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韦 磊
(1.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91;2.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北京 100044)
“二战”前日本对中共研究的特点
□刘颖1,韦磊2
(1.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91;2.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北京 100044)
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结束,日本对中国共产党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其研究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日本是海外较早关注并研究中共的,并且对中共给予了持续性的关注和研究;日本对中共的关注和研究大多数是对现实政治的及时反应,并直接为日本的对华政策服务;日本对中共的研究采取了多种形式加以表现,同时采用了现代的社会科学方法。此外,日本对中共各个方面基本上均进行了研究,而且在各方面的研究中,他们又对与现实政治密切关联的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
“二战”前;日本;中共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结束前,日本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对当代中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成果在数量和影响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①关于20世纪上半叶日本现代中国研究兴起的原因、影响等可参见韦磊:《日本现代中国学的兴起与侵华战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03)、《“二战”前日本现代中国学的生成动因分析》(《东疆学刊》2014/02)。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中共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随着中共在中国社会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为了服务于其侵略中国的需要,日本方面开始对中国共产党给予高度关注,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其研究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日本是海外对现代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早在自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对现代中国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中共诞生后不久,日本就对新生的中共给予了关注和研究。
1923年,峰村新一郎翻译的甘露德(Rodney Yonkers Gilbert)编写的《共产主义与中国》由世界思潮研究会出版。[1]该书虽然不是由日本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但该书是日本出版的较早涉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论著。
1925年长野朗所著的 《中国工人及工人运动:世界的威胁》一书出版。该书第十四章“工人运动”的第二节“政治团体间的关系”,作者专门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2]该书是日本学者较早涉及中共,并对中共进行论述的论著。
长野朗所著的《中国的社会运动》一书于1926年3月28日出版。该书的第六章为“中共的诞生及其加入国民党”;第七章为“中共加入国民党后,国民党的组织状况”;第八章为“国民党内讧”;第十章为“国民党与共产党”;第十一章为“广东共产党的建设”。[3]上述五章主要就是对1920至1926年的中共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该书的上述内容是日本研究中共及其历史的最早成果。②目前,中国学术界认为日本最早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研究是伊藤武雄收录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一书中的《中国革命运动与无产阶级政党》一文。同时,这一观点也为伊藤武雄自己所坚持:“说到关于‘大革命’的研究,在我离开日本以前,向《社会思想丛书》第一卷《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寄去一篇《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文章,这与同年细川嘉六写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明天》,同是向日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最初论文”(伊藤武雄:《生活在满铁》,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4辑,1984年,第64页)。伊藤武雄所著的《中国革命运动与无产阶级政党》一文发表于1926年12月8日,同人社書店。实际上,在伊藤武雄论文发表之前,日本已经有多部有关中共研究的论著发表。同年4月30日,佐佐木到一所著的《中国国民党的历史及其分析》一书出版。该书的第四和第五部分分别为:“共产国民党”和“排斥共产主义的兴起”。这两部分主要记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情况,以及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的右派对于共产党的排斥等情况。[4]
1926年8、9月,橘朴的《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斗争观》发表。该论文是日本最早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专题研究论文,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至1926年间,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以及中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5]
