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综述

2015-03-18 03:07孙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口资源

孙波

摘 要: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内容、性质,学术界有诸多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中国环境经济学界经过多年的探索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提出环境资源论、环境价值论、环境生态论等五种理论,并对制订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011-02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类离不开环境,他们的活动又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周围的环境。20 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带来的损失在迅速增加,恢复和消除污染要付出极高的经济代价和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与人口、粮食、能源等问题并列的世界性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经济学家们意识到传统经济理论已经难以解决环砍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于是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环境与经济问题,建立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经济学。

中国环境经济学起步相对较晚,1973 年,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978 年才诞生了第一篇题为《应当迅速开展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的环境经济论文,同年制定了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并开始组织人力研究。1979 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在短短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中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分散研究到整个学科构造的研究,从理论到应用研究,都产生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学论著。

一、关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研究

1.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大体有四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中的经济问题,它是为治理环境,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而研究环境同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规律的科学。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与破坏产生原因、控制途径及污染防治的经济评价等问题。第三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以自然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探索环境运动经济规律和表现形式的边缘学科。

2.环境经济学的内容,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环境保护中的客观经济规律及其表现形式;(2)运用经济办法搞好环境保护的原则、途径和手段。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等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环境计量的方法及其理论基础,环境问题与外部性、公共商品的关系等。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把经济学分成理论部分与政策部分两大块。

3.环境经济学的性质。有如下五种不同的表述:第一,部门性,是指环境经济学把与己有关的部门经济学中和环境直接关联的部分归到自己的学科中来,形成一门新兴的部门经济学。第二,应用性,是指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经济学,而不是基础经济学。第三,边缘性,是指环境经济学和许多有关的学科“沾边”,“结缘”。环境经济问题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不仅与经济科学、环境科学直接有关,而且与生态学、化学、地理学、法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交叉。第四,整体性,是指环境经济系统是由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第五,战略性,是指环境经济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成为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国际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二、中国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大致可概括为如下“五论”:环境资源论、环境价值论、环境生态论、持续发展论、环境产权论。

1.环境资源论。环境资源论,就是指环境是总资源,是人类对环境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和揭示得出来的。环境之所以是资源,一是因为作为人类生存环境来说,阳光、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要素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而且这些环境要素的质量是人类生存的必需资源。二是作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条件来说,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资源。三是环境的一切要素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会越来越多地以资源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环境本身,几乎无一不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2.环境价值论。环境价值论的含义是,环境是一个有价值的客观事物。环境价值论是环境资源论的必然结果,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但对环境价值论的解释及其价值量的理论却不尽相同。

关于环境价值论的理论依据。第一种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论”,它认为价值是产生于商品的效用,只要是有用的物品就有价值。环境对人类有用,因此,它具有价值。第二种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未经人类劳动过滤的环境资源没有价值。但从环境资源的功能来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环境没有这些功能,要创造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这些功能就必须投入人类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始的环境资源也是有价值意义的。从环境资源本身来看,随着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深化,原始森林等资源没有绝对价值(即指直接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但却具有相对价值(即指间接通过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第三种观点是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结合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自然资源价值观和自然资源价值论。这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是一种财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价值决定于它对人类的有用性,决定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无论是自然状态的土地(自然资源),还是已被开垦的土地,都得到一定的货币额。因此,环境也就具有价值。

3.环境生态论。环境生态论的含义是,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环境的运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的运动;保护环境,也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环境质量,就要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

“环境生态论”认为,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界的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整个环境的复合体。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这个特定空间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圈。环境生态论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经济系统发展变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离开了“生态”二字,离开了生态循环和平衡,就不会有环境系统的运动,也不会有环境经济系统的运动。

环境生态论基本内容是:(1)环境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运动,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运动。(2)环境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因而在系统的平衡、效益、目标、规律等基本方面都表现出双重性。

4.持续发展论。持续发展论是建立在环境生态论基础上的,其含义是在致力于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持久平衡,使发展不损害生态环境,不牺牲未来的利益,使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也就是三种再生产的综合平衡与相互间协调发展。所谓三种再生产,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组成,它们相互间不是封闭的、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要使社会再生产不断循环并周而复始地进行,就必须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5.环境产权论。环境产权论是沈满洪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环境问题从经济学上看是个外部性问题。它引导人们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不仅要注意经济活动本身的运行和效率问题,而且要注意由生产者消费活动引起的不由市场机制体现的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产权理论对传统的外部性理论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它认为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它要求制度安排必须以效益最大化为标准。产权理论用于环境损害的行为分析及其环境保护的制度选择研究,称为环境产权论。环境产权理论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三、环境经济政策和手段的研究

环境污染的经济本质。环境污染的经济本质是制订环境经济政策的前提。

有些学者认为,环境污染的实质是各种经济主体或个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需要支付报酬的资源,而不考虑公正性和整个社会的意愿,无节制地滥用无偿的、但有限的环境资源。面对快速增长的污染物,需要采取各种工程技术措施或增设净化装置等来处理这些各种形式的污染物。因此社会将承担伴随环境污染而来的巨大社会成本。他们把环境污染的经济本质概括为六条:(1)环境污染是排污者对环境资源的一种过度利用;(2)环境污染饲排污者对社会施加的外部不经济行为;(3)环境污染是现代物质生产过程中资源和能源不合理利用的一种表现形式;(4)环境污染是人们利用环境资源时,付出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的过程;(5)环境污染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资源出现紧缺的信号;(6)环境污染是对环境资源的主权者——人类利益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常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5):74.

[2] 刘广龙,兰晔峰.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J].铜业工程,2011,(2):81-86.

[3] 赵峰.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困境及对策[J].北京规划建设,2011,(6):26-30.

[4] 白永秀,吴振磊.创立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设想[J].当代经济研究,2012,(7):83-93.

[5] 吕杰.土地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6] 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的学术增长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于财富观演化视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2,(10):

84-88.

[7] 李欣.环境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人口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看看你是哪种隐形人口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人口健康信息化支撑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