al. ( 2009) 通过对 400 家奥地利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合作创新显著影响新产品创新绩效;陈莞、谢富纪(2007)研究了协同定位对高科技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陈旭、李仕明(2007)则对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进行了研究;彭向、蒋传海(2010)运用轮辐模型(Spokes Model),研究了差异化产品市场中企业间 R&D合作网络与企业研发激励、创新程度以及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R&D 网络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得出在差异化产品市场中,R&D 网络密度越高,则企业的研发激励越小利润越高;创新程度与社会福利在中等 R&D 网络密度上实现最大化。Yamakawa et al. ( 2011) 基于五个产业的 95 家企业八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加入的探索型合作联盟数量显著影响其绩效水平;杜克锐、罗能生(2011)以电视产业为例,研究电视台集团化(多频道)和竞争(单频道)下的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均衡状态,得到电视台集团化会提高节目的多样化程度,但对节目投资水平的影响取决于电视模式和质量偏好弹性。唐清泉、巫岑(2014)以2002—201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医药行业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内外部R&D的协同效应存在于医药行业企业,可提升企业绩效。

五、研究现状述评

无论在平台竞争或是平台合作中,就市场形状而言,经历了由Hotelling(1929)提出的两寡头竞争的直线市场模型,到Salop(1979)多主体竞争的圆形市场模型。其中,Hotelling(1929)的线性模型仅限于双寡头间的竞争、合作,而实际中市场多存在多寡头竞争。因而,Salop(1979)提出了多个企业产品差异化的圆周模型,旨在研究多企业竞争,后续也有学者把圆周模型应用于双边市场平台竞争的研究。但是,圆周模型仅限于研究局部竞争(只与邻居竞争),而对互联网相关平台之间的竞争研究不适用。同时,圆周模型具有一个重要前提——对称性,即当每一潜在进入者进入时,整个市场中的平台须重新设定位置,才能使对称性存在。可理解为在现实中,当双边市场出现一类新型平台,为保证对称性假定成立,所有在位平台必须重新设计产品,这似乎与现实不符。因此,对于双边市场多平台竞争的市场结构,需引入一种全局竞争的多寡头模型来分析平台竞争下的定价策略、定价机制等问题。因此,关于多平台竞争的研究可借鉴产业组织中关于多企业(或多产品)定价的研究。

产业间的平台合作,会给双边使用者带来一个日趋完美的“产品”,那么合作对产业间不同平台的定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合作平台的定价又遵循怎样的定价规则?甚至是产业间不同平台通过合作,会产生一种新型平台——多边平台,那么多边平台的定价策略又有何特点?本文认为这些都是未来双边市场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

平台通过合作创新可使研发项目产生的外部正效应内部化,根据汉密尔顿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多家企业的调查得出,建立R&D联盟的企业,其收益比没有形成这类联盟的企业平均要高出40%(张坚,2006)。因此,R&D联盟成为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有文献关于R&D联盟主要用于企业间的合作研究,把其纳入到双边市场理论框架下来研究产业间平台合作的较少。关于平台合作的研究大都基于双边使用者的固有收益改变和平台兼容的视角,没有深入到产业间平台合作的内部动力机制的研究,尤其缺少双边市场中以R&D技术联盟形式的平台合作研究。因此,关于产业间平台合作的内部驱动力研究将会成为研究双边市场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1] Eisenman, T. R. ,Parker, G. , Alstyne, M. W. V. 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10): 92-101.

[2] 董维刚,许玉海,孙 佳.产业间平台合作下的双边定价机制研究——基于对固有收益影响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7):65-75.

[3] 乔尔·布利克. 协作型竞争:全球市场的战略联营与收购[M].林 燕,等,译.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4] [Rochet, J. C. ,Tirole, J. Platfor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3, 1(4): 990-1029.

[5] Armstrong, 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7(3): 668-691.

[6] Rochet, J. C. Tirole, J. Two-sided Markets: A Progress Report[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7(3): 645-667.

[7] Weyl, E. A Price Theory of Multi-Sided Platfo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4): 1642-1672.

[8] 孙武军,陆 璐.交叉网络外部性与双边市场的倾斜式定价[J].中国经济问题,2013,(6):83-90.

[9] 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ic Journal, 1929, 39: 41-57.

[10] Armstrong, M. Wright, J. Two-sided Markets, Competitive Bottlenecks and Exclusive Contracts[J].Economic Theory, 2007, 32(2): 352-380.

[11] Gabszewicz, J. Advertising and Competitive Access Pricing to Internet Services or Pay-TV. CORE,Working Paper, 2006,1-8.

[12] 曹俊浩,陈宏民,孙武军.多平台接入对B2B平台竞争策略的影响——基于双边市场视角[J].财经研究,2010,(9):91-99.

[13] Wright J.Access pricing under competition: an application to cellular networks[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2,50( 3) : 289-315.

[14] Doganoglu, T. Wright, J. Multi-homing and Compati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6, 24(1): 45-67.

[15] Rasch, A. Platform Competition with Partial Multi-homing under Differentiation: A Note[J]. Economics Bulletin, 2007, 12(7): 1-8.

[16] Kaiser, U. Wright, J. Price Structure in Two-sided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Magazine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6,24: 1-28.

[17] Jullien, B. Two-sided B2B Platforms, IDEI, Working Papers, 2011, 1-29

[18] 王小芳,纪汉霖.用户部分多归属条件下双边市场平台纵向一体化策略[J].系统工程, 2011,(3):21-26.

[19] Caillaud, B. Jullien, B. Chicken & Egg: Competition among Intermediation Service Provider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 34(2): 309-328.

