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刻板印象的自动化激活:来自IAT的证据

2015-03-16 10:06李琼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2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农民工

李琼

摘 要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研究范式,探讨了被试对农民工群体内隐刻板印象的自动化激活。结果发现,被试对“农民工/消极词”的反应时要小于“农民工/积极词”的平均反应时。这一结果说明,在被试的认知图式中农民工群体和消极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大于其和积极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即被试对农民工持消极的刻板印象,且这种消极的刻板印象会自动化地

激活。

关键词 农民工;刻板印象;内隐联想测验;自动化激活

分类号 B848.3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关于某一群体的知识、信念以及预期的认知结构,其一直是社会心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针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族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职业刻板印象这三大研究领域。在国内刻板印象的研究中,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当前关于农民工刻板印象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社会学、传媒学等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内容分析法、调查法等,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的内容。譬如李艳红(2006)的研究发现新闻媒体构建了高度类型化的农民工形象——“受难形象”和“负面行为者”(把农民工群体看作是“威胁”和“麻烦”)。金冠军和冯光华(2004)指出,媒体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了“妖魔化”刻板印象。李永健和谭恩花(2006)的研究表明,大众传媒报道已经对农民工形成了负面刻板印象,并列举了媒体中用于描述农民工的词语,包括: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等。上述来自于社会学或传媒学的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的负性印象和评价多于正性印象和评价。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等传统的社会学方法来探讨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这些研究虽然可以发现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群体所持有的刻板印象具体是什么,但是这些刻板印象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是否会自动化地激活,并进而影响特定的行为?对于这一问题,上述研究不能回答。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心理学家研究刻板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刻板印象的激活问题。所谓刻板印象激活(stereotype activation),是指当和某一刻板化群体所属的个体接触时,该群体所具有的刻板印象在知觉者意识中出现的过程。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刻板印象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本研究拟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内隐测量的方法)来探讨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是否会自动化地激活。

1 方法

1.1 被试

随机抽取某学校大学生共56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31 人;城市生源被试19人,农村生源被试37人。所有被试均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均熟悉计算机操作,且自愿参加本次实验。

1.2 研究范式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是Greenwald,McGhee和Schwartz(1998)所提出的一种用于测量内隐刻板印象(态度)的方法。其原理是以刻板印象(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相容时,即两者的关系与被试内隐刻板印象(态度)一致时,被试在快速条件下辨别归类的反应速度快,说明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在被试的内隐认知结构中联系越紧密,被试的反应时就越短。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刻板印象(态度)不一致时,被试在快速条件下的辨别归类的反应速度慢。这两种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之差就是IAT获得的测量指标。这个指标间接反映了被试内隐认知中对概念词的相对态度或概念。内隐联想测验在生理上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的神经结点上,所以可以通过测量两类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 Greenwald最初把IAT应用于种族偏见的研究,在其研究中概念词是“黑人”和“白人”,属性词是正性词和负性词,来考察种族和正负性词之间的内隐联系强度。IAT之所以能广泛应用,是因为它有其自身的优点:第一,容易施测,IAT既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也可以通过纸笔进行;第二,大量的研究证明其测量结果显著性高且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三,其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3 材料

1.3.1 概念词

通过查阅以往农民工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访谈农民工、心理学研究生,收集相关概念词。随机抽取50名大学生,让其写出能表示农民工和市民的词语,经过整理和归类共收集22个概念词,其中10个词语表示与“农民工”相关的概念词,12个词语表示与“市民”相关的概念词,形成了两个词汇列表。请40名大学生分别对两个词汇列表中词语的代表性在五点量表上打分(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这些词语的打分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著(t(39)=10.36,p<0.001,Cohens d=0.89)。最终挑选出打分最高的与农民工和市民有关的词语各8个(农民工概念词:农民工、打工者、进城务工者、城市打工者、外来劳动力、在城务工人员、外来务工者、城市流动劳动力;市民概念词:市民、居民、城市人、城里人、家在城市的人、城市居民、市里人、市区人)。

1.3.2 属性词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访谈市民、心理学教师,收集相关概念词。随机选取20 名被试,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收集与农民工有关的消极属性词62个,根据词频选出前30个高频词(词频均超过68%)形成词汇列表。接着请20 名大学生判断这30个词语符合描述农民工的程度,并在五点量表上打分(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将被试评定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并不显著。鉴于此,结合已有的研究结论以及本研究的调查结果,选取8个词语作为农民工属性词。用同样的方法选出8个描述市民的词语(t(299)=9.65,p<0.001,Cohens d=0.83)作为市民属性词(农民工属性词:偷窥、粗暴、愚昧、盗窃、斤斤计较、目光短浅、有攻击性、思想狭隘;市民属性词:开放、易于交流、豁达、大方、快乐、文明、自信、举止文雅)。

1.4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生源地:农村,城市)×2(性别:男,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借用经典的IAT测验,测查被试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以及影响农民工刻板印象的可能因素。因变量为被试在IAT测验中第四步和第七步的反应时。

