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从吴耀宗的上帝观看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
□陈曦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吴耀宗是近代中国基督教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作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吴耀宗的上帝观可谓其基督教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研读吴耀宗本人的著作来了解和分析其上帝观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阐释,我们看到吴耀宗的上帝观是他的个人信仰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只有处境化地理解吴耀宗的思想,我们才能做到客观地评价其在中国基督教教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吴耀宗;上帝观;真理
在近代中国基督教发展过程中,吴耀宗显然是个不可忽略的人物,他所倡导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对今日中国基督教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重要的作用使得他成为中国近代教会史中最具争议的教会领袖。拥护支持他的教会人士,尊崇他是“中国基督教的先知”、“杰出的中国基督徒”、“爱国爱教的典范”、“中国基督徒的楷模”;而责备否定他的教会人士,则斥责他是“披上宗教外衣,为共党做特务的”、“社会福音派”、“向共产党靠近的”、“不是基督徒”。[1](P1)可见,作为一名基督徒,吴耀宗同时与信仰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这种行为自然要遭到许多基督教派人士的置疑。
那么,在20世纪的中国,关于基督教和中国社会的关系,吴耀宗为什么会最终选择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合作呢?这和他本人的基督教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因为他对基督教的理解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吴耀宗认为,在他信仰的基督教中,有两样东西是最重要的:上帝的存在,祈祷的意义。[2](P96)可见,上帝的信仰在吴耀宗看来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其整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吴耀宗并非成长在一个基督教家庭和环境中,要充分理解他的基督教思想,还得从了解他的生平与时代开始。
吴耀宗祖籍广东省顺德县,生于1893年,早年就读于北京税务学校,毕业后曾在海关工作。吴耀宗第一次接触基督教是在1911年,他首次参加了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夏令会。之后在北京海关工作期间,他多次参加青年会各项活动,从中深受感动,后信仰基督教,并辞去待遇优厚的海关工作,进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在青年会工作期间,吴耀宗曾到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吴耀宗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年代,民国初年,虽然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但民国的兴起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安定,反而引起政坛上的不断斗争,破坏了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同时,军阀割据导致全国上下分崩离析。这个时候,日本对中国也是虎视眈眈,企图抢夺中国的领土和权益。这样的国家,前途未卜,人民苦不堪言。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吴耀宗始终将民族存亡摆在首要位置,并积极主动为救国寻求道路。
在吴耀宗的青年时代,唯爱主义成为其思想的主导。当时,在北京的一些外国和中国的教会人士中,有一个名为“和解团契”(The Fellowship of Reconciliation,又称“唯爱社”)的小团体。该团体主张以耶稣之爱为一切行事之标准,反对战争。[3](P12)吴耀宗在加入这一团体之后,唯爱主义就成为他行事决策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社会的各种不公义,日本的侵略行径,在这一时期他始终反对暴力革命,期望通过人的精神改革达到改革社会的目标。然而,到了30年代初,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逼近,吴耀宗的思想开始有了变化。随着1931年“九·一八”和1932年“一·二八”事件的爆发,吴耀宗深感唯爱思想不能救中国,此后他开始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从开始的不合作运动到后来的武力革命,吴耀宗的思想不断更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吴耀宗长住成都,从事基督教文字出版工作。1943年,他开始了《没有人看见过上帝》一书的创作,由于当时吴耀宗患有眼疾,因此只能口述,请人代笔。这本书写了半年,共五万多字,完成于1943年8月。[3](P37-38)这也是吴耀宗所有著作中唯一系统地阐述其基督教思想的作品。顾名思义,《没有人看见过上帝》主要阐述的是吴耀宗的上帝观。在他看来,上帝观是其基督教信仰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他在书中写道,他要尝试建立一个科学的,唯实的上帝观。这个上帝观,还可以随着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进步,而随时把它修正,把它的内容充实。如果这样一个上帝观可以成立,那么上帝的存在,不必证明而已被证明,关于信仰上帝的其他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2](P11)这也是吴耀宗创作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正如上文提到的,整本书试图建立一种科学唯实的上帝观,下面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了解他的这种上帝观。
