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论

2015-03-17 03:41郭存存
关键词:抗战时期朱德

朱 华,郭存存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论

朱华,郭存存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朱德军事教育思想内容广博、独具特色,对于提高我军的军事理论水平、军队的战斗力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教育经历和革命实践关系密切。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确定“从实际出发”的练兵原则、倡导以民兵为主的后备军建设、注重军事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对于提高我军军事素质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其一生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围绕我国的军队建设展开的。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其军事教育思想内容广博、独具特色、意义深刻,是我党能够在敌强我弱、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的主要任务不同,其军事教育思想亦有所差别。本文拟就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做初步的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

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早年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

首先,朱德在云南讲武堂以及游学欧洲的学习经历为其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09年,朱德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在朱德的自传中他回忆了去云南的原因:“那时候云南靠近边疆,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防地带。那时清政府也看重这里,提倡边治了。当时就下了决心。那正是云南办新军的时候,多半是由四川调去的人。”[1]40在讲武堂学习期间,蔡锷对朱德的影响非常大,“蔡锷以其指挥战术著称,他教了我很多东西,那时滇军是新式军队,有德国步枪作为武装。”[1]3“在中国,我一向钦佩云南的蔡锷,他是现代军事科学早期最优秀的专家。”[1]8这一时期,蔡锷的《曾胡治兵语录》一书对朱德产生了重要影响,加深了他对于战争、军队、带兵、练兵的一些基本认识。“我认为对于指挥员和战士都很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对政治形势的了解,这样,他们就会有为主义而战的高昂士气——你仗打得越多,越能掌握局势。”[1]3朱德认为:“中国士兵只缺乏政治训练,如果中国的士兵能够获得相应的训练,他们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因为他们能吃苦,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能忍受极大困难。”[1]8这一时期,朱德还阅读了《新青年》《进化论》《自由论》等革命书籍,接受了大量的新式思想和外国理论,萌发了初步的军事教育思想。

在护国战争结束之后,朱德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看到自己和将士们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和平、光明的道路,而是形成了军阀之间无休止的混战,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坚定了他出国寻求救国道路的决心。

1922年9月初,朱德远涉重洋来到了德国留学。在德国期间,他特别关注军事问题,曾向当时中国驻德国公使魏宸祖表达了强烈的想进入军校学习的愿望[2]。后因无法上军校,朱德决定转赴苏联专门学习军事。1925年7月,朱德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来莫(指莫斯科)入东方大学,再入赤军研究军事,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3]除了学习政治理论,朱德还参加了秘密军事训练班,系统学习城市巷战、游击战等军事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游学时期,朱德于1922年在柏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理论的学习。将近四年的国外生活,使朱德由一名民主主义的革命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这里他总结了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找到了中国革命如何才能取得胜利的方向,坚定了他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勇气。

可以说,无论是在云南求学还是游学欧洲,朱德接受了大量的新式思想,为抗战时期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丰富的革命实践推动了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

1926年,朱德回国。1927年,朱德受中央军委的指示前往江西南昌,创办了国民革命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同年8月1日,朱德带领部队发动了南昌起义,开启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新篇章。“在带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向赣南地区转移的过程中,朱德领导了著名的‘赣南三整’*赣南三整,指的是朱德在江西南部山区,带领南昌起义军剩余部队在天心圩、大庾、上堡进行的三次整顿。南昌起义军的“赣南三整”,同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一样,在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人民军队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意义深远。,建立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些基本的制度,加强了部队基层组织中党的建设,不断提高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4]2471928年,朱德率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汇合,二人总结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依靠群众配合、集中兵力对付敌人‘进剿’的作战原则,还总结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成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4]741929年,朱德和毛泽东领导了土地革命,壮大了红军队伍,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3年,朱德领导红军冲破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1935年在四川,朱德与张国焘分裂党和军队的错误路线作了殊死搏斗。1937年抗战爆发,朱德前往山西指挥抗日战争。

在这一时期,朱德将其以往的经验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革命斗争实践中,创办军官教育团,进行“赣南三整”,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根据当时特殊的革命环境,总结出“十六字诀”游击战术,进行土地革命,取得反围剿战争等一系列革命实践的胜利,在此基础之上,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二、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的内容

第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妄图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开始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但是,抗战爆发初期,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大多将士对于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日本侵略军有所畏惧,看不到革命胜利的希望。有鉴于此,朱德十分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全军将士抗战胜利的信心。1937年朱德发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从经济、军事、能源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日本国内情况并论证了日本侵华必败,鼓励人们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5]。他清楚地认识到,抗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但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将是一条长期的、艰苦的斗争之路。在朱德多次讲话和发表的文章中,他鼓励人民做好准备:“我们需要最重要的抗战热情与胜利信心,我们尤其需要有冷静而客观的态度,讲求争取抗战胜利的办法。”[6]189他指出:“我们提出了在持久抗战中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动性,我们指明了抗战的胜利的前途。但这一切决不是命定的,胜利的前途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完全依靠于我们自己的努力。”[6]196-197朱德利用这种方法,鼓励将士要有抗战的勇气和信心,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朱德强调“政治觉悟的提高是通过军队政治工作特别是政治教育来实现的。”[4]240他讲“没有政治觉悟的勇敢,只能算是血气之勇,有了政治觉悟的勇敢,乃是大勇。”[7]164“在政治上有了如此坚定的信念,就把握了所向无敌的无形的武器,在精神上建立了铁的红军,自然可以战胜革命过程中的艰难险阻,经得住任何剧烈的斗争,更有信心取得最后的胜利。”*朱德.怎样创造铁的红军[N].战斗报,1931-07(2).在抗战初期,红军改为八路军,当时受国民党的干涉,军队中一度撤消了政治委员制度,使得部队的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大为削弱。在战争中,朱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1937年10月与任弼时、彭德怀联合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在八路军当中恢复原有的政治工作制度以及政治委员制度,最终这一制度得以恢复。

