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研究

2015-03-17 08:21白春辉王冠秀石伟欣李晓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消融术射频开腹

白春辉,王冠秀,石伟欣,苑 博,李晓辉

(河北省行唐县医院,河北 行唐 056000)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研究

白春辉,王冠秀,石伟欣,苑 博,李晓辉

(河北省行唐县医院,河北 行唐 056000)

目的 研究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小肝癌患者为患病组,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4例,A组应用开腹切除术治疗,B组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另选取40例体检并健康者为对照组。基于酶联免疫方法(ELISA试剂盒)检测患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AFP、CEA、GPC3水平并比较A、B组治疗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析疗效差异。结果 患病组血清AFP、CEA、GPC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A、B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AFP、CEA、GPC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治疗后各时段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疗效相当,但是经皮消融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应在临床小肝癌治疗中优先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使三者趋向正常水平,因此将血清AFP、CEA、GPC3水平用于评定射频消融术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经皮射频消融;开腹切除术;小肝癌;血清指标水平

小肝癌为消化系统类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疾病,致死率在所有癌症疾病中占据第2位[1]。近年来,全球小肝癌患病率均在不断增加,早发现早治疗是有效预防小肝癌恶性发展的途径。传统肝癌的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影像技术对肝组织造影进行诊断,确诊率较低。血清AFP、CEA、GPC3水平联合诊断小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2]。本研究对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小肝癌患者为患病组,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3],常规生化首次确诊为肝癌,肿瘤大小≤3 cm的个数<4个,肿瘤大小>5 cm的个数<2个,肿瘤无转移恶化现象,无波及血管情况;患者自愿参与并坚持全程参加,签署协议书。排除其他组织癌变患者,病情严重者,肿瘤转移至血管或肝脏之外的其他脏器,未参与全程及未签署自愿参与研究协议书者[4]。将患病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2~71(56.9±8.6)岁。B组4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41~69(57.1±9.2)岁。另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2(57.1±9.2)岁。

1.2治疗方法 A组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开腹切除术方法:术前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选取对机体脏器损伤最小的路径进行剖腹,沿着切口逐层剥离,待病灶部位完全暴露后,确认肿瘤的具体位置和数目,适宜剥离肝脏,切除肿瘤,切除过程中应尽量避开组织和大血管,以免大出血事件,术毕后行常规消毒,切口分层分别进行缝合。B组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术方法:患者术前半天内应保持空腹,手术开始时进行麻醉,造影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点的标记,选取对机体损伤最小的路径向肿瘤内部穿刺,直到穿刺针进入肿瘤底部,打开射频仪器开关进行消融。依照肿瘤大小确定消融时间,若肿瘤大小≤3 cm,持续约15 min;若>3 cm,逐步进行约15 min消融覆盖,再共同进行15 min的消融。

1.3观察项目 对A、B组患者术后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并各组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差异。

1.4血清AFP、CEA、GPC3水平检测 对照组研究对象入组时,患病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于空腹下抽取肘静脉血液3~4 mL,高速离心,取上清液,依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中AFP、CEA、GPC3水平,记录数据。

2 结 果

2.1患病组与对照组AFP、CEA、GPC3指标比较 患病组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患病组与对照组AFP、CEA、GPC3指标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A、B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血清AFP、CEA、GPC3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A、B组治疗前后AFP、CEA、GPC3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A、B组累积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2组治疗后1,2,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A、B组累积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例(%)

注:①与B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小肝癌为发展性疾病,预后不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当前预防小肝癌发展恶化的最有效途径为早发现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进行有效治疗干预。而我国肝癌早期发病多有乙肝背景,患病症状容易与乙肝混淆,不宜察觉,造成漏诊。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研究提出使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小肝癌,并证实血清中AFP、CEA、GPC3水平等标志性物质在诊断小肝癌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度,当前也被广泛用于临床小肝癌发病及病情发展的评定中[5]。对于小肝癌的治疗临床惯以手术切除方法为主,外加药物辅助,疗效明显,但治疗过程中切口过大,恢复用时长,易引发不良反应,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以物理能量转化为原理的射频消融技术开始用于小肝癌的治疗,射频消融术创口微小、恢复用时短,而且能够达到与开腹切除术相当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的预后影响均较可观。