日本最早出版的关于中共研究的专著是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庶务部调查课的佐田弘治郎组织编译的、于1926年12月10日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之现行条约观》。该书是根据当时中共的机关刊物《向导周刊》社编印的《不平等条约》翻译的。[6]因此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日本研究者的成果。由日本研究者完成的首部中共研究专著应为1927年出版的《近期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一书。该书主要探讨了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其中与中共有关的部分章节为:国民党的分裂,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党的组织、政策的变更,新政策,土地革命,与国民党的关系,对共产未来的各种预测。[7]
1924年,清水安三的《中国当代新人物:旧人与新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进行了介绍。关于陈独秀,该书主要分五个部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一,政治革命,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其二,思想革命,主要介绍了陈独秀从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并论述了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过程,以及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尊孔复古逆流的思想文化背景等;其三,文化运动,主要介绍了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活动;其四、反宗教运动,主要介绍了陈独秀参加的反宗教活动,并说明了陈独秀反宗教的理由;其五、社会主义,简要介绍了陈独秀参加的革命活动,并说明陈独秀为中共领导人。该书对于李大钊介绍的相对简单,主要介绍了李大钊从早年求学至20年代的主要经历。其中重点介绍了李大钊参与的反宗教活动。同时也提到了李大钊与苏俄方面进行的联系等活动。[8]该书虽然对陈独秀和李大钊并没有完全从中共创始人角度加以深入分析。但是,该书将陈独秀、李大钊作为当时中国出现的新人物加以介绍,也显示了作者他们的关注。
日本对中共的研究不仅起步较早,而且自1923年开始就持续不断地进行关注和研究。笔者以“中国共产党”、“支那共产党”等为主题词对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进行检索,排除重复后,累计获得1923年至1945年间496部(篇)日本的中共研究专著或论文。其中,各年度的研究成果数量如表1所示。
表1:各年度的成果数量及所占百分比情况
由表1可知,自1923至1945年,日本始终对中共给予了关注、研究。其中,1923-1940年间,除1935、1939年较上年度有明显下降外,关于中共研究的整体趋势呈逐年提升的态势。1930、1937年则出现较上年显著提升的现象。1941年之后,日本关于中共的研究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态势。1941-1945年间,各年度的成果数量分别是:38、31、25、9、3部(篇)。
1936-1942年间是日本集中关注中共研究的阶段。根据表1数据显示,1936-1942年更是达到了每年30部 (篇)以上,分别为:35、70、39、31、58、38、31部(篇),7年间的成果数量占1923-1945年间全部成果的61.1%。
可见,相对于欧美国家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关注中共,日本对中共的关注起步是比较早的;而且日本更是在世界上最早运用社会科学方法持续对中共进行研究的。
日本关注、研究现代中国、中共并不是源自于纯粹的学术研究动机,根本原因是日本对华的现实政策使然。为了服务现实,必然要求日本对于现实中国有准确的把握,更需要对现实中国有及时的追踪、研究。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中共在国内政治舞台上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日本方面日益关注、研究中共也成为现实的必须。其中共研究也必然体现出反应及时,服务现实的特点。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日本对中共的现状进行了及时地追踪、分析和研究。在近500部(篇)的中共研究成果中,有270部(篇)是直接关于中共现状的介绍、研究的成果,约占全部成果的54%;日本对与中共相关的重大事件多数都及时进行了追踪、介绍、研究。如,反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红军进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进一步推却——瑞金的陷落及蒋介石的立场》;[9]反映1936年红军东征的有:《中国工农红军侵入山西与“防共”的意义》;[10]反映1941年中共开始进行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整肃》,[11]等等。
第二,机构作者,特别是政府部门在中共研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就日本中共研究的总体状况看,机构作者的成果相对集中,个人作者的成果相对分散,机构在研究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全部496部(篇)成果中,由机构完成的中共研究成果数量为226部(篇),这些成果分别由89个不同机构完成,平均每个机构完成了2.54部(篇)。而另外的226本(篇)成果则是由153位个人作者完成的,平均每位作者完成了1.47本(篇)。这说明机构作者相对集中,个人作者则相对分散。这一时期由政府部门完成的累计有120部(篇)成果,占全部机构作者成果的53.1%,占全部研究成果的24.2%。这也说明,政府部门在中共研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政府部门在进行中共研究时,其重点是关于中共的现实问题方面。在270部(篇)有关中共现状问题的研究中,由机构作者完成的有146部(篇),占中共现实问题研究成果数量的54.1%。其中,外务省完成了21 部 (篇)、满铁完成了8部 (篇)、興亜院完成了8部(篇)、陸軍省8部(篇)、内閣情報部完成了6部(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日本军方在中共研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军方相关部门完成了20本(篇)相关成果。军方相关部门既有政府部门如陆军省等,也有侵华日军部队,如: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中国驻屯宪兵队司令部、多田部队参谋部、华北派遣宪兵队等。
