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英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 经济与管理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吴石英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但在当前经济学发展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边缘化趋势日趋明显,由此,有必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涵及其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地位,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路径,推动其不断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挑战;发展;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2010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深入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也指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来开展经济工作,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社会改革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逐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始了中国化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成功地指引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此外,在我国,始终把公共政治课作为各类学校各年级的重要课程,传授马克思主义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指导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我们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明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涵,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和创新的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身发展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狭窄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引言部分指明:“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以此为基础,学者们将其研究对象扩展到各个历史阶段,但为了将其与其他经济学科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开始狭窄化。国内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3][4]的科学,即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性质,由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偏向于宏观制度层面,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研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不同经济行为,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而生产关系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方式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脱离对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研究的经济学是狭隘的,并不能涵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丰富的科学内容,缺少发展潜力和前景。此外,经济学在广义上是关于“理性人”的分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由个体经济行为组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具体制度和个体经济行为的剖析和研究缺失。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而《资本论》是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理论,有助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并不能完全应用于整个人类社会或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阶段。因此,一些理论缺少兼容性而被时代抛弃,也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过时论”之说。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群体缺乏。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大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势头,一方面,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较少,一般高校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并没有相关专业,只是简单开设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相关课程,甚至部分经济类专业并没有开设相关基础课程,而只能在公共政治课中看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子。另一方面,当前的就业环境致使经济学类中的热门集中在财会、金融或是其他西方经济学领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生和研究者寥寥无几,有资历并热衷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或已退休或是在教学领域失去了话语权,直接导致有扎实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缺乏。长此以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能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唐国华(2007)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高校的教学和研究中已经开始走向边缘化[5]。在科研上,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期刊、专著、文章等研究成果较少,经济学期刊对发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关文章的门槛甚高,而运用西方经济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占了相当多的版面,成果发表的局限和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热情。
(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挤压
西方经济学关注稀缺性资源的配置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经济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二者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在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时代,政治经济学可以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多元的发展路径和不同的派别,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过程中,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式继承,发展成为当前主流的政治经济学。而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又综合产生费用价值理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供求价值理论等,形成当前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虽二者同源,但由于其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二者在学术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中国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学习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引入大量西方经济元素,使得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在高校课程设置中,西方经济学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西方经济学史,到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以及有关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计量经济学等等,西方经济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使得西方经济学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学领域分析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刘国光(2005)指出,在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好像是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主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6]。西方经济学的流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性秉持怀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在当前经济学学术界的地位边缘化趋势日趋明显。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间错位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大背景发展形成的,分析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实行的是社会直接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社会经济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的计划经济,劳动力不再是商品,消费资料在做出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分配,完全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苏联和东欧解体、中国计划经济的失败等现实情况的发展,无疑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继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逐步发展市场经济,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这既不能完全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来解释,又与其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很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复杂、多样,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也一直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挥的主导作用并不明显。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导地位的同时,要综合比较其理论存在的条件差异和理论表现形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发展与创新,探索出一条坚持—发展—创新的路径,以保持其生命力。
(一)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不断发展,从而构建的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创新,扭转其边缘化的趋势,就迫切需要对其理论、方法进行梳理和整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家的理论思想组成,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以及马克思《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积累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利润平均化理论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计划发展理论、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按劳分配理论、消除三大差别理论等[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揭示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本质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社会经济运动,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分析其发展变化过程,揭发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内涵,掌握其理论体系,就是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本理论核心,唯物辩证法为学科研究的根本方法,对经济现象、经济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
(二) 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其历史性和时代性,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只有与时俱进,迎合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时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时代都是一样的。”[8]赵茂林(2006)提出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经济学研究对象系统必须是动态的,国别化的[9]。因此,要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要复归到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表述,还要结合时代和国别对其进行重新定位。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关系是一种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劳动者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是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社会形态其生产方式也会有所差异,生产条件、生产环境均会不同,其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变化,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缺少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另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科的一个主要类别,其研究对象应该向“经济”靠拢,不能抛弃对生产力的研究,再结合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方式,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独有的研究体系。
(三)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就指出“弘扬马列”少不了“借鉴西学”。吴易风指出,要对经济学方法论体系进行有机整合,重建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还需要充分利用其它自然科学中的可用知识[10]。在当前社会学科大融合和学科交叉式发展的潮流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应该增强其开放性,批判性的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部分,实现优势互补。在内容上,可以运用已有理论对微观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以个体经济行为为基础,来分析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运行。在方法上,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将科学的抽象理论分析方法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具体分析方式、手段相结合,例如抽象分析与具体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还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逻辑思维、辩证法与西方经济学中的数学建模、计量分析等方法相结合进行问题的论证与分析,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的研究范式支撑,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引向实证研究之路,增强其理论的应用性和解释力。
(四)发展学科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我国各门经济学科的基础,也是经济研究的主要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在本科教学中,经济类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对其的重视。增加课程设置,积极为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等相关课程,普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此外,在教学和研究上避免教条主义。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学说)可以说都是必授课程,应当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克服教条主义,才能激发年轻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趣和热情,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更多的人才。
(五)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用性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理论科学,高度总结和概括了社会实践活动,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要服务于实践才能显示出其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当把它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和看问题的视角来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也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力和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用辩证思维,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克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局限性,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进,世界经济的大融合都必然会导致经济关系的变化,应当以当代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对其理论进行重新的反思和梳理,加强对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以适应时代需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转换之困”。
[1]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
[2] 陈承明,凌宗诠,孙丽丹.政治经济学通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
[3] 罗清和,鲁志国.政治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4] 高文敏,乔榛.政治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
[5] 唐国华. 边缘化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路径[J]. 理论导刊,2007(7).
[6] 刘国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J].经济理论,2005(9).
[7] 张宇.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和理论框架[J].学习与探索,2012(3).
[8]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
[9] 赵茂林. 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探——兼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0] 吴易风.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从陈岱孙教授题词谈起[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责任编辑:王 荻)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Marxist Economics
WU Shi-y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China)
Marxist Economics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ing and development. Marxist Economics is the mainstream economics in China. But in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arginaliz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and its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academic fields in China, and find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at Marxist Economics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should find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path of Marxist Economics to promote it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Marxist Economics; challeng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2015-04-26
吴石英,女,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F093
A
1008-2603(2015)04-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