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建玲
(福清市卫生职工中专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张 茹,李淑红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升中职生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鄢建玲
(福清市卫生职工中专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自主学习;中职生;计算机;情感教育
当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中职生是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为学生将来求职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教学大纲,对中职生提高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此做一总结,以期与同行探讨。
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动机是什么?笔者认为,一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所谓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机产生因素有两个:一是需要,二是刺激。说到需要,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都很需要,他们渴望获得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计算机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自我需要,同时教育学生把学好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与实现个人远大理想抱负结合起来。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就会对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说到刺激,激发学习动机主要靠教师,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把学生已经具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将学生已具有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中职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计算机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至关重要。第一节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做好中职生计算机学习的启蒙与奠基教育。教学中的启蒙奠基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学好计算机的信心。例如,在学习第一课“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笔者这样激发学生:“你们在初中阶段已基本了解计算机的初步知识,但是计算机知识博大精深,我们现在所学的计算机内容、形式及学习方法较之初中已有全新的特点。希望你们把握机遇、面向未来、刻苦学习、强化技能,勇敢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经过笔者的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下课后,学生产生了“新学校计算机学习真新鲜”、“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跟初中也不一样”的感性认识,第一节课的启蒙教育获得了成功。因此,对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都应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切入点,这对今后的教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大纲指出:“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古今中外学者都很重视学法的指导。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指的就是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计算机的学习方法,才能独立学习、自觉探究。怎样进行学法指导呢?
(1)教方法。所谓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计算机技能的操作方法。备课时,教师必须注意研究学法;上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观察法在学习计算机时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它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周密、系统地进行察看,同时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学习“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计算机主板的接口结构,将对应名称填写在教材图片所示接口的空白标注框内。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以及接口名称和作用,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2)讲规律。所谓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计算机应用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计算机学习规律揭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本质联系及必然发展趋势,具有普遍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具体的任务为引导,给学生讲授一般性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可收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学习“编辑文档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规律:移动—剪切—复制—粘贴—删除,按照这样的规律,学生就可以编辑所有的文件。经过多次实践与探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该项操作技能。
(3)重体验。体验性学习强调动脑思考、用眼睛观察、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教材每节末都安排了“体验与探索”内容,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究。在计算机教学中,多安排体验性学习,让中职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概念。
因此,计算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中职生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通过互动、合作、交流等形式,往往会产生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同属学习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意的焦点都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教育。殊不知,学生只有自己对计算机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计算机的动力并取得成效。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
(1)创境冶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因此,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以情导知、情知交融,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学习“适用网络服务”时,笔者利用中职生都很熟悉的QQ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QQ软件安装,申请QQ账号,设置密码,登录QQ,寻找好友聊天,收发文件、视频、游戏等。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计算机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2)师爱传情。教师教学情感的投入是教学中师生融洽感情、愉悦氛围的因素。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学生喜欢教师,就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就会相信教师所讲的道理。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呢?心理学研究指出,人更希望亲近会笑的人。微笑是师生情感交流最基本的语言,所以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微笑面对每位学生,做一位和蔼亲切的引导者。上课时,教师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例如当学生操作发生失误时,不要板着脸大声斥责,而要循循善诱:“别急,再试一次。”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时,教师应冷静地审情度势,机智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能顺利进行。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像一个水池,水池里的水就是情,就是爱。”
张 茹,李淑红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妇产科是临床重点科室,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尽快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是妇产科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可以弥补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更新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能够珍惜和把握学习机会,懂得去体谅患者疾苦,为患者着想,进而赢得患者的信任,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传统授课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而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灵活性、客观性、重要性,更无法让学生从一位医护人员的角度去审视这门学科、无法用专业的眼光去认识它,也就无法让学生产生想要征服和学习的欲望,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改变这种格局。它在日常授课的基础上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1],而不是被动接受。
现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被形象逼真的模型所吸引,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感性认识,减轻学生在对真实人体操作时的恐慌心理,激发其求知欲,使其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各角色进行揣摩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培养其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有效弥补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更新教育理念,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够很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因此,在妇产科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授课前设计贴近临床情境的“剧本”[2],并设置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等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及简单的处理与护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2.1 实践应用
妇产科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十分严格。在授课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进行妇科检查、产科检查、正常接生等,但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如正常接生,教师就不可能将大批学生带入产房中观看正常分娩及接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分娩及接产技术的具体操作运用呢?情境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讲解了正常分娩期的临床经过及相关护理后,就可以安排一次情境教学,具体要求及操作规程如下。
2.1.1 准备及引导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先布置好模拟产房、模拟待产室;在授课中,教师创设情境:一位接近预产期的孕妇以“见红”收入院,但由于恐惧分娩而紧张不已,其家属也很焦虑,害怕孕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从而不停地催促医护人员检查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要求尽快进产房或手术室。接诊的医护人员十分气愤,大声训斥该孕妇及其家属。
2.1.2 情境教学实施阶段 说明具体情境后,选出4~5名学生自由分工,分别扮演接诊医生、护士或助产士、患者及患者家属。“护士”或“助产士”首先进行护理评估,包括询问“患者”健康史、推算其预产期、给“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及心理社会评估,还包括全身检查,重点测量其血压和体重,尤其注意下肢有无水肿;腹部检查:测量宫高、腹围,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测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肛查:胎先露下降情况、宫口扩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基本护理措施。“接诊医生”需要详细进行问诊和查体,做出临床诊断,对护理评估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患者”预产期;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做出判断,并判断胎心率是否正常,骨盆外测量结果是否正常,“患者”是否进入产程等。“患者家属”向“接诊医生”及“护士”或“助产士”提出一些疑问,进行健康知识咨询。然后展示矛盾发生的过程。
2.1.3 讨论点评升华阶段 在角色扮演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自己是医护人员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如果自己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何种情况是将孕妇送进产房的指征?何种情况是进行剖宫产的指征?讨论过后,选出4~5名学生,按照讨论结果重新表演,然后让“演员”说出自身感受,其余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继续安排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2 cm,由于逐渐加强的宫缩痛而哭闹不止,产妇家属不知所措,产程进展缓慢;医护人员进行监测、给予安慰,让产妇放松。再次选出4~5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让其自由发挥,余下学生从表演中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点评。还可以继续增加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5 cm时出现胎心率异常、宫口开全但没有正确使用腹压等,仍找学生表演,然后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数占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2.2 应用特点
2.2.1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临床护理工作中评估、检查、分析、护理、保健指导及医护患沟通的过程[4],使学生理解了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中常见疾病的表现,了解了临床中在遇到具体妇产科疾病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平时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现,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妇产科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投入医疗事业的信心。
2.2.2 变被动为主动 情境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因产生浓厚兴趣而主动探索、求知更多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运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全体学生几乎都融入其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与此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会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这样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自觉自愿地让医护人员检查操作。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即使是理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主动认识和领悟到医护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一味地强调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它也存在一些不足:(1)安排情境、学生表演、分组讨论会占用很多时间,如果学时比较紧张则很难开展;(2)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情境创设能力和指导能力,若临床功底及知识储备不足则很难开展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黄吉春.浅谈在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3(8):71-72.
[2]周丹.情境教学法——情与境的结合[J].软件导刊,2013(12):17-18.
[3]刘佳,刘翠莲,赵秀文.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3(Z3):52-53.
[4]张晓静,肖正华,彭琳.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36):3904-3905.
G420
A
1671-1246(2015)04-0059-02
424.1 文献标识码:B
1671-1246(2015)04-0060-02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妇产科教学;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