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翔
(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经济“新常态”阶段实现“减速而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目标的重要手段。深入了解省内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金融支持的基础与条件,总结政策实践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改善金融支持效率的对策建议,对于河南省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引领社会创业创新,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有着积极意义。
近些年,河南省内小微型企业发展良好,群体数量和资本规模不断壮大。河南工商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月末,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1.72万户,注册资本总额54411亿元,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数量占比为23.49%:73.24%:3.27%,资本总额占比为 90.91%:3.31%:5.78%;企业个体比从2012年的0.244提高到0.321。[1]实有各类企业75.56万户,小微型企业占比约为92%,达到69万户左右,较2013年一季度约增加了24万户。个体工商户90%集中在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和修理业、住宿餐饮等便民服务服务业领域。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生产的主要力量,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织载体。
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周期调整、企业经营普遍困难等综合影响,对企业生存规模门槛和单体实力要求有所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新登记企业资本总额在0-50万元、50-100万元、100-500万元、500-1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分布比例为28.2%、16.9%、29.2%、13.8%、11.9%,2014年新登记企业的 分布比 例变为 14.9%、14.0%、35.4%、18.0%、17.6%。[2]2013年一季度末45.41万户小微型企业中,微型、小型企业之比为72.56%:27.44%;2014年3月-2015年6月底,新登记企业中,微型、小型、中型企业之比为59.3%:35.7%:5.0%。[1]全省社会创业、投资活动更加谨慎,微型企业占比下降,户均资本增加,中小企业占比提升。
全省实有企业行业分布趋于优化,从微观方面推动全省产业产业结构调整。2014年全省各类企业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户数之比为4.6%:18.8%:76.7%,资 本 总 额 之 比 为 4.0%、30.8%:65.0%,[2]较之2010年,农业、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占比均上升,第二产业的企业规模下降。第二产业内部,企业逐渐从传统制造业领域向以机电、交通、医药、电子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迁移。服务业内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等传统服务业小微型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资本总额的比重分别从2007年的27.3%、48.6%提高到2014年的35.2%、60.2%;企业集中在租赁与商务服务(40.9%)、房地产(17.3%)、IT 行业(17.1%)、金融业(10.5%)、科研与技术服务(10.0%),[1]它们成为社会投资、大众创业的重点领域。
省内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用工贵、用地难、成本高等问题短期难解,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集中分布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租赁商服等行业平均淘汰率均在12%以上,全省新设企业在第3~6年的当期平均退出率分别达到15.3%、16.5%和13.9%,近一半企业存活时间不超过8年企业[2]。河南省工商联调查显示,559家被调查2014年以来新设小微企业中,利润较高的仅为1.1%,而67.2%的利润较少,19.4%没有利润,12.3%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开始考虑缩减规模(6.5%)、裁员或减薪(15.6%)、或暂停歇业(5.2%);42%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55.1%的企业希望获得融资和信贷支持。[1]
宏观方面,1995-2014年以来,金融深度(金融资产总额/GDP)、信贷深度(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GDP)和储蓄动员能力(居民储蓄存款余额/GDP)等指标曲线与全省经济生产总值(GDP)增速曲线形态呈反向关系,曲线节点也高度对应,常先于GDP增速曲线的1-2时间节点发生变化,表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在全省社会经济调控中重要作用,金融体系在执行流动性调控政策的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有较大提升,表明全省金融体系配置金融资源效率有所提高,更加有效地发挥促进"储蓄-资本"转化的中介功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存贷比从1.018(1995)持续下降到0.65(2014),金融机构各类存款规模以远高于各项贷款规模的增长速度快速膨胀,全省金融体系聚拢社会储蓄资源的能力增强,信贷支持能力尚有提高空间。
中观方面,2005年以后省内金融业加速发展,河南省启动了区域性金融改革,促进城商行、农商行、信联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整合,筹建省级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能力。2015年6月全省金融业企业2.05万户,注册资本1917.23亿元;货币金融服务、保险、资本市场服务、其他金融服务的企业数量之比为57.83%:27.93%:2.28%:11.96%,较之2005年(75.4%:18.9%:1.4%:4.3%),[2]货币金融服务企业占比下降,保险、资本、证券、信托等多样化金融服务能力增强。河南省存贷款市场形成国有大银行占"半壁江山",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中小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均衡发展的局面。国有大银行的资金聚拢的"抽血效应"大于资金投放的"输血效应"。短期贷款方面,四类金融机构约各占四分之一;长期贷款方面,国有大银行占七成,股份制银行占15%,区域中小银行、农信社各占5%。