第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练兵原则

对于革命军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军人。因此,如何才能训练出战斗力强的军队成为军事教育家必不可少的难题,朱德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总结出练兵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他在《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文中讲到:“军事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不仅于事无补,反有害于事。”[8]具体来讲,就是部队目前什么人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问题都需要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来定。比如关于老兵的教育问题,朱德指出不能像训练新兵那样按部就班的完成全套的训练,要根据老兵在战争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练兵的教员问题,针对有人提出军队的多数干部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军事学习,文化程度不高,说话做事粗鲁,认为应该请一些上过军事学校,能够讲解新的军事技术和教科书的知识分子当教员。朱德对此提出反对,他认为在战争正酣的时候,“不要指望从哪里请来一批教员教,因为这既不可能也不应该。”[8]并且,部队的现有干部“都是身经百战、当兵多年的人,他们有打仗和使用武器的经验。”[8]同时他还提出军队中个人的特长有所不同,因此部队内部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我们军队中,已创造了官兵之间,以及知识分子与工农分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共同进步的新的教育办法。就我们目前的战争状况而言,这种方法是最适合的。”*朱德.论解放区战场[R].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报告。

第三,倡导以民兵为主的后备军建设

朱德认为弱国对于强国的战争仅仅依靠正规军是难以取得胜利的,对于我国而言,要想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大力发展民兵队伍。因此,朱德强调“建立数量多且质量高的民兵队伍,是我们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任务。”[9]

首先,各地民兵组织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保卫本区人民的生产运动,减少了正规军精力的分散,另一方面,民兵组织可以配合完成全地区、全解放区的抗战任务。

其次,民兵可以配合主力军。“主力在战斗过程中常处于不时分散、不时集中的状态中,主力必须得到地方军、民兵有力的配合,才能使自己更强大,更有力地打击敌人。”[7]173通过民兵的配合,可以将三者之间有机的配合。在情况危机之时,可以将主力军民兵化、地方化,化整为零,保存实力。在革命势头比较好的时候,可以将民兵发展成为主力军,以完成更大更艰巨的任务。

在《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中,朱德明确指出以民兵为主的后备军的建立对于我军具有巨大作用:“八路军、新四军拥有二百多万民兵,作为自己的后备,作为自己的助手,这是他们能够经得起持久战斗的一个原因,也是解放区军事建设上的伟大成就。”[7]174

第四,注重军事技能教育

在军事教育中,朱德非常重视军事技能的训练。他认为“学习技术,也和学习其他东西一样,必须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地来,应该由浅而深、由低级到高级。切记不能潦草从事,图数量而不求质量。”[8]在军队训练方面,朱德要求减少说教,增加实际训练,“学习这些东西与学习文化、政治以及一些一般战术战略不同,不需要讲解太多而需要多练,经常地练。要改变过去重训不重练的教法。因为技术教育,道理讲几次,就足够了,关键是如何根据这些道理练好技术。仅知其道理,技术是不能发挥效用的。”[8]

游学国外的经历使朱德清楚地意识到国际战争中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他非常强调战士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新式武器。他要求“提高军事技术,加强军事教育,世界所有新式武器,在抗日准备期中,我们学会使用和指挥。飞机大炮是会有的,不要等待那时才学习,要训练摩托人才,要求代表输送一二千摩托人才到红军中去。只有这样才有把握提高新的军事技术来战胜敌人。”[6]154

三、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的评价

在抗战中,朱德结合其早年经历,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军事教育思想,指导全军将士与敌人在华北战场持久周旋,借助民兵的力量开辟了大量的敌后根据地,牵制敌人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保护了陕甘宁边区未受到敌人大规模的进攻,对于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是人民战争的体现,是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理论基础,是群众路线在军事上的实践结果。

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是人民军队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思想保证。其军事教育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加强人民军队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军队战斗力,促进官兵军事技能的提高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抗战时期朱德军事教育思想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的战争中又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思想。随着战争性质的改变,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抗战时期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具有时代的特点,是持久战的产物,是人民战争的结果,是指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思想武器。抗日战争时期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一方面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在全国的影响,赢得了更多国人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野战兵团作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现实意义而言,面对不断出现的国家周边安全问题、军队的裁员和转型、国际社会的瞬息万变,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德.朱德自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

[2]中国革命博物馆.朱德同志早期革命活动资料(三)[M].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出版社,1979:17-1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8.

[4]于化庭,林建公.读懂朱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5]朱德.实行对日抗战[J].解放周刊,1937(12):11-1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朱德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朱德.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N].解放日报,1943-08-18(1).

[9]朱德.敌后形势和建设民兵问题.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资料汇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171.

Zhu De’s Military Educational Thought in Anti-Japanese War

ZHU Hua, GUO Cun-cun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0,China)

Abstract:The content of Zhu De’s military educational thought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with hi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indelible in improving the military theoretical level of our army and their fighting capacity. Zhu’s military educational though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i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hi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in the main content of Zhu De’s military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course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highlighting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suring the “training principles from reality”; advoc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litia as the main reserve forces; focusing on the military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ies of our military and in achieving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Key words:Anti-Japanese War; Zhu De; military educational thought

中图分类号:K2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5)06-0052-04

作者简介:朱华(1973-),男,四川资中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0

DOI:10.13954/j.cnki.hduss.2015.06.008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朱德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特殊的生日礼物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聆听东方与西方的朱德群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简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兵役制度
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