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祥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从经典诠释管窥王船山厚德隆礼的家风情愫*
陈力祥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船山思想多是对六经开生面而形成,从船山对经典的诠释中可以管窥其家风思想:船山家风思想强调修德立己,以礼处世。特征为厚德隆礼,既重视个人德性修养,又重视外在的礼之践行。其逻辑理路表现为由德而礼、由内而外。在家风培育方面,王夫之更是强化人之道德品质,强调从礼教入手,借助德化、礼教培育家风。
王船山;礼;家风;王夫之;家风培育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学术界尊其为船山先生。船山作为明末清初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学术界对其思想研究之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对船山家风思想的研究阙如,这为我们深入探究船山家风、家训思想提供了契机。船山哲学价值的开新是通过“六经责我开生面”而展开。在船山所遗留下来的800余万字的著作中,虽然没有留下诸如曾国藩家书之类直接反映船山之家风思想的书信,但从经典诠释可以管窥船山之厚德隆礼的家风情愫。
从经典诠释可以管窥船山家风思想之特征:厚德隆礼,既重视个人内在的德性修养,又重视外在的礼之践行。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讲求道德修养,即厚德立己家风:内以修德立身而不失己;其二是以礼处世家风:外以裁之以礼而不失人。船山之家风思想从内在的个人道德修养,到外在的处世家风的裁之以礼,实现了其家风思想由内而外的度越。船山不仅强调家风思想的内容,还重视家风思想的培育。
船山作为明末清初的硕儒,学界多认为其思想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关于船山思想的定位问题,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船山思想为反理学的,应归于启蒙思想的范畴。持这种观点在近代主要有梁启超、谭嗣同等;在现代社会认为船山思想属于反理学的有武汉大学的萧萐父、陈祖武等。而认为船山思想属于理学范畴的有代表性学者张立文、陈来等。参见:陈力祥:《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60页的注释部分。。伦理道德性是宋明理学,也是整个儒家哲学最为显著的特点。船山家风思想将提升德性、厚德立身放置首位,其目的在于修德立身而不失己,立人先立己,立己先树德,树德先修身,修身先养心。船山家风思想中的修德立身实现的逻辑线索表现为:养心→修身→树德→立己→家风。厚德隆礼家风思想的最终实现是船山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实现。
厚德立己家风是船山毕生追求的价值目标,厚德立身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要求与内在要素,是人、禽之别的“分水岭”,故此,厚德工夫异常重要。何谓“德”?船山说:“德者有得之谓,人得之以为人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397。船山家风思想中,“德”——意味着人必须有所收获,也即心“得”、获“得”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且这种“得”是人成其为人的决定性因素。船山家风思想以内圣外王为出发点,讲求修身立德:修身能有效提升个人之人格和精神境界。“修德立身,乃孝之大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508。树立良好的修德立身之家风,对小家而言,能更好地实现传承孝道;对国家而言,能更好地实现平治天下的终极价值目标。故此,船山家风的着力点在于厚德,厚德的源泉在于修身,修身是本,内圣以达外王,最终实现平治天下之目标。船山说:“修身为本,格物为始,平天下为终,其善乃至。”*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470。因之,船山修身厚德家风的初始目标为个人修身,其高级目标在于平治天下,良好的修德立身是天下平治的前提与基础。船山所提倡的修德立身之家风,实际上凸显了船山心忧天下之情怀。无怪船山感慨:“修身存诚之德,为表正万物之本。”*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318。就个体而言,修身厚德是显现其他一切的前提与基础,可见修身厚德之重要。
船山重视修身厚德之家风,源自于修身厚德之重要价值。那如何修身立德,成就船山视域中良好的家风呢?首先应了解厚德之重要目标,即“知止于至善乃入德之门”*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468。。树立修身厚德之家风,首先要明了至善的价值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朝着目标而奋斗。因此,船山强调至善乃入德之门,也即至善是家风之门,家风之始、家风之路。了解了家风建设之路,还必须了解家风之“行”。家风之“行”,即修身之具体路径。从内在方面来说,在于修人之心,修身即从修心、养心开始。因为“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得为心得,则修亦修之于心”*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697。。厚德须修心,厚德立己家风的形成,人之内心世界修炼至关重要,从修心开始,由内而外,使人之行为达到知行合一,惟其如此,才能将厚德立己之家风发扬光大。“修身之所以为本而必根极于正心诚意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502。,修心是正家风之前提与基础。船山曰:“修身者,修其言行动之辟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429。修身即修炼人之言、动、行等层面,在修炼时不能脱离人心的意向,人心向之,则必然取之。故此,船山认为树立良好的家风,最为根本的是从人之心开始。船山说:“修身者,修之于言、行、动。言行之善者,必其动之善而后为根心之美。”*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479。可见,船山认为,要培育厚德之家风,最重要的是修人内心之德。
