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冯冉冉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问题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冯冉冉
在我国经济持续成长下,中小型科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成长的助推力,一向深受融资问题的困扰,而创业板市场的到来,为其提供了风险投资资金退出机制和强大的直接融资平台。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作为出发点,对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进行研究与阐述,提出增进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的详细对策和提议。
中小企业 融资 创业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适度增加、减缓就业压力、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日益突出。他们通过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完备自立革新机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加,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拦阻了它们的成长,再加上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部分中小企业在资金上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如今,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它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正是因为中小企业存在着范围小、总资产少且成长性难以估计等特性,使得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当中,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难以在资本市场融资等难题。在当前的国内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大部分企业都有扩展资本的需求,这些资金重点用于完善技术创新和扩大产能,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是当今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的首要渠道,但它们不能满足企业的全部发展需求。所以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还要关注企业的融资额度,非银行金融机构固然比较便捷,但是它们的融资额度较低,所以在融资过程中,想主要依靠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是行不通的。
2.1 政府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成长关注度较高,相反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而且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备的法律政策颁发实施,对中小企业的特殊地位还没有在法律上给予明确的确认。多年来,国家的主要政策根基还是偏向大企业,大型企业不管在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上都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得资金,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的限定条件是相对较高的,因此就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的出现。
2.2 金融机构因素
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都采取了必要的办法。我国同样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但是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我国金融机构在整理内部结构不完备方面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得银行对信贷的范围有所缩小,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紧缩。现今,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在我国还不存在,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也十分短缺,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对中小企业规模的轻视现象依然存在,大型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尽管中小企业可以从地方性的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仅靠这些资金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相当程度上金融机构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2.3 直接融资因素
当前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较为严格,大范围的企业往往受到资金投资者的亲睐,而小企业就显得较为逊色。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作为中小企业的两个重要来源,从股权融资的角度出发,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满足一定的条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改善,因此只能在符合要求的小范围内进行筹资,这就在相当程度上缩小了企业进行融资的范围;从债券融资方面来看,中小企业想要达到债券融资额度的最低条件是有很大难度的,因而,中小企业要通过债券融资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2.4 企业自身因素
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下,城乡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它们的整体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并且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尤其体现在高科技方面,缺少必然的竞争力,市场危害也相对较高,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其发放贷款的风险加大。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自身融资能力有限,企业的可抵押物较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加之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本身缺少健全的财政制度,并且工艺、财务和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许多商业银行本着稳健经营的原则,很少选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以上的不足之处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3.1 加速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应当将中小企业当做一个整体对待,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法规和法律制度,使中小企业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让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等方面在法律上得到认可,肯定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的特殊地方。按照制定的法律法规,国家和政府应当严格执行,规范化地管理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制度来保障中小企业的成长,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道路上的难题,对于违背法律的现象,要给予严惩,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在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
3.2 减轻中小企业的财务税收压力
中小企业相对大型国有企业来看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当前局势下适当的优惠政策应该在中小企业上予以落实,减轻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社会承担,对具有良好表现、成长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成立创新基金的方式鼓动中小企业通过本身的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实现更快的成长,还可以设立专门性基金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和贴息等业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当中的杠杆放大效应。
3.3 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由于中小企业的稳定性较差,且存在的风险相对较高,它们在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因此,企业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应当树立忧患意识,清楚自身所处的环境,明白当前市场的竞争性。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的必经之路,因此要注重企业信誉的培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整体的信用文化水平,将信用这个理念渗透到企业生产发展的每个环节中。
3.4 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准入门坎要适当放低,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规模要不断扩展,中小企业的资本金实力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强,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要得到大力发展,设立中小企业财产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创业基金,通过一系列的资金支持扩展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对于直接融资的比重要得到明显提高,要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尤其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渠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品种,使得自身的资本金实力得到增强,同时,应该重视民间资本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从多个方面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3.5 加速成长中的小型金融机构
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在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必然的资金支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数目日趋增加的中小企业,小型金融机构的成长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内部整理的过程当中,对小型金融机构的条件限制要适当地放宽,促进小型金融机构的快速成长,使得市场上出现的供给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要得到大力推进,给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可以激励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3.6 加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明确自主品牌对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凸显出来。依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能源结构,使其更趋向于绿色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增强企业间的互助程度,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彼此借鉴,从而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企业还应当从管理制度、人才资源、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自身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的优势,扩展企业的融资范围。
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之一。而目前,高端人才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薪资水平,他们一般不考虑去中小型企业去发展,这样就在人力资源上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要事之一,使得企业成为有灵魂的企业。当然,想要做好这一点,中小企业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意识到人才资源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同时,企业应当完善自身内部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要认真对待,努力寻找高质量人才。最后企业的薪酬奖励制度要得到改善,尽可能地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企业文化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苦的道路,首先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正视,在政策上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改革自身的内部条件,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文化水平,不断融入到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又快又好稳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质量。
[1] 孙利民.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
[2] 赵博.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探析[J].中国市场,2015(2).
[3] 隋伟.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
[4] 戴月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 (30).
[5] 陆圣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0 (20).
[6] 乔晶,王剑.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与对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F276.3
A
2096-0298(2015)04(a)-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