第三,研究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均是围绕现实而变化,直接为侵华战争服务。众所周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因此,日本该年度的中共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直接打上了上全面侵华战争的烙印。1937年是“二战”结束前日本出版、发表中共研究成果最多的年份。1937年日本方面关于中共研究的成果数量为70部 (篇),占全部成果数的14%,较上一年度的35部(篇)增长了一倍。其中,直接涉及中共与抗日战争,并服务于日本侵华战争的论著就达39部(篇),占当年全部成果的55.7%。这方面的论著包括:其一,关于中共抗日政策方面介绍、研究的,如:《中共与抗日政策》。[12](2)关于中共领导的军队的状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外务省情报部编写的《中共军队》(《支那共產軍を語る》)一文。该文先后发表于《週報》(44)、《憲友 》31(11)等期刊,当年还多次被其他论著收录等等。①收录该文的还有:外务省情报部《国際時事解説》,三笠書房,1937年;佐藤隆徳《国民精神総動員と戦時戦後の学校経営》;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研究部教育科《非常時局下に於ける青少年教育,第8輯,地理·历史教材資料》。该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红军的改编、改变前红军的兵力及组织、中共军队的指挥(命令)系统、战术、军事政治教育工作、中共军队的重要性等。很明显,该文完全是服务于日本侵华战争需要的。[13]此外,这方面的论著还包括:中共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运动的发展,如:第二国民会編輯部编写的《動く北支》中就专门论述了中共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14]《日本経済年報》(第29集)中也专门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运动的发展。[15]
1944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其中共研究也直接体现出其现实政治中的力不从心。因此,该年度的中共研究仅有9部(篇),较上年度的25部(篇)急剧减少了16部 (篇)。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因此,其服务于侵华战争的中共研究也基本上完结。
可见,“二战”结束前,日本中共研究的主要动力就是现实政治的需要,服务现实是多数中共现状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
第一,主要采取了文章和著作两种载体形式。在496部(篇)的中共研究成果中,文章累计有140篇,占全部成果的28.2%;著作类成果累计有356部,占全部成果的71.8%。著作类成果实际又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以中共为主题的专题性著作,累计有161部,占全部成果数量的32.5%;二是部分内容与中共直接相关的著作累计有195部,占全部成果的39.3%。
第二,表现形式上既有专题型成果,也有非专题型成果。所谓专题型成果就是直接以中共为主题的介绍、研究成果。这类研究累计有文章140篇,著作161部,合计301部(篇),占全部成果的60.7%。所谓非专题型成果,就是其成果并非以中共为直接研究对象,但是其内容又涉及中共,中共研究又构成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这类成果累计有著作195部,占全部成果的39.3%。
第三,既有介绍、研究性成果,也有文献资料型成果。在全部496部(篇)有关中共的成果中,有429部(篇)是关于中共的介绍、研究的成果,另外67部(篇)则是日本方面搜集、整理、编撰的关于中共的各类文献资料,占全部成果的13.5%。虽然,日本关于中共的文献资料在其全部有关中共的成果中的比重不是很高。但是,其数量在“二战”前国外的中共研究中则位居前列。
第四,既有日本本土学者、机构研究的成果,也注重对其他国家的有关中共的研究成果、材料的译介。在496部(篇)中共研究成果中,由日本本土机构、作者完成的有451部 (篇)(包括日本扶植傀儡政权的相关机构完成的7部(篇)成果),其他45部(篇)则是由日本相关机构或个人翻译其他国家关于中共的研究成果或资料。日本译介的有关成果或资料有以下几类:其一,其他国家对中共研究的成果。如: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的《第八路军从军记》、威尔斯(Nym Wales)的《红色中国内幕》、米夫(Mif Pavel)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年史》。其二,有关中共的文献资料,以及中共相关人物撰写的中共党史研究的成果。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陈独秀的《中国共产党批判》、瞿秋白的《中国大革命史》、张闻天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年史》等等均有翻译。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输入西方社会科学及其研究方法。同时,日本开始创办现代高等教育,培养掌握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中国研究开始走上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轨道。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在进行中共研究中,也广泛采取了先进的社会科学方法。
