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苹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能动作用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教学管理工作既要加强对教师“教”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学”的管理。而如何让教与学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近年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重点来研究的问题,现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点滴体会。
一、巧妙导学,设疑问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路搭桥
有人曾把“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形象地概括为“三重一轻”,即学生课业负担重、生理负担重、心理负担重、思维负担轻。而当前的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方式,更加重视思维的发展,能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各种负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无疑则无悟”。那么,如何由疑入手、以疑促思,如何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呢?我认为首要的是创设“生疑”的情境,即让学生对新知处在“即又所知又不全知”的困惑状态,把学生已有经验和对新知的认识矛盾激发出来。
二、激励博学,设计活动,为学生的才艺提升提供舞台
活动课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在教学中没有把课外兴趣活动和拓展型课程当成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注意联系实际教学,组织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生活实际、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在班级里建立了文艺、体育、美术、写作、科技等兴趣活动小组,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提高小学课外兴趣活动与拓展型课程的质量,我结合学校的六一节庆祝活动、十一文艺会演、学校的读书节等活动,在班级举办了演讲、歌咏、舞蹈、书法、绘画等比赛,使一些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在某个方面首先取得成功,给予每个学生以展示的平台,体验成功的机会,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方面迁移,积极参与学校每学期制订统一检查考核的科目、内容。在班级里还定期举办活动课成果展示。
三、合作交流,积极反思,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寻找捷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的洗礼。首先,要实现教学立足点的转移,打破备课方式,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改变只研究教法的旧观念,要以学生为第一要素,以学法为第二要素,先研究学情,后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在备课时,要在备课标、备教材的基础上,重点还要备学生、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及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上要关注小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炼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发挥主体作用,逐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贯穿课堂,注重学生参与学生的广度和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方法指导纳入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就是教学目标明确方法,课堂教学展示学法,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确保循序到位、及时有效。教学中注重反馈检查学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控学习指导计划,提高学法指导的实效性。教学总结中强化学法,以弥补检查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强化。要通过布置的作业来练习巩固学法,使学生作业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方法的理解、运用、巩固和发展。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