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2015-03-17 20:13杨惠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办高校文明

杨惠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杨惠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100间宿舍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若干途径。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把“生态文明制度”作为深化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的精神中,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一,他们的生态文明养成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期对我校100间学生寝室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我校大学生有关生态文明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的途径。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历史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党把握大学生各方面状况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方式之一。而作为全国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民办高校也和普通高校一样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里贯穿着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精髓。所以,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和特点等需要,客观地联系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以及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根据民办高校大学生本身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知道什么是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对国家对个人的重要性,进而明确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及养成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新成果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要让大学生知道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做生态文明建设者,使大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建设之中。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等相关知识的教育,通过该课程使大学生更好地从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生存基础等生态哲学的角度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自十八大以后,在2013年教材修订中,“第八章”中用专门的章节“第五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本节中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三方面进行专节的阐述,说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该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本课题对我校100间宿舍进行了随机的调查访问,发放100分调查问卷,回收率100%。通过对回收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归纳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如下:

1.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知识关注较少

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科技建设,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不清楚“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当电视报纸中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的时候,只有约56%的同学会认真看,而做到经常向身边的人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同学只有约22%。可见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程度较低,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仍然比较匮乏。他们表示获取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的途径也较有限,从教学中获得几乎很少,由于重视专业学习的原因,对此类的知识教学也不太关注,偶尔无意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书本杂志报刊、学校各部门的宣传活动、学术讲座报告等了解到一些信息。

2.有一定的生态道德意识,但践行生态文明较少

调查数据显示约86%的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5%认为没关系,还有9%不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有高达88%的同学表示当需要扔垃圾时会先自己拿着,再扔到垃圾桶中;21%同学认为校园乱丢垃圾现象很普遍,27%的同学认为破坏花草树木很普遍,40%的同学认为水电浪费现象很普遍。可见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有一定的生态道德意识,但是在践行方面能做到的较少。

这些现象的发生一方面与民办高校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录取的分数比同类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低,俗话说“有知识,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平时的理论教学中发现,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对专业的学习上,而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则要求较低;另外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策略也有一定的关系。相比普通高校而言,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局限性,在办学定位、培养方略上更注重学生所在专业的实践能力上。

3.生态消费缺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的价值观、消费观等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众所周知,民办高校的费用比普通高校高得多,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出现了消费态度上的不理性、消费心理上的不健康、消费结构上的不合理等消费现状,这些现状影响着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次的调查中,91%的同学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很普遍 ;食堂里剩菜剩饭较多;99.9%的学生配有手机,且不止一部,均价都在千元以上,甚至有30%以上学生拥有高档手机及电脑,同时有一部分对手机及电脑的更新要求较高,有一年一部甚至几个月一部的现象。受到家庭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生活缺少锻炼,体会不到什么叫辛苦。在教学活动环节中问他们当今社会要不要发扬艰苦、节俭的精神,部分同学认为不用,有的甚至认为要活在当下。

由于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在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在消费中失去了理智,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到高校求学的目的,主次颠倒,为了满足自己消费的欲望,不惜牺牲上课、学习的时间到校外去参加临时性工作,久而久之进不了课堂,进了课堂也无心听课。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途径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培养生态文明行为的主渠道,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现有的生态文明状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高校“4+1”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中,争取最大限度的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

(一)理论教学方面

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主要涉及到生态文明的道德教育和生态文明的法制教育,课本的内容虽然没有专章介绍生态道德与法制教育,但我们可以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章节时,讲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里有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课堂互动让同学们讲讲家乡的山山水水,让他们谈谈今日与往日的区别以及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再如,讲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可以开展主题演讲,诸如“假如地球没有了生态资源”此类话题,让他们提前准备,利用课堂进行演讲,同学们通过查找材料,会获得很多知识,更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养成的重要性。最后如,在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内容里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时,除了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内容,教师应找一些发生在学生周边的破坏环境的典型案例,深刻分析破坏行为对破坏者及他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生态理论联系起来,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阐述各个历史时期生态文明的情况,通过历史对比,让民办高校大学生认识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分析我国各个时期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发展战略,通过节假日对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途径,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二)实践教学方面

1.课堂实践环节:可以观看录像,谈体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先生讲授的《生态文明建设呼唤二次革命》。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后果的相关材料,制作成PPT等材料在课堂里说解,通过收集材料,让民办高校大学生不断地了解到破坏生态文明的种种后果,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以此促进他们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2.校内实践环节:思想政治教研部与学工处联合举办有关环保的知识竞赛、举办环境宣传月、开展环境文化节、地球日等相关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外实践中,学生可完成一定学时的校内捡垃圾、花圃维护等作为考核的依据。

3.校外参观环节:亲临生态保持好的地方与生态破坏较严重地方,通过对比,撰写或者谈亲身体会。

4.暑期社会调查:让各个班级学生以地区分组,利用暑期的时间对其家乡当地的生态文明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其中包括生态保持好的地区和生态破坏较严重的地区,让他们亲临现场,收集第一手材料,之后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议小组,评出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然后在全校进行展示。

5.举行“三下乡”活动:让学生组成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利用周末或者暑假时间深入生态区进行一定时期的考察,如福州地区的大学可以组织到福州、长乐等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态知识宣传、生态文明行为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其生态文明素养。

[1]张洪春.“生态德育”及其嵌入高校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

[2]陈永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3]王艳.21世纪生态文明教育进高校现状剖析[J].科技视界,2012,(3).

[4]李 乐,郭庆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20).

[5]刘克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4).

2095-4654(2015)04-0046-03

2015-01-03

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社科B类(JBS14244)

G641

A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办高校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文明歌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