微观方面,河南省府、各个地方都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加码优惠扶持政策,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提高金融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能力。河南省连续6年完成全省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其他贷款增速、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量高于其他贷款增量的“两个高于”目标,并率先提出“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客户量年增长不低于10%”的目标。全省积极组织和开展银-企对接、证-企对接、银-担合作、银-保合作等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活动,搭建网络融资平台、担保增信平台、信贷对接服务平台等,每年有上万家小微企业在对接活动中签约成功,融资上千亿元。银行业也积极推进小微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提高信贷支持力度,全省小微企业贷款覆盖考虑达到50%以上,申贷获得率在90%以上,2015年二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8296.26亿元。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依据社会经济条件和转型发展的需要,以及每千人企业拥有量偏低的情况,可以按照“重点做大企业增量、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引领大众创新创业、择优培育企业存量”的思路,大力发展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实施“中小微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依据成长性、科技含量、带动能力、发展潜力等指标遴选出重点扶持对象,实现“百家成长、千家进规、万家新创”的目标。鼓励小微企业探索“专精特新”发展模式,引导它们积极进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2014年,河南省银监局明确提出,未来将重点支持具有良好就业带动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生态环保效益、城镇化服务配套能力的四类小微企业。
河南省信贷市场以国有大银行为主导,聚拢了半数以上存款资源和七成以上的中长期优质贷款,短期贷款投放占比仅为25.3%。中小型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贷款供给的主要力量[3],但吸储能力、信贷技术和风险控制能力相对欠缺,省内区域型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各类贷款仅占全部资金运用的一半,近两成资金以准备金形式躺在央行账目上。因此,河南省应当加快金融改革,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规范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金融机构开设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和网点,加强小微金融创新,开发和推广小微企业贷款技术,提高区域小银行、农信社的信贷投放能力,增强对省内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小型微型企业融资依然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高、盈利低是制约银行积极性的主要问题。河南省有关部门应当设法解决金融机构开展微贷业务的盈利问题和资金来源问题,从银行的“信贷盈利机制”“资金供给机制”入手,调整政策组合,充分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常备信贷便利低、央行PSL、定向MLF等定向调控工具以及小微贷款补贴、奖励、贴息等激励手段,创新流动性调控管理方式,降低银行的资金使用成本,保证银行适度盈利空间,提高金融机构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同时,落实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别化监管的各项政策,适当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和不良资产剥离机制。
河南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占省内融资担保机构数的一半,业务量占比近七成[4];当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主导作用,健全省、市、县三级担保服务体系,密切与商业担保机构的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融资担保服务;探索“联合担保、批发贷款”的银-担合作模式,推广“河南省小微企业扶持工程”的成功经验[5]。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体系,健全风险基金管理机制和补偿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扩大基金规模,保障资金来源。鼓励企业园区、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互助基金等作为融资担保、互助增信的中介,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帮助。利用省内保险业良好条件,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履约保险、融资征信业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小微贷款违约追偿、惩戒机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阶”段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重要引擎。河南省当深化省内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发展科技金融,健全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创新风险补偿基金等相互配套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全省创业示范基地、企业创新孵化器建设,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模式,集创业、培育、孵化功能于一体,促进创业创新资源、人才、信息、资本的空间聚合和紧密协调。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组织创业创新大赛,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引导各方资本参与,积极发展各类创投机构、创投基金、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基金。加快省内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和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筹建,建设企业上市、挂牌交易培育机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河南省工商局.2015年上半年河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EB/OL].http://www.haaic.gov.cn/art/2015/8/12/art_7281_57931.html,2015-08-12.
[2]河南省工商局.2014年河南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EB/OL].http://www.haaic.gov.cn/art/2015/4/20/art_7281_52215.html,2015-04-20.
[3]杜创.扭曲性公共政策的自我强化-以小微企业融资相关政策为例[J].经济学动态,2014(12):79-84.
[4]唐朝金.河南337家担保机构过半"傍"国资[N].河南日报,2014-05-29(06).
[5]薛世君.河南省小微企业扶持工程全面推进[N].河南日报,2014-05-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