首先,大批经过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训练的人员投入到中共研究之中。“二战”结束前,日本的中共研究专家大多数都接受过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的训练,这就使他们在中共研究中能够广泛地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这一时期,作为个人作者产出成果最多的波多野干一就是于1912年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政治系的。松元鎗吉、中保与作、村田孜郎等人,同样也是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毕业生。伊藤武雄于192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并于1926年赴美国留学。小竹文夫于1927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橘朴则是东京拓殖大学的毕业生。
其次,运用现代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对中共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调查研究。其中,“满铁”的调查是其中的代表。“满铁”强调对华开展“综合调查”,这种调查就是从 “日满华的政治角度和经济角度等进行多方面科学分析和科学综合”。[16]这里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的特征。由“满铁”的“中国抗战力调查委员会”开展的调查,被认为是“成功地实现了基本调查与政策调查的综合,发挥了满铁调查的真面目”[17]其调查成果中的第三分册政治篇(二之II)就是关于“八路军及新四军”的。满铁关于中共的调查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还有:1936至1939年,由大塚令三、中西功等进入原江西苏区收集有关中国共产党资料的调查研究活动。其调研成果,主要体现在由大塚令三执笔撰写的《中国现阶段的红色势力》(経調資料,第126编)
再次,搜集、整理、编撰了一批中共的文献资料。除了编辑、出版上述实地调查资料外,日本方面还搜集、整理、编撰了大量中共的文献资料。严格意义上讲,文献资料并不属于研究成果,但是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编撰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起步和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二战”结束前,日本累计搜集、整理、编撰了67部(篇)关于中共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其一,关于中共会议的决议等文件。如:1930年,满铁编辑出版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等。其二,中共领导人的报告、文章、著作等。其中,毛泽东的有关报告、文章、著作等是日本方面关注重点。1929年,《中国国民革命中农民运动》中刊发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关于毛泽东的文献还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当前时局的最大危险》、《新民主主义论》,等等。①《论持久战》,《扬子江》,1938年,1(2));《论新阶段》,《抗日民族統一战线运动史:国共再合作に関する政治資料》,1939年;《当前时局的最大危险》,《大陆》,1940年 (新年号);《新民主主义论》,东亚研究所,1941年;《新民主主义论》,人民社,1945年。其三,有关中共的文献资料汇编。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国共产党文献汇集》。其四,编辑出版了既有介绍性,又有一定研究性的调查资料或参考资料。这方面以東洋協会等着力较多。东洋协会调査部在1940年出版了 《西安事变后中共军队的动态》、《西安事变全貌》、《中国抗日军队全貌》、《中国宪政问题调查资料》,在1943年出版了《中国国共两党政治思想史》等与中共相关的调查研究资料。
“二战”结束前,日本的中共研究基本上涵盖了中共的各个方面,同时,在各方面研究中,也体现了日本关注的重点内容。日本的中共研究从内容上看,覆盖了中共历史和中共现状研究,以及中共的思想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又以现状研究为重点。在近500部(篇)有关中共的成果中,有270部(篇)是直接关于中共现状介绍、研究的成果,约占全部成果的54%;关于中共历史的研究成果有130部 (篇),约占全部成果的26%。此外,关于中共思想理论的成果大约有33部(篇),关于中共的文献资料有67部(篇)。可见,1923-1945年间,日本对于中共的研究重点是在中共现状方面。
第一,在关于中共的现状研究中,基本上涵盖了中共的各个方面,其中关于中共的基本情况的追踪、把握是日本最为关注的方面。这一时期,日本关于中共现状研究的情况是:中共的党内斗争有3部(篇)、关于中共的动向与动态的有11部(篇)、中共的基本情况有123部(篇)、中共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有7部(篇)、国共关系的有14部(篇)、关于中共的近况有13部(篇)、与中共相关的军事问题的有90部 (篇)、其他方面有9部(篇)。可见,关于中共现状的研究中,日本最为关注的是对中共基本情况的把握。这方面的论著有123部(篇),占全部中共现状介绍、研究类型成果的45.6%。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又可以分为:其一,关于中共的总体性、概括性介绍、研究。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长野朗的《中国共产党》、[18]波多野乾一的《中国共产党概观》、《中国共产党透视》①波多野乾一:《中国共产党概观》,东亚研究会,1932年;《中国共产党の透视》,兴亚院政务部,1941年。等等。其二,关于中共的现状介绍、研究。如:草野文男的《中共现状调查报告书》第10号、中保与作的《中共现状》等等。②
此外,与中共相关的军事问题受到重视,也是日本关于中共现状研究中的一大重点问题。1931年至1945年,日本与中国之间关系的核心就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因此,在这一时期,与中国相关的军事问题,就成为日本方面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这一时期,这方面的成果累计有90本(篇),占现状介绍、研究类成果的33.3%。这些成果基本上都完成于1931—1943年。其中,1936年和1937年分别完成了16、20本(篇)。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有:陆军省新闻班编写的《近期中共军队的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动的展望》、深田悠藏的《中共军队的现状》、长野朗的《游击队与游击战》,③以及1939-1940年间,日苏通讯社编辑出版的13部反共丛书,等等。
