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个结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3-17 11:53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吴 瑕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省 珠海市519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它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具体的内容,是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它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这关键时期进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旺与发达。因此,大学时期能否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有强大的感召力、引导力和凝聚力,为我国走向富强之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从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辩证角度,从实际出发,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内涵,其承载着当代人民的美好愿景。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速度之快,使各种思想价值观念交织,形式也比较复杂。在这种环境下,尤其是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3]当前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但是不能忽视由于受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干扰,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比如有研究者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着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不是很到位,共同理想的认同存在偏差,追求金钱利益,诚信严重受损,心理问题严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如何培养出国家栋梁之才和优秀的接班人,是教育者面临的严峻的考验,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教育者应责无旁贷要肩负起这一时期历史的重任。

二、从四个结合入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注重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紧密结合

俗话说:谁带的兵象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位思想家说过:必须要让教师的人格来吸引学生,学生愿意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教师所说的话才能具有吸引力并能起到鼓舞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社会转型期,也是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渠道多、速度快。所以,高校对与学生交往最多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辅导员)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要从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情趣方面多加指导和帮助,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培育和践行者。当前,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思想教育者,大多是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居多,他们的不成熟也会增加他们解决大学生多样性问题的困惑,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指导和培训,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让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人品、兴趣、学识和情趣等方面提高素养,要让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政治上、情感上高度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内容。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朋友,从而使其在工作中做“明白人”、“贴心人”、“领路人”、“责任人”。

(二)注重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学生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与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利益高度一致。要不断加强社会实践,增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上的能力。一方面要走出校园,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到社会,看到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的发展,在各自不同的岗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亲自实践,掌握劳动和管理技能,锻炼意志和品质,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对事物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的意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学校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倡导推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伦理价值取向的行动,志愿者用一种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大多数人的良知的爱心和自觉的道德意识。[4]比如公益劳 动、爱心活动,帮孤助残活动等,让大学生们通过为他人服务来体验奉献的乐趣,培养高尚品德。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力度很大,但在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特别加强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们在奉献爱心、热心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从实践中找到自己为国家建设自我价值实现的结合点,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在校期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为将来走向社会,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学校办学精神的体现。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切实发挥校园文化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从树正气、树典型、学模范为切入点,从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性、规范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利用道德模范进校园宣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读书会、主题演讲和大型节日庆祝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们内化道德规范要求,让大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增长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四)注重与日常养成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教育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有研究人员在调查问卷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比如理想信念模糊、不讲诚信、学习自觉性差、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较差、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健康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日常素质教育抓起,一是要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能够有制度可循,有制度可依。让学生在规章制度的规范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从“他律”转变为“自律”,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二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与自我调节能力,通过采取"一对一"谈话、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工作。从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品质入手,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控力;从培养学生积极上进、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入手,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入手,增强与人友善交往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多种途径和方法相互渗透、紧密联系,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教育新思路,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袁贵仁.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523/c40531-25053675.html,2014.5.23.

[3]田彬,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3(8):1-2.

[4]肖湘愚,李茂平.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2):158-16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