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经典探讨饮食与脾胃的关系

2015-03-18 01:21赵国荣毛娅男陈研焰崔玉晖戴玉微何宜荣艾碧琛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水谷水液运化

赵国荣*,毛娅男,陈研焰,崔玉晖,戴玉微,何宜荣,艾碧琛*(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从中医经典探讨饮食与脾胃的关系

赵国荣*,毛娅男,陈研焰,崔玉晖,戴玉微,何宜荣,艾碧琛*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摄入的饮食需经脾胃受纳、运化才能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气、血、津、液,而饮食不节也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百病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生理、病理及中医临床探讨饮食与脾胃的关系,为中医防病、治病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经典;饮食;脾胃;生理;病理;临床

饮食者,生民之天,活命之本也。正常的饮食摄入需要经过脾胃受纳、吸收、转输才能化生为精、气、血、津、液,提供机体所需。因此,脾胃功能旺盛是机体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前提。而饮食不节又可影响脾胃功能,脾失健运、胃失受纳,则痰湿内生、食积内滞,久则气血亏虚、津液不足,百病丛生。以下从生理、病理两方面阐述饮食与脾胃的关系。

1 饮食与脾胃的生理关系

《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1],《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2]明确指出饮食的转化与脾胃有关。脾在五行属土,土具有贮藏、化生万物之性,因此脾主运化,即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功能。《灵枢·五乱》曰:“胃者,太仓也。”胃的主要功能为受纳腐熟水谷。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为太阴湿土主升,胃为阳明燥土主降,二者互相协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和吸收。水谷入胃后,之所以能转化成精微,化生成气血,并敷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挥营养作用,与脾胃二者功能密切配合有关。其具体表现在升清降浊及气机升降两方面[3]。

升清指脾气通过升散这一运动特性将水谷精微上升至头面诸窍,布散至全身;降浊指胃气的通降特性将水谷、食糜及食物残渣向下输送,代谢废物和浊液排出体外。脾胃二者相互配合,精微糟粕各走其道,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即李东垣所言:“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先输脾归肺,土行春夏之令,以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4]倘若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上下,代谢废物不能排除体外,那么饮食不能被人体利用,身体各机能都将受到影响。

脾胃居于中焦,脾升胃降,一升一降,成为全身气机升降枢纽。脾升则肝肾亦升,胃降则心肺亦降,通过脾胃气机之枢,既可引肝升肺降,龙虎回环,又助肾水上交,心火下行,水火互制。五脏以脾胃为中心,气机升降有序,制约有节,功能调和,促进了脾胃对饮食物的运化。若脾胃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则胃气失于通降,肝气疏泄失司,肺之宣降失调,全身气机紊乱,脏腑失和,机体运化饮食的功能失常,痰湿内生,食积内滞,疾病乃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膑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饮食通过胃受纳、腐熟,脾的运化,化生为精微和糟粕。其中精微部分,经脾气的转输至其他四脏,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肉;糟粕部分经胃的降浊,下至小肠,小肠分清泌浊,清者上输于脾,浊者下传大肠,排出体外。

另外,饮食物也包括水液,因此,脾胃有运化水液、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脾气将胃、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大肠吸收的水液、肾气蒸化后回收的水液等上输于肺,再由肺宣发肃降输布全身;二是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枢纽,上行的水液通过脾上输到肺,下行的水液通过脾下输至肾。凡水液的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2 饮食与脾胃的病理关系

饮食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的运化,而饮食不节也是造成脾胃内伤的主要原因。《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提到“饮食不节则胃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由于“节”包含节制、节令、节律等不同概念,因此对饮食不节的认识可引申为饮食不适度、饮食无节律及饮食不洁等[5]。

饮食不适度表现在摄食不及、摄食过量、摄食偏嗜等。摄食不足,生化无源则脾气亏虚,运化乏力,气血津液不足。《医学正传·医学或问》言:“饥而即食,渴而即饮,此造化之理也。饥不得食,胃气已损,脾气已伤,而中气大不足矣”[6]。过食肥甘厚味易生湿、生痰,阻碍脾胃气机升降,则使人中满,痰湿困脾,则脾失健运,痰湿挟肝风上扰则生击仆,流窜经络则使人偏枯、萎厥;肥甘化热,热伤胃阴以致阴虚阳亢,胃津涸竭常可发生消渴。饮酒无度易生湿助火,灼伤胃阴,耗损胃气,则胃之受纳、腐熟功能失常;湿滞于脾,则生痰、蕴热、成瘀,湿、湿热、痰瘀郁结阻滞气机,进一步影响脾胃的升降出入而变生诸病。过食生冷则可直接损伤胃阳或脾阳,导致运化失常,寒湿内停。过食辛辣,辛热并存,易产生胃热,灼伤胃阴。食物有酸、苦、甘、辛、咸等五味,而五味各有所入,《灵枢·五味篇》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五味偏嗜、五味太过亦可使脏腑之气出现偏盛偏衰,破坏脏腑之间的相对平衡,脾胃功能失常,疾病蜂起。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指出五味太过,则使其先入脏腑之气偏盛,而先制所胜之脏,使之产生病变。