理智和情感是吴耀宗上帝观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理智的角度分析看来,上帝是一元化了,情感化了,人格化了的真理;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可以用直觉去体验的上帝,这是一个“人格”的上帝,活的上帝,与人的心灵直接交通的上帝。[2](P2-3)吴耀宗之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界定他的上帝观,是因为他不同意传统上帝观的一些看法。
吴耀宗指出,传统的上帝观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因为神学家们把上帝当作一个可以离开客观世界而直接认识的独立存在,并且进而运用玄想,用形式逻辑的方法给上帝加上一些属性,说上帝是“全知”、“全能”、“全爱”。[2](P15)在他看来,理智和情感是理解上帝而不能分割的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对上帝理解的偏差。正如传统上帝观丢弃了上帝观中理智的方面,而只是着重用感官和直觉去体验上帝,这样,就使得上帝观很难被理解,容易陷入神秘主义,对于任何形式的神秘主义,吴耀宗都是坚决反对的。
从理智的方面来看,宇宙万物都被一种特殊的客观力量所支配,人不能控制它,这样就形成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现象。虽然现象是多样的,但是背后支配各种现象的力量却是一元的,这就是贯彻宇宙万物的客观真理。基督教称这个一元的真理为上帝,上帝就是这个一元真理的代名词,但他却同时被人格化和情感化了。这样,上帝就不只是真理,但真理以外的上帝,人就没有办法直接体认。所以除了理智之外,人还可以从情感上去体认上帝。[4](P40)人是情感的动物,所以人有情感上的需要。而且,人的理智,大部分也是逐渐由人的情感生活产生出来的。虽然后来变成一个指导情感,控制情感的力量,它的主要功用还是辅助情感,去完成情感生活对人生的使命。[2](P6-7)所以,上帝观中情感的一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活的上帝,与人心灵相通的上帝才能真正激发人的情感去认识他。
因此,吴耀宗所认识的上帝不仅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不可见不可知的,而又是可见可知的。这样才是一个科学的上帝观,这个上帝观是建立于情感之上的,但却与理智毫不冲突,它可以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而永进不已。[2](P15)可见,这个上帝观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上帝观,正如吴耀宗本人的思想一样,也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由于当时共产主义思想的盛行,吴耀宗在论述他的上帝观时,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上帝的信仰与唯物论的关系。一般来说,宗教被看成是唯心主义,这自然与唯物论是相冲突的。然而,吴耀宗认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事实上,通过第一部分对他的上帝观界定的分析,可以看出,吴耀宗的上帝观强调的是真理,上帝这个名词是真理的代名词,而真理却是唯物论所极力推崇的。两者都认为纷繁的宇宙万象受真理所支配,宇宙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至少在这一点上,两者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谈到上帝信仰和唯物论的关系时,吴耀宗还介绍了斯宾诺沙的上帝观。斯宾诺沙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一切都在上帝里面存留,自然的普遍法则和上帝的永恒旨意是同一的事,神即自然,自然即神,并且上帝是不具有人格的,一切感受都是人自身的看法。[2](P19)这就是所谓的斯宾诺沙的泛神论思想。与吴耀宗相交甚深的谢扶雅曾透露吴耀宗为了贯通有神论的基督教和无神论的共产主义,于是接受了这种泛神论思想。[5](P111)事实上,吴耀宗也认为自己的上帝观和斯宾诺沙的上帝观有相同之处。他指出,斯宾诺沙的上帝观,和他自己的上帝观在基本上有一些相同之处,因为他把上帝和客观的宇宙看为同一东西,就像吴耀宗认为上帝就是客观宇宙中的真理。[2](P20)
然而,吴耀宗同时也指出了泛神论和唯物论与他所说的上帝观之间的区别。他认为,泛神论和唯物论对客观世界的看法都只是一个横的,而不是一个纵的看法,而基督教的上帝观却是把纵的看法和横的看法联系起来了。上帝的横的方面就是神学的内在,纵的方面就是神学的超然,内在是指在宇宙间可见的,万象之内的意思,超然就是超乎万物之外的意思。泛神论的上帝观和唯物论的宇宙观就是单纯把上帝看作内在于万物之中的原则或真理,而基督教的上帝观却是要同时具备两个方面。[2](P20-22)吴耀宗在这里提到的横的和纵的方面,其实和之前所说的上帝观中理智和情感的两方面也是相对应的。人可以借着情感来把握真理的上帝,情感是基督教上帝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和唯物论相比较的时候,也就成为了唯物论所缺少的一部分,吴耀宗认为唯物论缺少了用直觉去体验宇宙真理的这种超然的情感。除此之外,两者的不同点还在于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唯物论总是以社会物质生活演变的法则做出发点,而基督教却是以上帝的爱和这个爱所要求的公义、自由和平等为出发点。[2](P29)可见,吴耀宗的上帝观与共产主义的唯物论固然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许多截然不同的方面。
既然上帝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的真理,同时也可以与人有情感上的相通,那么,信仰上帝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样具体的意义呢?对于这个问题,吴耀宗在书中给出了八个方面的回答。[2](P74-82)
