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开
【经典文段】
现在,党中央终于为您平反昭雪了。爸爸,我真恨不得砸开死亡的铁门,找遍整个九泉,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您,您听到了一定会高兴得拉着我的手重返人间。
亲爱的爸爸,11年了,我不知在默默中给您写了多少封信,我既不能让人知道,又没有可投之处,可我却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写在纸上的,我不得不一封封毁掉,可写在心上的,却铭刻得越来越深。现在,我终于给您发出了11年来在纸上和心上反反复复写的这封信。它仅仅是我作为一个女儿在短短的时间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它怎么能装得下我积郁多年的感情,又怎么能表现您40多年来的战斗生涯呢?它仅仅是一朵小小的白花,是女儿向您致哀和报春的一朵小小的白花。关于您一生的功过,党、人民和与您共同战斗过的同志是会给予正确评价的。
您虽然去世了,但您作为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革命形象,却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泯灭……
安息吧,爸爸!
(选自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有删节)
【妙处可言】
所谓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其他事物,直接地表白和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这种发自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恳切,很能打动人心。
运用直抒胸臆法时,感情要真实自然,切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要讲究分寸,不可简单地和盘托出。
这个片段,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了直抒胸臆法。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女儿对父亲、革命后代对革命前辈的挚爱、怀念和敬仰的感情。怀念与哀思、悲伤与欣慰交相融会,情感真实动人,让我们仿佛看到女儿遥望长空,默悼英灵的情状。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表示坚信父亲“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泯灭”。这既表达了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的无比信任,从而将感情抒发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牛刀小试】
踏上这辆驶向考场的汽车,忽然发现,回不去了,分离在即。
坐在车上,看着您疲倦却略带笑意的面庞,酸酸甜甜的味道漫上心头。
您的形象一下子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知如何着笔,太多太多的感动,温暖着我的心!
初见您时,您是那么和善,轻轻和我打声招呼后,您便离开。我只是微笑。
您对每一个学生都那么好,您总是耐心地笑着解答学生的疑问。您是一位好老师,我庆幸。您对我也很重视,每次数学考试后,您都拉着我去分析试卷。虽然我嘴上大喊倒霉,心里却乐翻了天。
可那一次,我哭了。我抄答案了,您把我留下,严厉地批评我。从未见过您如此锐利的目光,一刹那,我感觉,在您的面前,我那么羞愧。我惹您生气了,我后悔了,我泪如泉涌。然而您依旧关心我,甚至比以前更多。您总是鼓励我说:“家境不好有什么关系?我们都会帮你。你有能力冲击重点,我们都相信你。”
渐渐地我蜕变了。
中考前夕,您为每个人写了一封信。您在信上对我说:“生活没有压垮你,老师喜欢你的坚强!”心,不仅仅是感动,还有一份强大的力量。我流着泪微笑。
您给我的,总是如星星般的细小的关爱,却又如星星般点缀了我十六岁的天空,汇集成一片璀璨。
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一朵简朴的花朵在绽放,默默无闻,却芳香了每个学生的青春。
六月,栀子花未开,您酝酿的芳香早已蔓延开来……
点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以情感人,巧妙运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热爱和赞美之情,一位关爱学生、宽严有度、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心存敬意和感动。结尾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借助栀子花赞美老师爱的芳香。文章娓娓倾诉,情真意切,朴实自然,感人肺腑,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