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选自《望舒草》)
诗歌点读
这首诗形式独特,巧用回文。虽然以两小节的形式来表达,但第二小节完全是第一小节的回环反复,在反反复复的咏叹中表达了诗人的烦忧,这样的形式可以说是对我国古代诗歌传统形式的一种创新。《诗经》中,诗歌的复沓咏叹屡见不鲜,但是戴望舒在借用这种反复的手法时,回避了原有的间隔反复的形式,而将四句话的顺叙逆序而来,有一种“举杯销愁愁更愁”的特殊韵味。
诗的语言采用了口语,挣脱了旧诗词的绚丽辞藻和古板的格律,读来朗朗上口,情感的表达明了。这就是作者那个时代对自由诗的一种追求。但是仔细推敲,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忧呢?烦忧到底是什么呢?这样的情感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呢?这一切就显得难懂,这是戴望舒早期诗歌的特色,也是一种弊病——晦涩而神秘。
所以,在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不能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想深入地探究诗人内心的烦忧是很难的。这就是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他们脱离人民,脱离现实斗争,虽然希望革命能改变现实,但对现实斗争的残酷认识不足,看不到革命的出路,所以,这种烦忧其实就是一种对未来的迷惘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