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 邹 丽 王彦儒 马小晨
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促经济发展措施研究①
沈阳工学院 邹丽 王彦儒 马小晨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某些技术装备成套性强、协作配套关系复杂,本文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调节、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核心”的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创新体系和路径,以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自主化创新能力
1.1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更加强调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对振兴装备制造业、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都做出了明确部署,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都强调要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布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支持性文件。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是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未来十三五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1.2 是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保证,符合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科学作为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学科,成套性强、协作配套关系复杂,是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基础和载体,只有实施自主化战略、实现自主化过程才能真正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降低社会生产消耗水平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终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全面推进,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首先需要装备制造业的腾飞。
2.1 装备制造业的涵义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行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生产制造部门,即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的总称。属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融汇于一体的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服务面宽,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生产消耗水平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如何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和规律、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装备制造业自主化的内涵
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装备作为技术载体,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和桥梁,通过制造资源(人力、物力、生产条件和设备、资本等)的整合与配置,把科研成果从潜在效益转化为有实用意义、使用价值、新用途与行业产品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技术装备产品能够占据市场主导、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受认可度强,增加出口贸易额、获得利润价值较高。因而,技术装备水平决定了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高低,以至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和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技术水平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因,其行业商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是促进贸易、占据国际市场竞相角逐的重点。
其中重大技术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更重要和特殊的地位。重大技术装备具有成套性和集成性强、基础性宽、科技含量高、行业关联度广、研制难度大等特点,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需要整个制造行业跨部门、跨地区、不断改进结构升级、技术和管理不断创新才能完成。它涵盖国民经济中的每一个方面,其中机床、工具、量具、模具、仪器仪表、基础材料、煤化工、海洋石油工程装备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是指在具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能够进行自主研发与设计、自主生产、自主创新与再创新、自主提高与发展等,产生的成果或生产的设备符合国际和国家的法规标准,能够带动市场需求,并且满足社会性和经济性要求。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程度直接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强弱,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与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工业总体装备水平落后,尤其在世界装备先进水平发展的新时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能力和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原创性技术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少,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与装备工业的战略地位不相称。
(2)产业结构不合理,成套性较差。一些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的企业几乎只是国外大公司的零部件生产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瓶颈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不能走向高端。
(3)高端装备没有足够的保障和支撑。高端产能不足现象突出,新材料与新能源,在节能环保、性能水平、优质材料、精密制造工艺的科学性等,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4)重大相关政策协调性不强,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5)缺少自己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制约科技的研发,先进产品研发艰难。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现状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在新时期重大技术装备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动力机制,并给出加快自主创新进程、提升产品工艺水平、产学研充分合作与交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体系和路径,为我市乃至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企业、高校以及有关政府部门进行装备技术的自主化创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提升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主自主化能力的有效措施是“构建开放式自主化体系”,并且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技术的超越。即重构“以政府为政策引领、以企业为建立主体,以市场为调节阀、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基石”的创新体系。自主化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包括政府因素、市场因素、制造企业、装备制造用户、高校和科研机构五个方面,实现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有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得出以下构成要素及采取相关措施。
4.1 政府要素——保证条件
政府是实现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提高的领导要素,没有政策支持,就没有生存环境和制度保障。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管理,保进产业产品高水准,决定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政府要把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化水平纳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地方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负起责任、拓宽发展路径、扩大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发展运行环境,做好产业升级和产品科技改革的各项工作,建立促进装备制造业振兴和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制度和机制。
主要任务和措施:地方政府要支持本地装备制造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步伐,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财政资金和项目基金的投入和支持,开拓融资渠道,建立自主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科技公用信息平台,构建科技项目数据资料汇交系统、科研设备共建共享体系等。只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资金支持体系、资源配置环境、激励政策,才能确保装备制造业的提高。
4.2 装备制造业企业要素——主体因素
企业是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生产、研发、试用等活动的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自主化提升过程中责任重大,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实现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研发、试制、运行、形成产品、走入市场的商业化复合过程,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意识,认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提供研发资源和条件、加大创新能力、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积极推进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的结合,加强与高校专业学科方向的产学研合作等。并且培养和锻炼出一批企业科技与研发人力资源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能,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
4.3 市场要素——需求和检验要素
市场要素是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和发展方向的调节阀,是自主创新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受欢迎、是否有竞争力和实效的最终反应。巨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调节基础。
主要策略:国家政策上,应鼓励用户使用国内企业制造的重大装备制品,拓展国产装备市场(包括现有和潜在),加速产品的市场流通,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借助市场需求的拉动,适时调整研发和销售策略,紧跟市场发展节奏,在竞争中取胜。
4.4 高校与科研机构要素——科技平台因素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自主化体系的核心关键,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上游机构和强大生力军,创造出科技知识和科技产品为制造业服务。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战略战术在某种程度是由高校和科研机构把握。作为科研机构,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工艺做为引领,就不会有装备制造业的进步。
主要任务与措施:在自主化过程中主要采取校企合作或院企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加强原始创新和共性技术的更新。增加研发投入和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原理和工艺。以应用和提高为目标,培养科技人员、企业人员的技术开发能力。把企业、高校、应用单位结合起来,把重要领域作为技术提高的出发点,加强关键技术和高端技术的攻关研制,以促进装备制造成套设备系统高科技水平及自主化能力的提高, 最终促进经济水平整体前行。
4.5 装备用户——使用业主因素
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用户的关系紧密相连,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中,用户接收产品, 是产品的终端享用者,直接检验和发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性能。
主要任务与措施:各装备制造产品的应用企业和项目业主,要积极提供应用方面的技术、工艺和信息,配合制造企业组织生产和自主创新、不断更新与改进。用户单位不要盲目追求高水平、高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适合的产品和发展方向。同时,装备制造企业也要严把质量关,生产合格产品,做好售后维修和服务工作,并确保工程安全高质量地运行。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关键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兴起。提高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是重要战略,必须以政府、高校、市场、科研机构、实践性企业、应用单位共同组成一个自主化系统,建立一个高效、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协调有序、明确、科学的工作机制,开展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产品高质和完善服务,不断改善政策环境,依靠相关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自身积聚起来的发展条件,国内外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装备制造业的提升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邹华,温馨,刘雷.辽宁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体系研究[J].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04).
[2] 程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J].企业导报,2015(01).
中图分类号:F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c)-152-03
项目基金:①2015年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装备制造业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的创新体系和措施研究。
作者简介:邹丽(1974-),女,汉族,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