船山之家风思想,由内心之厚德为开始之目标,奠定了家风基础。修德立身与厚德的具体方法“以至善为归,以慎独为要。”*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378。至善为终极价值目标,慎独是修德之关键。船山家风思想以修身为基本途径,目的在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厚德家风有利于“修身以俟命,所以立人道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403。。修身为安身立命、安道成性之本。在古代社会,修身俟命,在某种意义上既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安道之需,内心世界和谐的安顿之处,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船山厚德家风,表层似乎停留在家风与家教层面,其深层次的目标却超越了家风之苑囿,有着更为深远的国风之立意。船山说:“诚身以立人道,其以垂世立教者至深切著明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135。“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75。船山希期厚德之家风能够不断延展,从厚德家风扩展为厚德国风,以达到平治天下之目的。诚如船山所言:“由有此明德,故知有其可致而致之,意有其不可欺而必诚焉,心有所取正以为正,而其所著,发于四肢,见于事业者,则身修以应家国天下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397。可见,船山厚德之家风,其价值不仅局限于家庭内部,他更希图通过厚德家风的维持,最终实现平治天下、天下和合之目标。
船山厚德家风思想,在内表现为以仁修德,厚德立己,在外则表现为以德运礼,以礼处世,外以裁之以礼而不失人。
船山家风思想,强调内以修德而不失人:不但强调内修,同时也强调外交。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有交往的需要,有交往就要有处世交往的原则,交往以礼,船山提出了以礼处世之家风,其目的在于外以裁之以礼而不失人。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范畴,在“礼文化”的规约之下,中国历经了近两千年的相对和谐社会。船山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其思想仍然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其家风、家训思想表现为内以修身立德,外以处世以礼,此乃儒家思想对船山思想的辐射所致。船山家风思想主要来源于其家族的儒学传统:船山深受其父、其叔的影响,从小接受儒家文化之熏陶,为他以后的修德立身、以礼处世家风奠定了基础。
船山以礼处世家风固然受到家庭思想的影响,更是受到儒家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礼作为儒家名教代称,就是“以名分尊卑、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是维护封建社会的道德纲常秩序的准则”*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页159。,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可一日无礼。船山说:“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312。礼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自内而外,自个人以至社会、国家,均不可一刻无礼。有礼则个人内心和谐、天下平治;无礼则天下混乱、社会动荡。因此,礼是整个社会和合的运转器。船山如此隆礼,并将隆礼作为家风,并以此推进社会和谐。
两千年之儒学,即礼学也。船山之所以以遵礼作为家风,礼之价值使然也。礼是维持封建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有礼则社会平治,无礼则社会动荡。礼乃封建社会平治最为根本的“公器”,就统治者而言,“上不知礼,则无以教民;下不知学,则易与为乱。”*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八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408。礼乃社会治乱与否的“试金石”,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利器”,正因为礼之价值巨大,所以统治者欲通过神道设教之方式,强化礼之神圣性、权威性,以强化世人对礼之敬畏感,并以此推行礼之价值、礼之践行,以达到天下和谐之目标。“君子秉礼以修己,先王制礼以治人,皆原本于内外交尽之盛德而器非虚设。”*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582。古代社会通过神道设教,以增进礼之权威,凸显礼之价值,最终实现天下和合之目标。“器”,即是礼之原初义涵的直接反映。许慎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段玉裁注礼云:“礼,履也。……从示,从豐。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故礼字从示,豐者行礼之器。”*许慎撰,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由上文可管窥古人之苦心,力图通过神道设教以实现礼之价值。统治者树礼之权威,力图实现平治天下之目标。神道设教,上学下达,让普天民众均能自然而然地接受礼,并以之实现天下和合之目标。