第一,上帝的信仰使人对人生抱一种入世而同时又是出世的态度。吴耀宗通过列举圣经中的话语来表达基督教的这种人生观,他认为,圣经中记载的上帝的作为都是通过世人所显现出来的,人只有在世间的各种活动中,才能体会到上帝的作为和宇宙的真理。同时,基督教也强调一种出世的入世精神,既然上帝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人是短暂即逝的,那么,人们就应该抱着一种追求永恒真理,摒弃世间名利的人生观来对待生活。
第二,上帝的信仰使人感觉生活在一个善意的,与人为友的世界。信仰上帝就相信上帝就是天父,这种上帝为父的信仰使得人在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这个世界时都有极大的宽容,与人为善。这样,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善意的,友好的世界中,各得其所,各有发展。
第三,对上帝真挚的信仰可以给人一个广大无边的爱心。爱是基督教信仰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吴耀宗一直信守的原则。不仅要爱朋友,还要爱仇敌。吴耀宗认为,这种普遍的爱是人生应有的最高的发展。同时,他也指出,爱是应当有革命性的,没有革命性的爱,不是真爱。
第四,上帝的信仰可以使人不断地追求真理。既然上帝是一元化、情感化、人格化的真理,那么,不断地追求真理就是信仰上帝所必须具有的质量。由于上帝信仰的情感因素,人们更应该时刻警惕反真理的迷信思想,坚持对真理的崇敬和追寻。
第五,一个信仰上帝的人应当是最勇敢的。信仰上帝的人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真理的上帝按照他公义慈爱的旨意所决定的,因此不必惧怕任何邪恶的势力,只要按照上帝良善的旨意行事,就能成为最勇敢的人。
第六,信仰上帝应当使人谦卑。吴耀宗认为,一个信仰上帝的人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自己拥有的知识、良善、公义和上帝的全知、全善是无法比拟的。而且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给予的,都离不开身边的朋友和社会的帮助,这样,谦卑就应当成为一个信仰上帝的人的品德。
第七,信仰上帝应当使人对于自然的欣赏,更加深切。上帝就是蕴涵在世间万物中的真理,信仰上帝就必然欣赏他所表现出的自然,整个宇宙都是上帝所造,一切都是美的,这使人不得不把信仰上帝和欣赏自然联系起来。
第八,上帝的信仰可以使人得到不可言喻的平安。上帝是统管宇宙万物的真理,信仰上帝的人可以把一切都交托给上帝,上帝知道他所需要的,也会为他预备他所需要的。这样,从上帝而来的内心的宁静和平安就会到达每个把自己交托给上帝的人。
以上八个方面都是信仰上帝对生活所产生的意义,但并不表示每个信仰上帝的人都已经获得了这些质量,把握了这些意义。只有不断深入地理解上帝的旨意,追求真理,才能使上帝信仰对人们的生活起到真正的指导意义。
吴耀宗在建立他的上帝观时,始终没有离开真理二字。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他认为上帝就是真理,信仰上帝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事实上,上帝即真理也是他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他要建立的就是这样一个上帝观。
既然上帝就是真理,那么真理又是什么呢?吴耀宗指出,凡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就是真理。[2](P86)真理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对真理的体验,就要从体验万事万物开始。而他的上帝观又是同时具有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因此对真理的体验也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因素。这也正是认识真理的两种途径:理智的方法和情感的方法。吴耀宗认为,这是两个殊途同归的方法,也分别是科学家和宗教学家认识真理的方法。科学家用理智去研究、分析、归纳,随时提出新的实验、结论,也随时根据新的事实去推翻或修正他的结论,结果就能得到真理。宗教学家不摒弃这种理智的方法,然而注重的是直觉和情感,是在社会和人生的爱。这种直觉和情感使他把握着一个社会关系的中心真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个真理可以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标准。同时,吴耀宗还强调,若是把宗教所揭示的中心真理和社会科学用理智分析所发现的一般真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承担起社会改造的责任,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2](P91-92)
宗教学家注重用情感去把握真理,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吴耀宗提出了人类社会生活上的最高真理,即“人都是有价值的,是有无限发展的可能的,因为他具有神性,是上帝的儿子。若要实现他的价值,发展他的可能,使他得到丰盛的生命,就必须去掉一切妨碍他的发展的力量——那就是个人的罪和社会的罪——而以爱人,服役,克己,牺牲为生活的原则,这样,地上的天国就能够实现。”[2](P90)以这个原则为标准,就不难理解吴耀宗在社会生活上的真理观,即他的上帝观。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吴耀宗在书中极力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真理的上帝观。上帝观是他整个基督教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这种上帝观对他之后在教会领导工作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吴耀宗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此之前,吴耀宗一直都在基督教青年会工作,配合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投入到抗日反蒋的斗争中。在这个过程中,吴耀宗对共产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敌视到逐渐了解,接触,最后他选择了和中国共产党合作,这和他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任务的看法是一致的。从开始主张基督教的精神改革到社会改革,再从社会改革到社会革命。[6](P82-97)吴耀宗的思想从完全的唯爱主义到不抵抗运动,最终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路线。
