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其坤
点击
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弱点。那么,好奇心有怎样的危害?请看澳大利亚作家比万·贝克的小说《风蛇》中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凯文的悲剧。
选文1
风 蛇
[澳大利亚]比万·贝克
凯文是个12岁的小男孩儿,他喜欢收藏世界上所有能被收藏的东西。今天,凯文本来是在市场里闲逛,但一个耀眼的蓝招牌吸引了他。牌子上写着:“马维先生的神奇收藏——仅向绝对好奇的人开放。”他立即飞一样奔向那家店铺。
店主马维先生一看到他,立刻满面笑容地说:“下午好,年轻的先生,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只想随便看看,谢谢。”凯文谨慎地回答。
“凡是进了我店的人,没有一个是只想随便看看的。”马维先生附在凯文耳边小声说,“你会发现我的收藏非常神奇。”
“请问你的收藏品是什么?”凯文礼貌地问。
“你是一个好奇的人,是我最喜欢的类型。”马维先生笑着说:“请跟我来。”凯文跟着他来到小店后面的仓库。
“这里存放着我最秘密的收藏……”
凯文迫不及待地打断店主的话,“它到底是什么?”
马维先生打开了一扇小门。门里是一间空荡荡的小屋子,没有窗户,只在对面有一道上锁的铁门。凯文的好奇心在燃烧,他很快跟着店主进了屋,“你到底收藏什么?”
马维先生打开锁,消失在铁门背后,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玻璃瓶。
“一个空瓶子?”凯文失望地说。
“哈!每个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都这么说。这里面装的是风蛇。”
“什么是风蛇?”
“风蛇是一种气态的带翅膀的蛇。被关在瓶子里时,它是透明的。如果你打开瓶塞,放进一些新鲜空气,它就会变回本来的颜色——烟蓝色。”
“打开瓶子。”凯文要求道。
马维先生把瓶子紧紧抱在胸前,“你没听见我说的吗?如果它逃出来,我们俩都会受袭击的。没有人打开过关风蛇的瓶子。如果打开,瓶子会突然变凉,蓝色的烟雾会从里面射出……”
他的话被一阵门铃声打断了。马维先生看了看玻璃瓶,犹豫再三,终于不情愿地把瓶子递给凯文,“先替我拿一会儿,我去看谁来了。千万别打开它。”
现在小屋里只有凯文一个人了。如果他只把瓶塞撬起一道缝,放一小点儿空气进去,就可以知道马维先生是不是在蒙人了。
凯文开始慢慢地旋转白色的瓶塞。
起初他只撬起瓶塞一角,又立刻盖紧,但什么都没出现。接着他把瓶塞撬起一道稍微大点儿的缝,但仍然什么都没发生。
凯文不耐烦地把瓶塞完全启开,还是没看到风蛇。“原来是个骗人的把戏。”他自言自语道。就在这时,瓶子陡然变冷了,一股蓝烟喷涌而出,在空中聚集成蛇的样子,然后迅速向外蔓延,转眼间屋子里就充满了烟雾。凯文头痛欲裂,不顾一切向门口逃去,但他发现进来时的小门已经变得像大厦一样高了。就在这时,马维先生推门走了进来,他现在看起来像个巨人。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瓶塞,盖向凯文头顶。烟雾随即消退了,凯文惊恐地发现自己缩小了,并且被关在自己刚刚打开的瓶子里。
马维先生拿起瓶子,嘴角挂着胜利的微笑。他把凯文放在书架上。书架上还有很多装着小人儿的瓶子,他们悲伤的脸紧贴着玻璃牢笼,同情地看着凯文。马维先生欣赏着自己的收藏,不时擦拭着书架正上方的铜标签,标签上刻着:“藏品——好奇的人。”
(选自《风蛇》,有删节)
点击
好奇心具有怎样催人探索与奋进的巨大能量?请看《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电影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亲身经历。他告诉我们,好奇心不是孩子们的专利,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渴望,就会有收获,就会从中得到乐趣。
选文2
好奇心的力量
[美国]詹姆斯·卡梅隆
科幻的童年
我是看科幻小说长大的。高中时,我连坐校车上下学时都在读着科幻小说。这些书将我带到另一个世界,满足了我无止境的好奇心。每当我在学校时,总是在树丛中寻找一些“标本”——青蛙、蛇、昆虫……我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总是试图认知这个世界,想找到它可能的边界。
对科幻小说的不断接触,让我想到外星人不一定生存在外太空,他们很有可能就生活在我们的星球上。所以15岁时,我决定成为一名潜水员。而当时实现梦想唯一的问题是我生活在加拿大的一个小山村,离最近的海有6英里远。但我父亲并没有让这成为我梦想的障碍,他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找到了一个潜水培训班。于是我便在布法罗的一个泳池里获得了潜水证书。直到两年后,我们全家搬到加州,我才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地潜水。在这之后的40年里,我在海底大约花了3万个小时。大海如此丰富多彩,众多神奇的生物生活在其中。比起我们的想象力,自然的想象力完全没有边界。至今,我对大海的了解还是很少,但对海洋的好奇却一直延续着。
电影魔法师与科学体验
长大后,我并没有成为一名潜水员,而成为电影导演。我喜欢讲故事,画图画,拍电影。当然,我讲述的故事都是科幻的——终结者、外星人等。
我也将我对潜水的热爱和电影融合在了一起。拍摄《深渊》时,我有了一些有趣的想法。当我们要塑造一个水状的生物时,我们使用了“计算机生成动画”——CG。CG的应用产生了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软表面、电脑制成的形象。虽然这部电影差点使公司亏本,但全世界的观众被这种新技术所震撼。根据亚瑟·克拉克定律——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很多人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些“神奇”的东西,这使我感到很兴奋。我想CG应该被用到电影艺术中去。所以,在接下来的电影《终结者2》中,我把这种技术又推进了一步,创造了一个金属人——我又变了一次魔术。