“庶几民感于上之所敬修者,潜移默喻,以习知制度官礼之各有本原而非以强天下,则不待告诫而礼自达焉。是人情之所自治,必本于天地阴阳之精理,亦愈可见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568。船山认为人世间的礼是神道设教而来,百姓因之而习礼,接受礼、践行礼。将礼内化于内心世界,并以此作为其行动指南。正因为礼之价值的凸显,礼作为人修身养性的基本价值工具,理所当然地成为船山家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船山之所以将遵礼作为其家风,肇始于礼之价值。船山曰:“有礼则心泰而行亨,无礼则心歉而行竞。”*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9。礼有健心智慧使然也。有礼能造就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否,无礼则人之内心世界会出现矛盾与冲突。人有礼与否,在内表现为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否,在外则直接表现为人之行为的和谐。合而言之,则表现为人之身心和谐。
其为礼也,既视、听、言、动自所必由;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者,一取则于礼定其非。则克己以复礼,而实秉礼以克己也,不辨之己而辨之礼。*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01。
非礼之色,目不暂视;非礼之声,耳不暂听。*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八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621。
强者力制其妄,敦行其节,动无非礼,则立身固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71。
君子秉礼在躬,人将取则。*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6。
船山将遵礼作为其家风思想,因为礼能成为人之行为的指南。礼是判定人之行为是否合宜的“试金石”,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无此纽带,则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突出,社会无宁日矣。礼之价值巨大,因之凸显出船山以礼作为其家风思想的决心与信心。船山视域中的礼之价值巨大,在很大层面上凸显了船山渴求社会和谐与平治的儒家哲人之责任担当意识。
礼之和合价值不仅仅是停留在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层面,同时也体现在人之身心和谐层面。“和”是礼之价值另一生面。船山说:“以礼节之者,以礼立身,虽不与世侮而终不枉己,所以节和而不流。”*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250。礼作为家风家训,能顺利地实现礼以“和立”、“和生”、“和处”、“和达”,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故此,船山家风思想中注重尊礼隆礼。只有以礼作为家风,才能“有礼而节不踰,则其于人也,亢而不侵侮之,卑而不玩狎之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5。;才能使人之内心世界健康,人之行为合宜。在与他人交往之时,一切均处于合宜之境。船山以礼作为其家风思想,意义深远。“动无非礼,则皆合于当然之则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516。,船山重视遵礼之家风,并希望礼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试金石”,惟其如此,才能提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度。小而言之,能较好地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大而言之,能较好地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治。因此,船山主张任何事情都应该“裁之以礼”*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页958。,而“裁之以礼”源自于良好的以礼处世之家风。
总之,在船山视域中,只有培育良好的以礼处世之家风,才能使礼流行于世。船山家风思想中厚德与运礼是主干,因厚德而隆礼,厚德为内,运礼为外,可见,厚德与隆礼呈现出前因后果的因果链。船山之所以将厚德与隆礼视为其家风思想,关键点在于隆礼与厚德存在着现实关系,人只有秉承厚德隆礼之家风,内外兼修,才能成就人之理想人格,成为有德之人、道德品质高尚之人。船山说:“君子之修己应物,敬以为本,礼以为用,则外不失人,内不失己,而事物之变无逆于心,然后人道立而不失乎所由生之理,盖修己治人之统宗,而安身利用之枢机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188。船山此言,表明厚德与隆礼之家风对于成就君子理想人格的重要性。船山厚德隆礼之家风,在内使人以道德的标准约束自己,内不失己;在外使人按照礼的标准来处理关系,外不失人。
“以礼约之,则莫之禁而自禁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78。
“以礼节之,则各适其当而不流,是以君子贵乎循礼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3。
“以礼立身则所行皆裕,富贵贫贱不足以移之。”*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9。