吴耀宗之所以最终选择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这和他的基督教思想,尤其是他的上帝观密不可分。吴耀宗的上帝观是一个真理的上帝观,是和唯物论不相冲突的,两者在吴耀宗最看重的真理问题上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同时,他的上帝观主要是为了他的社会改造思想服务的。吴耀宗认定上帝的信仰是社会性而不是个人性的,他不同意传统基督教指福音的作用,在于拯救个人脱离罪恶与撒旦的辖制,使人在死后上天堂,得永生;却认为基督教的核心信息是“爱的福音”。因而基督教的信息不是个人性的,而是社会性的。[5](P87-P88,P111)这样,面对中国社会当时的处境,吴耀宗逐渐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获得解放,加上他认为基督教和共产主义在本质上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冲突,因此基督教必须配合中国共产党做好中国基督教的改造和发展工作。
事实上,吴耀宗的整个信仰过程都是和他的社会改造思想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当时亟待改造的中国,他最初相信基督教的人格救国论。这种人格救国论主张基督教可以改造国人的人格,使卑劣变为崇高、自私变为舍己、怯懦变作勇敢、退缩变作进取。[5](P210)而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吴耀宗逐渐倾向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思想。这样,他所信仰的基督教也必然要与代表新中国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结合起来,携手共同完成社会改造的任务。
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他的上帝观思想是否与正统的基督教上帝观相符合,他的这种上帝观是否能够,是否应该被接受。
谢龙邑在其《委曲求全?——吴耀宗的生平与救国情怀》一书中,谈到吴耀宗的上帝观时,他指出,吴耀宗希望建立一套能与唯物论相融和的上帝观,以响应当时激荡的思潮,及力求能面对科学主义的挑战。同时,借着这样的上帝观还可以成为人类社会革命力量的来源。因此,作者认为吴耀宗在从事上帝观的讨论时,主要不是探讨基督教的上帝观,而是在一个选定的方向上建构另一套上帝观,以配合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1](P94,99)也正是因为这样,作者强调《没有人看见过上帝》一书中反映出的上帝观只是吴耀宗个人的上帝观,而不是所谓基督教的上帝观。谢龙邑的这种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一般说来,学者们都认为吴耀宗的上帝观不同于传统基督教的上帝观,而是试图与唯物论,与共产主义相结合的上帝观。尽管如此,我们要注意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也就是说,吴耀宗并不是首先认同了唯物论,认同了共产主义,然后再努力把基督教的思想与之相融和。吴耀宗始终没有改变他的基督教信仰,他的上帝观以及其他基督教思想都是他本人思想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两次留美学习的经历使他深受现代自由主义神学和社会福音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吴耀宗的基督教信仰不容置疑,尽管他的上帝观并没有得到很多正统基督教思想家的认可。
吴耀宗曾说:“在过去三十年中,我的思想,经过两次巨大的转变:第一次,我接受了基督教——从怀疑宗教到信仰宗教;第二次,我接受了反宗教的社会科学理论,把唯物论思想,同宗教信仰,打成一片。”[5](P95)正是因为他的第二次转变,使得人们对他的思想感到不可理解,褒贬不一。事实上,吴耀宗思想的这两种转变,和他成长的背景、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成长在一个非基督教的家庭,吴耀宗信仰的选择完全是其个人意愿的表达。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和国情,吴耀宗想用自己的信仰来拯救自己的国家,因此,他个人基督教思想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与整个时代联系起来,也不得不回应信仰与唯物论之间的关系。吴耀宗期望通过自己的摸索,不断前进,寻求人生的真理和救国的道路。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个人与社会都是紧密相连的。吴耀宗的思想就是个人信仰和社会背景相结合的典范,他努力将自身信仰付诸实践,期望用信仰来指导社会解放的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因此,以他的上帝观思想为中心,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谢龙邑.委曲求全?——吴耀宗的生平与救国情怀[M].香港:基道出版社,1995.
[2]吴耀宗.没有人看见过上帝[M].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43.
[3]沈德溶.吴耀宗小传[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9.
[4]中国基督敎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回忆吴耀宗先生[C].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2.
[5]梁家麟.吴耀宗三论[M].香港:建道神学院,1996.
[6]吴利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变迁[M].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文嵘
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5.09.009
B975
A
1004-0544(2015)09-0047-04
陈曦(1986-),女,江西宜黄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