作为一个电影人,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全新的未来。于是我和好友斯坦·温斯顿创立了一家公司,叫作“数字领域”。公司的概念是要跳过普通的电影制作直接进入数字电影制作。我们也是这么做的,这也使得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定的优势。
想象创造现实
我拍《阿凡达》这部电影,就是想要推动整个视觉体验和动画效果的进步,让电影人物跳出人们想象的框架,完全用动画效果诠释人物的表情。但开始时,我的员工告诉我,他们还没有能力做到这些。于是我把《阿凡达》放在了一边,转而制作了另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
在为《泰坦尼克号》寻找投资商时,我告诉制作人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它的故事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凄美动人。而事实上,我自己真正想做的是潜入海底探寻真正的“泰坦尼克号”。我告诉他们,我们要潜入海底,拍摄“泰坦尼克号” 的真实画面,把这个片段放在首映式上展现,这将会引起很大的轰动,票房将会很好。令人意外的是,电影公司真的同意出钱,支持我去探索“泰坦尼克号”。虽然到现在我仍觉得有些疯狂,但这就是“想象创造了现实”。两个月后,我在北大西洋的一艘俄罗斯潜艇里用肉眼看到了真正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拍摄体验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虽然我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但使我震惊的是,这次深海拍摄就像是一次外太空旅行。尖端的科技、繁杂的计划、危险的环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本科幻小说中。我看见了一些从未见过的东西,也看见了一些从来没有被人看到过的东西。
在《泰坦尼克号》成功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暂停我的主业——好莱坞导演,做一段时间全职探险家。于是我们开始策划一些探险。在自动探测车的帮助下,我们对“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做了一次全面勘测,使它重现在人们面前。
在这些探险之后,我开始真正感谢这些存在于海底的生物,这些生物对于我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外星生物。同时,从小被科幻小说影响的我对于太空科学也非常感兴趣。我进入了NASA的顾问委员会,策划真正的太空航行,让宇航员带着3D摄像机进入太空站。这些非常有趣,但我真正想做的是将这些太空专家带入深海,让他们看看深海,取一些样本,所以,我们将海底拍摄的资料做成纪录片。这些事业将我的整个人生很好地整合了起来。
(本文根据詹姆斯·卡梅隆于TED发表的演讲整理而成,有删改)
对比欣赏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充满好奇心。有人也许因为好奇有新发现,有人也许因为好奇获得智慧与惊喜,有人也许因为好奇而烦恼甚至平庸……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好奇心?两篇文章都给出了答案,但两篇文章也有明显的不同。
一、突出重点不同
《风蛇》一文通过凯文的悲剧告诉我们,无法自控的、过度的好奇心往往具有潜在的危险,会给人带来无尽的后患,让人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故事虽是虚构,但符合艺术的真实。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因过分好奇而陷入灾难的例子。《好奇心的力量》一文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突出表现了好奇心是推动一个人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创造的巨大力量。作者能够导演出《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震撼人心、轰动全球的电影,与他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密切相关。
二、表现手法不同
《风蛇》一文用第三人称,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叙写具有极强好奇心的12岁小男孩凯文,特别喜欢收藏各种东西,但缺乏足够的警惕,自控力较差,经不住诱惑,在马维一步步的诱惑下,最终成为收藏品,为好奇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小说写的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故事,设置悬念,扣人心弦,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文章具有神秘色彩。《好奇心的力量》一文是卡梅隆在美国以“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TED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文章用第一人称娓娓道来,从小时候喜欢科幻小说说起,说到自己后来的海洋探险与电影导演,将“对潜水的热爱和电影融合在了一起”“从小被科幻小说影响的我对于太空科学也非常感兴趣”,突出了好奇心与想象力对自己取得辉煌成就具有重要作用。所写内容时间跨度很大,现实感很强。
因此说,好奇心是一柄双刃剑。重视好奇心的价值,发挥其积极作用,认识好奇心的弊端,避免其危害,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