厚德与隆礼是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以厚德为前提,以隆礼为标准,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规约于和合。“以礼节之者,以礼立身,虽不与世侮而终不枉己,所以节和而不流。”*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250。可见,船山力主厚德隆礼的家风,顺应了儒家长期以来以礼经世的传统,同时也表明船山是一名典型的儒家卫道士,凸显出船山儒家哲学的入世情怀。
船山的家风以厚德为前提,以隆礼为价值目标,厚德与隆礼必须兼得,如此方能培养良好的家风,造就良好的民俗。在内,以培养人之德为基本标准;在外,培育秉礼之习俗,内外兼修,真正实现厚德隆礼之家风。
船山厚德隆礼的家风培育,遵循由内而外的逻辑理路。在内需要修德,在外需要践礼。良好的德性需要外在的礼仪彰显出来。培育良好的家风,必须以人之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其基本前提。船山说:“德立于上,为教之本,而后礼可兴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361。培育家风,立德须先行。德乃礼之本,礼乃德之成。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实践礼之基本前提。在树德之时,教育是最为根本的,因为由教可以达德,达德便可践行礼,践行礼则社会可和。教化是人隆礼、运礼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义;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38。在船山看来,人活着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之生活欲望,那就几近于禽兽,人之所以高于动物,在于他有礼义。可见,受到教化而懂礼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因素。人是自然界最为尊贵的高等动物,它能较好地把握自己的理性,理性的驱使使人之行为合乎理性。因此,在培育良好的家风过程中,船山主张立德为大,守礼为其要。
为成就良好的家风,船山主张修德,同时也主张习礼。如何修德习礼,学习至关重要。船山说:“先王以礼齐民,学为之首,则系学于礼,道莫重焉。”*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69。中国传统文化史,即是一部礼学史。从治政的角度来说,政治上的清明需要以礼统治,而以礼统治则需要习礼、学礼。从实践层面来说,礼是人类行为的“试金石”,是人类行为之指南。“礼,见于事而成法则也。诗以言达志,礼以实副名。故学礼可以正志,可以立体。”*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317。正因为如此,树立良好的家风,“志道强礼为学之始基”*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72。,唯有了解清楚学之始基,才能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以培育良好的家风。
固德以成礼,习礼非常重要,成礼以成就家风。船山说:“玉质虽美而必待琢之以成,人性固善而必导之以学。”*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70。人性为善,但也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让人善的特质得以彰显。为成就其家风,船山强调习礼,船山视域中的习礼价值主要表现如下:首先,习礼能养成其德行。习礼与养德是不可分割的:养德能成就人以践行礼,而践行礼反过来又能更好地实现人养德。习礼与养德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船山说:“习于礼乐而养成其德行,则敖慢不行而守其侯度,乃以国安而致令名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533。就个人而言,习礼能使人改变人之个性;就社会而言,习礼则会造就社会的和谐与平治,可见习礼意义重大。通过习礼,让人明德,让人止于至善。因此,船山提出:“故学者,人伦之所自明,修身齐家之本,不可以不务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294。学习对培育人之德非常重要,基于此,船山强调人需要学习,务必学习。其次,习礼能知本。在船山看来,习礼能知本,这个本是由内圣而开出外王的内驱力。通过学习,格物致知,从而回归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学能知本,则修之在躬,存之在心,虽未发见于事物,亟著于功效,而应事接物之道即此而具,盖明其德以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不外是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86。通过学习,成就王天下之能事。
船山强调人需要习礼,因为习礼能成就家风、国风。那么习礼之具体方法如何?船山认为,由气产生的宇宙万物源自于本体上的一致,但人习礼而成就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天之生人也同,而人之习以成性者异”*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541。,为此,船山提出了针对不同对象而具体的习礼方法,以成就厚礼之家风。其一,在习礼之信念上,船山提出了习礼须抱定必然成功的信念。船山说:“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70。在船山看来,习礼要有坚定的信念,如此方能成就习礼之要。确立方向,向着目标勇敢前进,如此方能成功。其次,以旁学示正学。船山认为,将习礼视为单一的学习模式,若没有参照指标,或者说缺乏学习目标参照系的话,就不能较好地习礼,船山提出“旁习于非所授之业,以考同异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72。是也。为完成习礼之目标,有必要以其他学科为参照系,在比较中更好地实现习礼之目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参照才有对比,有对比才知习礼与学习其他科目之间的差距,以更好地实现习礼之任务与目标。落实到具体层面,船山提出了更为实际的习礼之方法。船山认为,习礼以成就家风,关键在于自己,而不在他人。他说:“故守约而施博,君子之学,求诸己而已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86。在习礼方面,船山关注更多的是内因,习礼的好坏、习礼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得依靠自己,外部客观的环境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即“君子行礼反躬自尽之学”*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6。是也。