射频消融术是根据物理能量转化原理,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然后对肝脏部位的肿瘤产生损伤,使肿瘤僵硬坏死脱离机体,以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主要要求[6]:小肝癌患者肝脏处的肿瘤个数<4个,每个肿瘤的面积≤3 cm;小肝癌患者肿瘤大小不能>5 cm,射频术尤其对≤3 cm的肿瘤治疗效果佳;对于已进行开腹切除术清除不净、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未清除或者转移的肿瘤大小≤5 cm,而且肿瘤数目<4个;对于乙肝背景,并发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不使用开腹切除术的小肝癌患者,以及自身同时符合开腹切除术与射频术治疗条件,选择射频术治疗者。本次研究中B组的44例患者均符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条件,另A组44例符合开腹切除术治疗条件。

射频消融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小肝癌在疗效及患者的寿命延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射频消融术与开腹切除术相比在安全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临床常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其优势[7]为:①创伤微小,流血量低,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操作更容易,治疗恢复均用时较少,尤其对于直径≤3 cm的肿瘤大约13 min即刻清除完毕,避免了开腹手术进行较大切口的繁琐,较多的流血量,较高的疼痛程度以及开放术中压迫肿瘤造成医源性转移或恶化。②由于创口小,恢复所用的时间短,减小了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经济开支。③二次治疗局限性低,可对清除不完全或发生转移的肿瘤直接进行消融,另对消融进行的条件要求较低,在有效的消融技术下,可直接在常规门诊进行。④射频消融术比开腹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病症更多,范围更广,例如有肝硬化、乙肝等并发症无法进行开腹切除术的患者,使用消融术均可治疗。⑤消融脱落的肿瘤坏死部分可作为抗原,在肿瘤再次侵犯或复发时,可激起免疫系统进行防御。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射频消融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对于肿瘤面积过大,肿瘤位置较特殊,如涉及大血管重要组织,或者侵犯了相邻胆胃等脏器则无法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对于射频消融术用于小肝癌的治疗中应严谨考量,合理选择。

AFP为一种糖蛋白,为当前公认的用于肝癌诊断的标志物,用于肝癌的诊断准确度可达75%左右。相对来说,AFP诊断小乙肝的准确度较高,但单独应用于肝癌诊断仍具有一定局限,易造成漏诊。CEA为一种酸性糖蛋白,在机体一切正常情况下,CEA主要以胃肠道为分解代谢的场所,血清中CEA的水平处于较低状态,而在机体组织癌变时,CEA因代谢受阻大量积聚进入淋巴和血液并参与血液循环,此时血清中CEA的水平明显比正常情况时上升,因此将血清CEA水平作为小乙肝的诊断标准具有科学依据性。GPC3只有在肝癌状态下水平会明显升高,在其他癌性疾病中变化不明显,因此GPC3可作为肝癌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对肝癌诊断有关键作用。为避免漏诊和误诊,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当前临床常将多种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本研究表明,随着治疗措施的实施AFP、CEA、GPC3,三者的水平明显下降,由此可知将血清中三者水平用于小肝癌治疗效果的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疗效与开腹切除术方法疗效均表现明显,但是经皮消融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应在临床小肝癌治疗中优先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使三者趋向正常水平,因此将血清AFP、CEA、GPC3水平用于评定射频消融术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1] 李建华,白吉明,王翔,等. AFP、CEA、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351-2353

[2] 汤钦枞,魏祥坤. 血清AFP、CEA、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395-13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0):929-946

[4] 黄克斌,徐樊,叶明,等. AFP、CA125、SF在肝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5):303-304

[5] 张莉莉,王立. 肝癌癌前病变防治机制的研究概况[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9):1003-1008

[6] Mikami S,Tateishi R,Akahane M,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llow-up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after init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 HPB Surg,2012,23(10):1269-1275

[7] 何静,韦靖,黄小媛. 心脏不停搏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4420-4421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6.028

R735.7

B

1008-8849(2015)06-0644-03

2014-05-15

猜你喜欢
消融术射频开腹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