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兰珠
俗话说:“荷花出水有高低,十指伸出有长短。”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即便是实验班也不例外,有的学生在学习时能心领神会,有的学生则不知所云,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学会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一、灵活预设,动态生成式学习
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例如,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时,教师起码要预设两种教学方案:一是学生对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未知,此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未知进行自主探
索;二是学生对公式已知,又将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同样,当学生把圆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后,由于各人的视角不同,推导的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在此教师只有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从多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轻松建构新知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会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时空上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创设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尝试、表现、创新的舞台,教给学生一些主动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做到“三不”: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代替。例如,在“因数和倍数”的复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写出本单元有关的知识概念,对其分类、归纳整理,并说出各自分类整理的依据(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学生构建了网状的或者立体的知识结构,而且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建构是日臻牢固。此教学过程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较多的独立学习机会,促其形成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三、利用优势互补,进行合作学习
交际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是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多方合作这条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我认为是以教师的充分指导为基础的,是以必要地、能够互补地充分发挥每个人作用为前提。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问题学生个体能否解决,合作是否有必要,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2)合作学习的分工是否明确。作为小组合作,最忌讳的就是活动总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小组分工是非常重要的,要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事可做,哪怕发发材料、做做笔录,尽量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合作的主人。(3)教师要加强引导。作为合作学习的策划者,千万不要成为旁观者,而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学习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注重分层施练,进行优化学习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其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统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布置一些基本题和思考题进行分层施练,同时也可精心设计一些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的时间差异性,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进一步提高,
进行最优化学习。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探索中获取成功。只有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总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大家能在师生互动教学中不断去摸索、去体验、去探索,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各层次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