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兴县第一中学 陈桂雄
师生关系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同时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激励因素,也是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促进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部分学校的师生之间的确存在着公开对立;而作为教师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现在的学生不尊重老师,不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这些现象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那是什么因素扭曲了这种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唯分数是高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超负荷的学习量、不合实际的高要求,使得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受到教师的漠视或讽刺挖苦,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于是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从而最终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很多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老师就是老师,不可能与学生平等,在交往中往往形成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必须服从老师,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话。对于学生的质疑,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从而对这些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不愿意上这些老师的课,自然就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中学生一般都渴望自立,遇事容易冲动,叛逆心理很强。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父母和周围亲戚很多的关爱,对教师一些严厉批评或训斥很难接受,因而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而有的教师为了明哲保身只管教书,对于学生犯的一些错误如吸烟、逃学上网、打架等不敢管或不愿管。师生关系的冷漠最终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那怎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都有凭一己之力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点。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之责,对学生的错误就必须纠正,对学生的弱点和缺点要帮助其克服,对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制止,对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要批评和抵制。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只有爱学生,教师才会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用言语行动伤害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信赖学生, 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理解学生。如果不理解学生,师生间就有隔膜,教育就无从下手。对于学生的理解,包括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的合理的心理要求,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比如为什么有些学生经常迟交或不交作业呢?那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能力强的就能按老师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而能力差的却不能。这时我们就要理解他们,允许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而不是一味统一要求或强迫他们。只有理解学生,才能使学生理解自己,信任自己,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才会和老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我们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效果显著。
第三,改变自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传统理念,淡化权威意识,自觉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同时教师需要改变过去一副严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多点亲近学生,平时多给学生一点微笑、一些关爱,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第四,丰富师生的活动。师生之间除了教学关系外,其实更重要是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关系。这是因为教师与学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的,在交往中就必然存在着人际间的关系。作为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首次交流,留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赢得学生的好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衣着端庄,举止文明大方,言谈亲切动人,目光友善传神。平时教师应多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师生可以及时交流沟通、合作,增进师生情感。比如在学校举行的班集大合唱比赛中,我积极参与,让学生感觉到我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对我教的这一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是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学生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可以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又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不懈的努力,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