船山厚德隆礼家风的培育不能脱离道德修炼。船山认为:“身不修,言不道,强欲效人以行礼,质不立而所行皆伪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6。良好的家风最终以实践礼为其基本目标,但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依赖于道德提升的支撑。故此,道德内化生发出礼制的外在化运行。学习之时,善学者所强调的是以德治人,以德治外,由德而礼,由礼而和。*陈力祥,《论王船山之礼和合哲学价值彰显的四个基本维度》,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3期,页80-86。只有领会了厚德与隆礼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良好家风的建构。“善学者通其意以会其同,辨其显以达其微,其于先王穷理尽性、修己治人之道,明而行之,亦庶乎其不远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1。故此,习礼为良好家风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良好的厚德隆礼的家风思想,除了学礼以外,更多的是修礼。修礼即修德,与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密切相关的。“修之于躬,而非礼则不安。”*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18。修礼即是修炼自己的德行,如果德行高尚,当遇到不合乎礼的东西内心世界就会焦躁不安。船山厚德隆礼家风思想的培育,修德为内,隆礼为外。习礼为最基本的层面,学习需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而礼之教化则属于客观性方面。厚德隆礼家风的培育,只有在主客互动的基础之上,才能切实提升良好的家风。
船山提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礼教方面,达到厚礼,从而巩固其家风。船山非常重视礼教,他说:
“教有本,治有宗,立国有纲,知人有道。”*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549。
“立教之本,有端可识,而推广无难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431。
“制乐而尽其善以为教本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922。
船山所说的教有本,即是以礼教为本。为了实现厚德隆礼的家风思想,船山还提出了礼教的阶段性目标。在船山看来,礼教的早期功效在于使人寡过,为良好的家风思想奠定德性基础。礼教在于“广教天下而纳之轨物,使贤者即以之上达而中人以之寡过”*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9。。通过礼教可增长德性,此外,通过礼教还变化人之气质,使人回归礼之正道上来。船山所:“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656-657。船山提出了具体的礼教以变化气质的例子,通过礼教,使“天下之士气于礼乐之中,而不使有嚣张之习,亦所以纳天下之民情于和平之内,而不使哟兵戎之气。”*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339-340。通过礼教,使天下有兵戎之习的士兵归于礼之熏习,以礼约束并规约其行为,逐渐使礼内化为其道德品质。礼教既能实现人之良好的德性,又能变化其气质,这为船山厚德隆礼的家风思想奠定了基本要素。
为了实现教之以礼而天下化之的厚德隆礼的家风目标,船山提出了礼教的具体方法。其一:礼教须强调“自得”。在船山看来,礼教思想的教育之效果如何,与“自得”息息相关。船山虽然强调“教”,但他认为更关键的是自得体悟。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面,但更为关键的是习礼者自己要躬行体悟,如此才能真正掌握礼教之要领,从而为践行礼奠定扎实的基础。船山说:“弗亟语之,必使自得,则存诸心而不忘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75。习礼要求受教者以心去体悟,以“心”就学,如此才能将礼教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固。其二:礼教“必循其序而勉之不息”。习礼必须遵循学礼的基本顺序,不能勉强。“故教之有业,退之有居,必循其序而勉之不息,所谓‘时’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76。在礼教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习礼的顺序,并且时时鼓励习礼者,如此方能更好地成就其礼学知识,为践行家风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三:习礼不能躐等就学,须按部就班,而不能躐以强教。如果实施强教,则必然影响礼教的效果。诚如船山所言:“教之必有正业,不因其易晓而躐等以授学者。退息必有恒守,持之勿失,不自谓已喻而置之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76。如果不按规律而强行推进的话,则必然导致礼教效果之低微。