[20] 李锐.具有不对称结构的双边市场下中介人竞争问题[J].世界经济, 2006,(1):68-77.

[21] Barros, P. Kind, H. Nilssen, T. Sorgard L. Media Competition on the Internet, Discussion paper, 2004,1-20.

[22]曲振涛,周 正,周方召.网络外部性下的电子商务平台竞争与规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4):120-129.

[23]纪汉霖,管锡展.服务质量差异化条件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1):11-18.

[24] Alexandrov, A. Deltas, G. Spulber, D. F.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 Simon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8, 7-12 .

[25] 张 凯.存在水平差异化的多寡头双边平台企业竞争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2):249-255.

[26]Belleflamme, P. Toulemonde, E. Negative Intra-group Externalities in Two-sided Market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09,50 (1): 245-272.

[27]程贵孙.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分析[J].管理科学,2010,(1):107-113.

[28]陈富良,郭兰平.负的组内网络外部性下双边平台定价策略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25-34.

[29]Byungjoon, Y. Choudhary, V. Mukhopadhaay, T. A Mode of Neutral B2B Intermediari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9(3): 43-68.

[30]Hagiu, A. Pricing and Commitment by Two-sided Platform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7(3): 720-737.

[31]D. ,Kim.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a Two-sided Market with Multiple Platform of Monopoly Provider[J].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Review, 2012, 19(3): 1-22.

[32]唐方成,池坤鹏.双边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团购定价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3):185-192.

[33]Jullien, B. Price Skewness and Competition in Multi-sided Markets, IDEI, Working Papers, 2008, 186-220.

[34]潘小军,陈宏民,胥 莉.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固定与比例抽成技术许可[J].管理科学学报,2008,(6): 11-17.

[35]胥 莉,陈宏民,潘小军.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中厂商定价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5):10-17.

[36]曲 创,杨 超,臧旭恒.双边市场下大型零售商的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7):67-75.

[37]庄尚文,赵亚平.跨国零售买方势力的福利影响与规制思路——以通道费为例的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09,(3):113-118.

[38]汪 浩.通道费与零售商市场力量[J].经济评论,2006,(1):29-34.

[39]石 奇,孔群喜.消费网络效应与专业零售商买方势力规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9,(10):77-85.

[40]程贵孙,陈宏民.基于双边市场的传媒产业政府规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9):1479-1482.

[41]程贵孙,陈宏民: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电视媒体平台竞争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09,(1):1-6.

[42]朱振中,吕廷杰.具有负的双边网络外部性的媒体市场竞争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6):13-23.

[43]李 泉,陈宏民.基于双边市场框架的软件产业效率与福利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08,(4):361-364+370.

[44]宋佳佳,武邦涛.平台竞争环境下软件产业的纵向一体化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10-112.

[45]陆伟刚.电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市场的接入定价策略:基于双边市场的理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5):114-127.

[46]刘玉芹,胡汉辉.电信产业链网状化与电信市场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130-140.

[47 Amelio, A. B. Jullien. Tying and Freebies in Two-sided Markets, IDEI Working Papers, 2007, 436-446.

[48]董维刚,许玉海,浮红芬.多归属情形下产业间平台合作的经济效应[J].运筹与管理,2013,(5):209-216.

[49]Economides, N. Katsamakas, K. Two-sided Competition of Proprietary vs. Open Source Technology Platform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oftware Industry[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7): 1057-1071.

[50]胥 莉,陈宏民,潘小军.消费者多方持有行为与厂商的兼容性选择: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探讨[J].世界经济,2006,(12):28-39.

[51]李 泉,陈宏民.产业技术标准的竞争与兼容性选择——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4):513-516.

[52]刘大为,李 凯,高佳琪.一个具有双边网络效应的均衡市场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10,(4):54-58.

[53]刘大为,李 凯.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兼容策略选择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2):180-185.

[54]胥 莉,陈宏民:中国银行卡组织运作模式的福利分析[J].世界经济,2005,(6):69-79.

[55]纪汉霖,王小芳.双边市场视角下平台互联互通问题的研究[J].南方经济,2007,(11):72-81.

[56]杨春德,刘睿岚.基于互联互通与用户归属行为的平台定价与福利分析——以互联网即时聊天平台为例[J].技术经济,2010,(10):121-125.

[57]张 坚.企业技术联盟的自组织演化模型[J].系统工程,2006,(5):57-60.

[58]Salop, S. C.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Outside Goods[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10(1): 141-156.

[责任编辑:姜 野]

Platform Competition and Platform Cooperation in Two-sided Market

FANG Lin,LONG Yu,ZOU Wei-x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uace and Economics,Tianjin 300222,China)

Two-sided market theory is one of the hotspot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ies of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forms has not confined to the competition, and is more about cooperation between platforms. Started with some classic literatures about platform pricing mod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general theory of monopoly pricing of networks. Then, it analyzes the platform competition from three factors of platform competition: attribute of users, differentiation of platforms and network externality.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act of platform cooperation on platform pricing, social welfare from two views of both the effect and manners of platform cooperation. Sorting out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two-sided market and recent progress, this paper not only probes into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literature, but also explores the future of two-sided market theory.

two-sided market; pricing mode; platform competition; platform cooperation

2015-05-09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3YJC790025)

房 林(1979-),讲师,主要从事市场理论研究。

贸易经济

F713.1;F713.58

A

1671-7112(2015)04-0076-09

猜你喜欢
外部性双边使用者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好日子(2018年5期)2018-05-30 16:24:04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抓拍神器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焊接(2015年5期)2015-07-18 11:03:41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
天津冶金(2014年4期)2014-02-28 16: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