饮食无节律是指饮食不顺应节令,饮食不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早上阳气渐旺,脾胃当令,中午阳气最旺,脾胃阳气可借助外界阳气而增长,晚上阳气渐衰,脾胃阳气渐弱。《医说·食忌》曰:“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水谷变化,冲气融和,精血以生,荣卫以行,脏腑调平,神志安宁,正气充实于内,元真通会于外,内外邪,莫之能干,一切疾患无从而作也。”

若饮食不节,午后及晚间暴饮暴食则脾胃气乏更盛,运化失常,则食积、痰湿内生,加重脾胃的损伤。《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曰:“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7],指出饮食不顺时节可影响脾胃之气。饮食不洁即食入不洁净或有毒的食物,不仅直接损伤脾胃,导致呕吐、泄泻、腹痛等,而且常可使温热、湿浊、疫疠等外邪从胃肠侵入人体,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若食用有毒食物,除见剧烈腹痛、呕吐、泻下等胃肠症状外,甚至会出现昏迷等严重中毒现象。

3 饮食与脾胃的中医临床关系

饮食与脾胃相辅相成,脾胃受纳、运化是饮食消化吸收的关键,而饮食失宜又是脾胃功能的主因。因此,临床中我们通过膳食疗法可治疗或辅助治疗脾胃功能不良的疾病。例如,小儿脾常不足,不可不调理,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母乳、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王东亮[8]对于厌食症小儿的调理方法为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吃全、吃足、吃杂、补充营养、不吃零食、按顿吃饭、纠正喂养缺点,以此作为喂养原则;其次在小儿患病时,不能过多、过早进食,宜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增加,保持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刘晶晶等[9]指出对于辨证为不同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需合理膳食,配合不同的食材及药膳,如脾胃虚弱型患者宜食用温中健脾的食物(如鸡蛋、豆制品、牛肉),忌食寒凉易损伤脾胃和滋腻碍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海蟹、冰镇饮料、糯米、小麦、绿豆、金针菇、莲藕、黄瓜、海带),“向日葵猪肚汤”、“胡萝卜淮山内金汤”、“小茴香粥”等均具有健脾、助消化的功效,可缓解脾胃虚弱所致纳差、消化不良的症状,对脾胃虚弱型患者较为适宜。陈彤君等[10]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时配合膳食疗法,加入甘缓和中、润肠通便而不滋腻碍胃的燕麦,能有效的减轻患者便秘症状,疗效显著。同时,膳食可作为一种理念指导人们的饮食行为[11],尤其是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呈现更多可供我们选择的美食的今天,秉持“食饮有节”的膳食理念指导日常膳食,对于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4 结语

脾胃之所以称为“后天之本”,是因其具有受纳、运化饮食,使各脏腑及本身获取精微物质的功能。可见饮食的摄取是机体生存所必需,而饮食不节又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膳食可有效减轻脾胃损伤,促进机体康复,临床中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可治疗或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生活中人们也可通过合理膳食,调理脾胃,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1]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

[2]佚 名.黄帝内经[M].姚春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周 丽,纪立金,梁海凌,等.试论“脾主运化”的机制内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4):24-26.

[4]金·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

[5]贾海骅.中医学“饮食不节”概念内涵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2):894-895.

[6]虞 抟.医学正传[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5.

[7]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32.

[8]王东亮.浅谈小儿厌食的调养及治疗[J].求医问药,2012,10(7):636-637.

[9]刘晶晶,代二庆,李 箐,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健康教育处方的设计思路与内容[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2):227-229.

[10]陈彤君,朱叶珊,褚志敏,等.调肝理脾通腑法配合饮食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J].陕西中医,2011,32(5):572-573.

[11]李 雅,李 灼.平定中焦论“和”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4(4):1-2.

(本文编辑 匡静之)

Exploration on Correlation of Spleen-Stomach and Diet from Classic Chinese Medicine

ZHAO Guorong*,MAO Yanan,CHEN Yanyan,CUI Yuhui,DAI Yuhui,HE Yirong,AI Biche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 Uniy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lains spleen and stomach are source of acquired constitution.After spleen and stomach governing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diet is turned into essence,Qi,blood and body fluid.While improper diet can lead to dysfunction of spleen and stomach,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all kinds of disorders.This paperinte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spleen stomach and dietfrom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disease and curing disease.

classic Chinese medicine;diet;spleen-stomach;physiology;pathology;clinic

R212

A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5.12.011

2015-09-25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2A101);湖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课题(CX2015B32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重点学科资助;湖南省方剂学重点学科资助。

*赵国荣,女,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温病学及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学教学、科研、临床工作,E-mail: zhaoguorong1116@sina.com;艾碧琛,女,副教授,E-mail:cz_abc0719@163.com。

猜你喜欢
水谷水液运化
背后七颠百病消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饮水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