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8页例1、例2、例3,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五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葡萄,盘子。
学具:五角星,小棒,豆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书第65页主题图)操场上很热闹,小朋友们的活动真不少。瞧一瞧,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科书主题图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体育活动来引入新课,自然而生动。】
二、巧分物品,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分五角星”,感受不同的分法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6个,把它分成2堆。(学生分,师巡视)
师: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分法展示在黑板上)
想:你能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试一试。
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揭示并板书课题: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再由此观察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2.教学例2“分铅笔”(用小棒代替),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师:同桌两人一共拿12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人,你们是怎样分的?(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分法)
第一种分法:先每人分1根,再每人分1根,一直到分完为止。
第二种分法:先每人分2根,再每人分2根,一直到分完为止。
第三种分法:先每人分3根,再每人分3根。
第四种分法:先每人分4根,再每人分2根;或者1根1根地分完为止。
第五种分法:先每人分5根,再每人分1根。
第六种分法:平均分给每人6根。
……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法,要根据学生的分法灵活处理)
想一想如果把小棒平均分给3人、4人、6人该怎样分?
小结:把小棒平均分给2人、3人……可以先每人分1根、2根,直到分完为止,再数一数就知道每人分得多少根;还可以一次分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不同分法,从中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成几份的一般方法,多样方法,并主动对各种分法进行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教学例3“分葡萄”,再次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师:老师送给每组组长18串葡萄,请你们把它们分到盘子里,且每盘放6串。那么,可以放几盘?先猜一猜,估计一下要多少个盘子,再动手分。(学生分,师巡视)
师:你是怎样分的?每盘分的葡萄是同样多吗?是“平均分”吗?
学生汇报交流。
4.分小棒,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把8根小棒分成4堆,看一看在小组中哪些同学的分法是平均分。(教科书第67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用小棒代替玉米、铅笔,按要求平均分,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分法和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先猜再分,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学会按每份多少平均分的方法,再一次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三、游戏活动——综合练习
教科书第67页课堂活动第2题。
游戏准备:(1)每两个同学准备一小袋豆子。
(2)成绩记录表格一张。
游戏规则:1~3人参加,两人游戏,一人当裁判。
(3)每人抓4次,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平均分成3份得3分,平均分成4份得4分。
(4)以得分最多的获胜。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练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本环节正是遵循这一特点在课尾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平均分的知识,调节了课堂氛围,增大了课堂容量。】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们觉得这节课最好玩的或你们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你还想继续学习平均分的知识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和质疑问难,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剖析与反思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为下一课的学习设置悬念,增强孩子的求知欲,与开课前后呼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