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平
摘要:目的 分析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患者;研究组口服通脉胶囊,对照组口服维脑路通片,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的静脉点滴治疗(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2.0 g,维生素B 60.1 g,10%氯化钾10 ml),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即P<0.01;治疗后症状、体征比治疗前明显较少,即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即P<0.01。结论 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通脉胶囊;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
目前,我国缺血性中风是导致中老年致残、病死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为了有效的治疗缺血性中风,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给予通脉胶囊进行治疗,给药之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疗效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患者。其中研究组9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47 3.6)岁;病程1~8 d。对照组10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46 2.9)岁;病程1~7d。34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18例;气虚血瘀型9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即P>0.05。
1.2诊断标准 34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我国中风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通过头颅CT排除其他脑出血、急发性脑缺血等患者。
1.3方法
1.3.1研究组 治疗组患者口服通脉胶囊,用温开水送服,饭前服用,3次/d,4粒/次,服用1个疗程,每个疗程以15 d为标准。
1.3.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口服维脑路通片,饭前服用,3次/d,0.3 g/次,服用1个疗程,每个疗程以15 d为标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有合并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20%甘露醇;如果有合并感染者可以应用青霉素或双黄连注射;合并高血压口服尼群地平片10 mg,2~3次/d。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加用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B 60.1 g,维生素C 2.0 g以及10%氯化钾10 ml。
1.4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基本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个月后无复发。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需要进一步治疗。无效:患者的症状无变化,甚至又加重的趋势。
2结果
2.1通脉胶囊的治疗,患者的眩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乏力,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3。
3讨论
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有多种,但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血瘀滞为主,是普遍常见的,由此血瘀滞是造成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机制[2]。由此我院以血瘀滞为治疗的基本原则,以理气化瘀为治疗的目标。通脉胶囊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治疗可以直达脑脉,加之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将有效的药物成分最大化保留,以及其药物体积小,便于服用和储藏,最终实现较高的临床治疗疗效。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脉胶囊对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的疗效最佳[4]。
我们对通脉胶囊的药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其成分中含有肝素、抗血栓素、氨基酸等成分,不仅可以降低血黏度,而且对于红细胞具有集聚性,可以有效的抑制凝血过程,使形成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并且对于心肌的抗缺血能力也有增加的作用,使大脑供血量充足。同时川芎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映,促进组织血液循环,不仅对血栓的溶解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脑神经功能有恢复作用[5]。通脉胶囊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头晕、胸闷、呕吐等临床症状,以其优越的中医药理成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首选药。
临床研究表明,通脉胶囊对于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我们今后要不断的结合临床经验,不断的深入了解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从而为治疗提供有利的判断依据。对于通脉胶囊的药理,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从而促进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2010,1(2):56-57.
[2]阴健.中医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古籍出版社,2011.
[3]陈可冀,府强.实用中西药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13.
[4]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46.
[5]杨万章,虢周科,吴海琴,等.逐瘀化痰汤对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37(11):670.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