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坡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2200)
厄贝沙坦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刘燕坡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220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肝降压胶囊3粒/次口服,3次/d。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血压、肝肾功能等,观察用药期间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血压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血压晨峰现象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本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眩晕、心烦急躁、心悸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满意,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高血压;厄贝沙坦;清肝降压胶囊;硝苯地平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主要的患病因素,根据发病机制可分成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某些疾病之后)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往往出现血压升高反复存在,甚至发生血压晨峰现象,由于病程较长,导致患者心脏、大血管、肾脏、眼底均发生一系列改变,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由此导致的病死率。目前降压药物种类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及中药制剂等。多数无并发症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或非竞争性的抑制,从而实现减轻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和促增生作用,口服生物利用度60%~80%[1]。2011年11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在我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
血压患者178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时也符合《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疾病者;继发性高血压者;患者以及家属不同意参加试验,拒绝签署知情同意者;过敏体质和对试验药物过敏者;临床存在精神、言语障碍,不能进行功能、生活质量评定者;处于孕期以及正在哺乳的原发性高血压者;就诊时血压过高(SBP>160 mmHg(1 mmHg=0.133 kPa),DBP>100 mmHg),诊断为恶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者;Ⅰ级高血压病程小于3个月者;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无法随访者;患者以及家属不配合治疗,要求终止治疗或未经医生同意私自调整服药时间或药物种类者。根据患者病例单双号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89例,治疗组89例,2组患者的血压、病程时间、伴随疾病情况、体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禁烟酒、运动支持,制定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同时给予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对照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肝降压胶囊3粒/次口服,3次/d。2组疗程均为12周。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1.3观察指标 ①2组总体治疗效果。显效: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如头胀、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消失,DBP降低20 mmHg以上,或恢复至正常值以下同时数值下降超过10 mmHg;有效:是临床症状如头胀、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大部分好转,DBP降低10~19 mmHg;无效:临床症状如头胀、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无好转或者症状较治疗前进一步加重,DBP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变化或未达到上述标准。②2组血压改善情况。包括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的变化(血压晨峰=醒后2 h平均收缩压-夜间睡眠时最低血压(夜间血压最低值及前后共3次血压的平均值)。③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内容:a.眩晕。头晕频繁发作,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评为6分;发作较为频繁,活动后发作增加,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评为4分;仅为轻度眩晕,偶发,评为2分。b.心烦急躁。患者不安烦躁,严重影响睡眠休息视为重度评为6分;经常心烦易怒评为4分;有时发作,但可以自行缓解评为2分。c.口干口苦。咽燥口干,喝水后稍缓解,不饮则难以忍受视为重度评为6分;持续口苦,喝水会缓解评为4分;口干苦轻微,不需要饮水即可缓解评为2分。d.心悸。持续出现,影响休息工作评为6分;经常出现,休息后明显缓解评为4分;偶尔发作,对工作生活无影响评为2分。e. 面红灼热。症状持续出现评为6分;面红,有灼热感,间断出现评为4分;面红,无灼热感,偶尔出现评为2分。f.头痛。疼痛较重,频繁出现,不能参加活动评为6分,经常出现中等程度的疼痛评为4分,轻微头痛,偶尔出现评为2分。④治疗前后2组肝肾功能。⑤治疗后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应用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用药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血压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此外,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且血压晨峰现象明显好转(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血压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基本症状改善均好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眩晕、心烦急躁、心悸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发生转氨酶升高1例,肢体远端水肿1例,头晕1例,心动过速1例,咳嗽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发生头晕1例,轻度恶心1例,心动过速1例,咳嗽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流行病之一。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研究中显示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达3.3亿,发生率在33%以上,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72.8%[2]。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主要与环境改变、生活压力增加、遗传等因素相关。由于患者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导致心脏、大血管、肾脏等各个器官发生损害,早期诊断以及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是采用教育、运动、减轻体质量、降低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以及维生素、降低脂肪摄入、禁烟酒等基础治疗,再加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3]。口服药物治疗服用方便、安全性高,特别是缓释药物的问世,明显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可以减少普通剂型给药所呈现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4]。但是由于高血压发生的机制多种多样,所以目前临床仍未出现一种理想的降压药物。
厄贝沙坦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降压时对心率的影响较小,其还具有重要的肾脏保护作用,能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若同时患有高血压,厄贝沙坦可减缓肾病的进展[5]。和其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相似,厄贝沙坦也常与利尿剂联用,一般与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如氢氯噻嗪[6]。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头晕”范畴,病机为“癖、痰、火、风”等,主要病因有肾虚血瘀、肝阳上亢、血流失衡等[7]。高血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中性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肢凉足软、心绞痛、耳鸣、头痛、头晕等均与上述病机有关,而胸闷不畅、焦虑、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头晕头痛、面红等均与肝失疏泄以及肝阳上亢相关[8]。清肝降压胶囊主要由制何首乌、夏枯草、槐花(炒)、桑寄生、丹参、葛根、泽泻等10余味中药组成,其中制何首乌味微甘而苦涩、气微,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功效;夏枯草清肝火、解肝郁;桑寄生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之作用;丹参又名赤参,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功效[9];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最新资料表明,葛根具有α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亦有阻断作用,疗效优于以往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尤其可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10]。药理学实验证实清肝降压胶囊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而且对心率和心脏泵血功能均无影响[11]。本研究结果显示厄贝沙坦联合清肝降压胶囊降压疗效确切,降压作用稳定而持久,耐受性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适用于治疗血压不稳定患者。
[1] 张红杰.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65-2467
[2] 李晓岩.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6):1757-1758
[3] 潘宏华,边平迭.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4):246-248
[4] 徐海燕,马晓菲.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2013,8(3):316-317
[5] 赵建英. 心可舒联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血脂指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875-876
[6] 丛晓荣,秦景梅,史孝玲.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3,8(7):911-912
[7] 陈静,刘玥,张京春. 中药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干预效应的Meta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2013,42(6):48-51
[8] 吴玉兰,何小红. 清肝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136-137
[9] 李逊,魏玲. 自拟清肝降压饮早期干预高血压前期和原发性1级高血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3):295-297
[10] 赵玉艳. 硝苯地平缓释片(Ⅰ)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645-646
[11] 崔文利. 比索洛尔联合清肝降压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增高的临床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735-736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3.019
R544.1
B
1008-8849(2015)03-0278-03
201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