1.5 程序

IAT 测验在14 寸宽屏笔记本电脑上完成。被试进入安静的实验室,坐在计算机前注视计算机屏幕,屏幕上出现指导语:“您好,欢迎参加实验。在本次实验中,您将完成一系列分类判断任务。请对屏幕中间呈现的词进行归类反应,能归为左上角类的按D键,能归为右上角类的按K 键。请认真尽快做出反应。”在每一次判断中,屏幕正中首先呈现 “+”,以提示被试集中注意力。1000ms 后,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呈现属性刺激(属性词)或目标刺激(概念词)。要求被试根据本阶段开始前给出的指导语进行反应,该刺激将一直呈现直到被试做出反应。如果被试按错了,屏幕上会出现红色的“×”提示被试做出正确的反应,这是为了避免被试随意按键,确保被试作答的准确率。所有刺激的呈现由E-prime软件事先编好的程序文件自动运行。实验程序采用七步(见上页表1),实施顺序进行了被试间平衡,以避免顺序效应。测量农民工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包括两种基本的分类任务:一种是要求把农民工和消极的属性词(描述农民工的词语)归为一类,即进行相容的归类;另一种是要求把农民工和积极的属性词(描述市民的词语)归为一类,即进行不相容的归类。一般而言,进行相容的归类反应时短,进行不相容的归类反应时长。不相容和相容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农民工刻板印象效应,差值越大,表明被试对农民工内隐负性刻板印象越强。

1.6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由E-prime 程序自动收集,按照Greenwald 等人2003年提出的新方法对IAT测验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处理如下:(1)只取第四阶段和第七阶段的反应时数据进行处理;(2)删除反应时大于10000ms 和小于300ms 的数据,反应时太大意味着被试明显受到干扰或者没有认真作答,太小意味着被试明显抢答;(3)求两个测试阶段反应时的均值;(4)不相容和相容任务测试反应时均值之差作为农民工刻板印象的指标。56位被试的数据全部有效,用SPSS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对数据进行2(生源地:农村,城市)×2(性别:男,女)×2(步骤:第4步,第7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步骤的主效应显著(F(1,52)= 35.95,p<0.001,η2=0.41),这表明被试对农民工的确存在负性刻板印象。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52)= 0.34,p>0.05,η2=0.01);生源地主效应不显著(F(1,52)= 3.99,p>0.05,η2=0.04);所有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被试和来自城市的大学被试在相容条件(农民工-消极,市民-积极)与不相容条件(农民工-积极,市民-消极)下的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被试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相容条件(t(54)=9.65,p<0.01,Cohens d=0.68),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被试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也显著高于相容条件(t(54)=3.06,p<0.05,Cohens d=0.32),表明两类大学生被试对农民工群体均持有内隐负性刻板印象,见表2。

对男女被试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性被试在不相容任务下的反应时长于女性被试在不相容任务下的反应时(t(54)=6.69,p<0.05,Cohens d=0.51);二者在相容任务下的反应时并没有差异(t(54)=1.26,p>0.05,Cohens d=0.12)。这说明男性被试对农民工的负性刻板印象可能强于女性被试,见表3。

3 讨论与结论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为核心的研究课题。在刻板印象研究之初,研究者主要基于调查法等探讨各种外显的刻板印象,即刻板印象的内容,如社会大众对黑人群体持有怎样的刻板印象,但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被调查者往往会掩饰他们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尤其是负性的刻板印象。Greenwald 和 Banaji(1995)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内隐刻板印象,即过去经验的痕迹(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虽然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出来,但是这种先前经验(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即内隐刻板印象会自动化地激活,并影响特定的行为。这一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

本研究采用IAT范式测量了对农民工群体内隐刻板印象的自动化激活,结果表明,被试对“农民工/消极词”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农民工/积极词”的平均反应时,表明农民工和消极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大于和积极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这说明社会公众对农民工具有很强的负性内隐刻板印象,且这种刻板印象会自动化地激活。这种语义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自动形成,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即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的被试均在内隐层面对农民工群体持有负性刻板印象,而且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对农民工群体持有负性刻板印象。

参考文献

黄安达.(2005). “妖魔化”:农民工群体之媒介定型——国内报纸有关农民工报道的考察. 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金冠军,冯光华.(2004). 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 现代传播,(6),4-6.

李艳红.(2006). 一个“差异人群”的群体素描与社会身份建构:当代城市报纸对“农民工”新闻报道的叙事分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2),2-14.

李永健,谭恩花.(2006).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谐和音——大众传媒中的农民工刻板印象浅析. 新闻记者,(4),17-20.

Greenwald,A. G.,McGhee,D. E.,& Schwartz,J. L. K. (1998).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74,1464-1480.

Greenwald,A. G.,& Banaji,M. R.(1995).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attitudes,self-esteem,and stereotypes. Psychological Review,102,4-27.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刻板印象对“反转新闻”的影响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