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琪
(安徽省图书馆 信息咨询部,合肥 230001)
在2011年美国拉斯维加斯IOD2011 大会上IBM 提出了大数据的多样性(variety)、容量(volume)、速度(velocity),即“3V”特征。IDC 的权威定义为:满足4V(Variety,Velocity,Volume,Value)即种类多、流量大、容量大、价值高)指标的数据称为大数据。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目标,就是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来有效促进信息服务的创新。这一过程的实现,涉及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组织和识别;同时使用大数据的技术分析隐形数据,对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图书馆现行各项服务的走向进行评估预测,最终最大化满足读者需求,创新信息服务的目标。
(1)读者信息需求改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社会结构,转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图书馆的服务是围绕人的需求来进行的,因此图书馆的读者信息需求呈现出不少新特点、新变化。读者不再满足使用单一的馆藏文献,而是需要全面广泛而又完整的各类信息。这一改变要求图书馆除了提供纸质的书籍以外,还必须对数字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围绕读者,主动提供各类有价值的信息。
(2)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化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与传统服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服务主要采取到馆方式,这样的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影响了书籍的利用率,服务效果也不尽人意。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图书馆正以一种复合的模式为读者提供服务,即以信息的采集、存储、分类和检索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围绕用户,满足各类不同需要。
(3)高标准推进深度挖掘 图书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服务业务经营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搜索,在线信息查询等逐渐被重视,多个库的信息成为基础服务的组成部分。
大数据则要求图书馆不仅需要通过结构化数据了解现在客户需要什么服务,也更需要利用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向图书馆-用户的服务关系中去挖掘正在发生什么,预测和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以便图书馆找到更好的信息服务模式以应对未知的危机及挑战[2]。
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安徽省馆在信息化服务上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发展,一方面利用自身信息化建设,梳理整合现有业务内容;另一方面将国家重点数字文化工程项目与行业信息化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她的覆盖面与辐射面。目前,我馆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项目,构建了“安徽省图书馆数字一体化评估管理系统”,该系统依据信息采集池的多种数据,建立模型,进行挖掘,为读者及馆员提供相应的评估分析数据。安徽省图书馆利用用户统一认证系统将读者在馆内及馆外使用图书馆所有数字资源的行为和记录进行采集,同时结合公共电子阅览室及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重点数字文化工程建设,采集全省数字文化读者的行为数据,整理后建立数据池。数据经过采集、整理、分析、挖掘后,形成了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通过特定的方式访问特定资源的体验习惯及兴趣点行为跟踪,这将进一步加强我馆在信息化服务上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1)重视技术支撑及经费支持 传统的服务方式会导致馆藏资源利用率偏低,虽然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和服务推广上持续做出了不断的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丰富的馆藏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借助新兴的技术及方式,图书馆建设自身就需要大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一是以现有的常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深层次挖掘,将这些数据分析重组为读者服务的方向;二是对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进行数据分析[3]。因此,图书馆开展大数据分析刻不容缓。
巨大的潜在的数据分析需要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才能支撑。图书馆系统应用信息服务,实质上就是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和先进信息技术,在信息服务层面灵活调动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及实现其功能的发挥,完成信息到知识的转化,再到知识的组织、开发、服务与传播等工作[4]。
充足的经费是开展大数据研究分析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良好保障。一般图书馆由于活动经费有限等原因,往往影响大数据研究分析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争取政府加大投入以外,可以积极尝试与出版发行机构、媒体、企业、社区等有关单位合作,以解决经费来源不足的困境。
(2)搭建数字资源远程访问应用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于上网的方式实现多元化,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都可以触及到互联网,移动办公的时代已悄然来临。应通过计算机网络部技术上的支持,在馆服务器上安装数字资源远程访问平台软件。
数字资源远程访问应用平台是一款专门为数字图书馆用户量身定制的、用于读者远程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软件系统,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屏蔽分布式环境中数字资源的多样性和异构性,对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数字资源访问权限,使授权的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Internet访问局域网内的数字资源。这一技术的应用,使数据管理员能有效管理外网读者对内网数据的访问行为,方便实用的后台和管理功能,通过Web方式可有效实现对读者、数据的日常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访问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可以了解读者偏好,进而提高书籍及资源的利用率,围绕读者偏好进行主动推送,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主动服务。
(1)对读者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 安徽省图书馆利用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平台,在网上对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远程解答,咨询员从图书馆海量的数字资源中检索出读者所需的各类文献,通过参考咨询平台免费传递给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项工作在经济上为广大读者节省了一大笔费用。据联盟管理中心2014年工作汇报:参照CNKI会员充值购买论文价格(0.5元/页,5页/篇)计算,全国图书馆参考联盟平台2014年免费提供中文文献966,367篇,为读者节省约242万元;按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价格,传送电子文献280元人民币/篇计算,全国图书馆参考联盟平台2014年免费提供外文文献32,924篇,为读者节省约922万元,共为读者节约订购费用约1163.4万元人民币。
(2)进行资源整合方便读者使用 在当前数字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网络阅读及手机阅读日益流行、图书馆服务方式日渐丰富的今天,许多图书馆都纷纷围绕主题进行资源整合,有一部分图书馆还依托馆藏书籍及数字资源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数字图书馆,积极探索将数字资源的使用延伸到馆外,并能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积极主动地进行资源推送。安徽省图书馆则借助于中国政府信息整合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抓取软件对安徽省各厅局网站上发布的数据信息进行后台抓取、快照、整合,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中国政府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安徽分站中,方便读者查找政府信息。目前安徽省图进行数据联建和动态信息数据抓取整合已有10万余条。
同时,安徽省图书馆依托安徽省文化产业网平台,围绕“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动漫游戏”等主题进行数据的整合、整理和发布,这些主题的整合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使用,创新了文化相关主题的资源整合服务。
(3)通过构建联盟实现数据共享 共建共享是公共图书馆推动大数据服务的良好途径。通过建立区域联盟,各联盟成员馆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享共建,在联盟内部建立和完善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同时,可以在联盟的统一协调下,探索在各个图书馆之间实现“统采统编”、“通借通还”、“统一服务外包”等模式,搭建“云服务平台”、“统一监测平台”、“志愿者管理平台”、“专家人才库”、“讲座展览主题库”等,加强“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等共建共享措施。通过完善联盟工作机制,提升各联盟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共建,更好地推动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1]金 珠.建立创新体系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5).
[2]张文彦.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2,(6).
[3]韩翠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2013,(1).
[4]金 茵,储娟.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分析”[J].当代图书馆;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