第二,关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既有通史性研究,也有专题史研究,还有年度史研究。关于中共党史的研究、介绍成果累计有130本 (篇),占全部成果的25.4%。其中,日本方面对中共专题史研究有着更大的兴趣。这类研究成果累计有71本(篇),占全部中共历史研究成果的54.6%。此外,年度史研究成果有10本(篇),占7.6%;通史类成果有49本(篇),占37.7%。
在专题史研究中,日本对中共人物,特别是对毛泽东给予了高度关注。日本关于中共人物的研究累计有30本(篇),占全部专题史研究的42.3%。其中,有20本(篇)是专门介绍、研究毛泽东的。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波多野乾一的《中国的红色旋风:毛泽东传》。[19]这是日本较早关于毛泽东研究的成果。除了对毛泽东展开集中研究外,日本方面还对中共人物作群体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如:1937年出版的斎藤刚的《中国:机构与人物》一书就对陈独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项英、李立三、贺龙、方志敏、秦邦宪、张闻天、张国焘等作了简单介绍和分析。[20]波多野乾一的《延安水浒传――〈中共领袖群像〉》则将中共及中共领导的军队的主要将领类比为水浒传中的108将,分别加以介绍,影响较大。[21]
第三,关于中共的思想、理论、政策研究。关于中共的思想理论政策的研究,日本比较关注的是对毛泽东的思想、中共的抗战政策和土地、农业农民政策等。
关于毛泽东的思想的介绍。深田悠蔵在《中国共产军的现状》一书中对毛泽东的抗日持久战思想和理论进行了介绍。[22]新井严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进行了介绍;[23]1944年外务省调査局第二课的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剖析》,专门分析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该文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论的主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及战略、中共的民主建设等内容。在同期杂志中,还刊登了关于中共土地、劳动政策的研究成果。具体内容包括:中共土地政策史概览、国共合作后的土地政策、中国农村实际状况、中共的新劳动观念的建立、变工扎工政策、变工扎工政策的意义等。[24]关于中共的农业农民政策较有代表性的论著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农业农民政策》、《晋察冀边区内中共的农业政策》、《中共农民运动中经济政策的变迁》等。①石田達夫:《支那共产党の农业农民政策》,《帝国农会報》1938,28(3);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北支经济调查所:《晋察冀边区に於ける中国共产党の农业政策》,南满洲铁道调查部,1941年;华北综合調査研究会:《中国共产党ノ农民运动ト经济政策ノ變遷过程》,华北综合调査研究会,1944年。
综上所述,日本是较早并持续对中共进行追踪研究的。其研究及时地反映了中国国内以及中共的最新变化,大多数都密切服务于日本政府的对华侵略政策。日本对中共的研究采取了多种形式,其所运用的方法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日本对中共的各个方面基本上进行了研究,同时,其研究的重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即关注与现实政治比较密切的问题。正因如此,随着日本战败,其服务于现实的中共研究遭遇到重大挫折。其中共研究直到日本的内政外交重建后,才得以重新开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日本是海外较早对中共展开系统研究的,其“二战”结束前的研究也是为战后日本的中共研究、中国研究奠定了基础的。
[1]ロドニイ?ギルバート,峰村新一郎訳.支那と共产主义[M].世界思潮研究会,1923.
[2]长野朗.支那劳动者及劳动运动:世界の脅威[M].燕塵社,1925.
[3]长野朗.支那の社会运动[M].行地社出版部,1926.
[4]佐々木到一.中国国民党の历史と其解剖[M].东亚同文会调查编纂部,1926.
[5]橘樸.中国共产党の阶级鬪争观[J].新天地,1926,6 (8),(9).
[6]佐田弘治郎.支那共产党の现行条约观[M].南满洲铁道株式會社庶務部调查课,1926.
[7]长野朗.最近ノ支那共产运动[M].日华実業协会,1927.
[8]清水安三.支那当代新人物:旧人と新人[M].大阪屋号书店,1924.
[9]支那共产军の一步退却――瑞金の陷落と蒋氏の立場[J].国际写真新闻,1934,(86).
[10]中村常三.支那共产军の山西侵入と『防共』の意義[J].国际评论,1936,(4).
[11]草野文男.中国共产党の內部肅淸[J].月刊ロシヤ,1942,8(4)(82).
[12]日本外政协会.支那共产党と抗日策戰[J].世界と我等,1937,(7).
[13]外务省情报部.国际时事解说[M].三笠书房,1937.
[14]第二国民会编輯部.动く北支[M].第二国民会出版部,1937.113-135.
[15]东洋经济新报社.日本经济年報:第29集[M].1937. 15-24.
[16]野間清.满铁调査部総合调査报告集·前言[M].亚纪书房,1982.4.
[17]满铁上海事务所.關於时局和调查部运营の若干考察[R].部报,第13号(通卷),昭和16年.2.
[18]长野朗.中国共产党[J].日本読书协会会報,1927 年3月,第77号.
[19]波多野乾一.支那の赤い旋風毛澤东傳[J].大陸,1930年5月号.
[20]斎藤剛.支那:機構と人物[M].太陽閣,1937.
[21]波多野乾一.延安水浒传――《中国共产党领袖群像》[M].大陆,1940年9月号.
[22]深田悠蔵.支那共产军の现势[M].改造社,1939.
[23]新井嚴.毛澤東の新民主々義論[J].东亚論叢,1940年12月号.
[24]外務省调査局第二課.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剖析[J].露西亚月報,1944,(97).
责任编辑段君峰
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5.09.015
K313.45
A
1004-0544(2015)09-0079-06
刘颖(1978-),女,安徽颍上人,法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韦磊(1976—),男,安徽六安人,法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