船山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亵吾言以强教之,又何益哉?”*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八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819。遵循良好的礼教之方法,就能成就良好的习俗,这种习俗为礼之践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首先能够使人之行为合礼,也即合理。在理的支配之下,使人的行为更好地合乎道德伦理,以成就天下之和合。“教行习移而成乎大顺,祸乱不兴矣。”*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518。通过礼教,使人能践行礼,并“以礼来调适人之心性情、人需要礼才能得以和立,需要以礼来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礼遏欲,履(礼)以和行”*陈力祥,《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页2。。礼意隆隆,礼成为人们化民成俗之工具,成就风俗和美的和谐社会。“逊让之教立而天下化之,则风俗和美。”*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1,页1141。礼之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内心世界的和静、家庭秩序的和美、社会秩序的和谐。正因为如此,船山将教之以礼作为培育其家风思想的基本手段,在实现厚德隆礼家风的基础上,礼教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并建立小康与大同社会。
船山家风思想,凸显出儒家思想的典型特色。儒家哲学的特点是关注人如何提升道德素养、成圣成贤的问题。船山家风思想以关注人之德性为基础,要求人们内以修德,厚德立己而不失己,外以隆礼,裁之以礼而不失人。船山家风思想重视个体德性的内在修养以达到内圣,使人能顺利地实现和立,在不失己的前提下对外以礼处事而不失人,凸显出典型的内外兼修的特色。
船山厚德隆礼的家风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的伦理道德总体呈现滑坡现象,拯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滑坡,良方是从人之德性入手,以提升德性为前提,实现船山视域中厚德隆礼的良好家风。如若每个家庭都能在厚德隆礼的家风熏习之下,那么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即将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将不期而至。船山厚德隆礼的家风思想,是当代社会优序良俗的灵丹妙药。因之,船山厚德隆礼的家风思想,必定成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为世人所永久记挂。宋明理学的殿军王船山通过经典诠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厚德为要、隆礼处世为核心的家风思想,成为儒家家风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
A Glimpse of Wang Chuanshan's Family Tradition of Virtue and Ritu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s Interpretations
CHEN Li-xiang
(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The thought of Chuanshan originated from the comment on Six Classics, which offers a glimpse of Wang Chuanshan's thought of family tradition. Chuanshan's thought of family tradition emphasizes moral cultivation, self-training, and daily contact based on ritual. Also, all these ideas impose extreme significance on virtue and ritual,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e logical thinking stretches from virtue to ritual and extends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amily tradition, Chuanshan strengthens personal morality and demonstrates the education based on ethical code, virtue and ritual.
Wang Chuanshan; ritual; family tradition; Wang Fuzhi; cultivation of family tradition
2015-08-10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研究”(14ZDB006);“传统礼制及其现代价值”(12AZD077);“中国古代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ZD058)
陈力祥(1974—),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船山基地特邀研究员,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宋明理学、船山学。
B249.2
A
1008—1763(2015)05—0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