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探析

2015-03-17 04:47徐俊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用药安全不良反应

徐俊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累及系统/器官及药物给药途径。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自行报告的326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与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药物类别及构成比、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致不良反应临床药物的给药途径。结果 326例患者中,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药物类别比例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抗菌类药物(31.29%)、中成药剂(16.56%)、循环体系药物(11.35%);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5.83%)、胃肠消化系统(13.50%)、全身性损害(9.20%);致不良反应临床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68.40%)和口服(14.11%)。结论 抗菌类药物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药物,皮肤及其附件是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静脉滴注是引发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临床用药安全的监测正在深化,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回顾性选择我院近年来自行报告的326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为研究对象,归纳不良反应类型及分布规律,以期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促进临床用药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报告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326例。其中,男156例,女170例;年龄5~76岁,平均(45.3±7.3)岁。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参照国家卫生部药物监测部门制定的不良临床用药反应表,统计分析本组326例患者与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①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药物类别及构成比;②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③致不良反应临床药物的给药途径[1]。

2结果

2.1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药物类别及构成比 326例患者中,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药物类别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抗菌类药物102例(31.29%)、中成药剂54例(16.56%)、循环体系药物37例(11.35%)、心脑血管用药35例(10.74%)、消化系统用药28例(8.59%)、中枢神经类的药物25例(7.67%)、抗肿瘤药20例(6.13%)、循环体系药物10例(3.07%)、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8例(2.45%)、其他7例(2.15%)。

2.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326例患者中,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器官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55.83%,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红斑疹、斑丘疹等)、胃肠消化系统44例(13.50%,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胃肠道出血等)、全身性损害30例(9.20%,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紫绀、发热、过敏性休克等)、神经系统25例(7.67%,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头晕、头痛等)、呼吸系统15例(4.60%,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气促等)、心血管系统12例(3.68%,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慌、心悸等)、肝肾系统8例(2.45%,主要临床表现肝肾功能异常)、肌肉骨骼7例(2.15%,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麻木、四肢酸痛等)、其他功能损害3例(0.92%,主要临床表现为脉管炎、骨髓抑制等)。

2.3致不良反应临床药物的给药途径 326例患者中,致不良反应临床药物的给药途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静脉滴注223例(68.40%)、口服46例(14.11%)、皮下注射23例(7.06%)、肌内注射18例(5.52%)、局部外用9例(2.76%)、腹腔内给药7例(2.15%)。

3讨论

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自身性质、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及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总结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在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药物类别上,主要以抗菌类药物、中成药剂为主。其中,在抗菌类药物上,患者用药盲目性大、医生用药随意性多而致的抗生素滥用是要求引起不良反应居多的主要原因;在中成药剂上,中药成分复杂、用药疗程长、缺少量化指标是引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2]。②在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器官上,主要以为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占据55.83%,患者主要表现为以瘙痒、皮疹、红斑疹、斑丘疹等为主的皮肤过敏反应。提示,在临床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既往过敏史,对属过敏体质者慎用或禁用过敏性药物,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在致不良反应临床药物的给药途径上,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是因为静脉滴注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能够使药物在体内迅速发生效应,导致不良反应来得更为猛烈[3]。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来决定是否需要静脉输液,更应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这一用药原则,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褚冬蕾,郭良君,孔飞飞.2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4,26(3):158-160.

[2]刘洋,刘华,吕娟丽,等.医院2010年-2013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7(06):1370-1371+1374.

[3]赵贵红.7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吉林医学,2014,12(06):1219.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用药安全不良反应
团队合作模式提高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用药安全的实践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以及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