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语文的行者

2015-03-16 23:17戴崇洁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父王老师重庆市

戴崇洁

“生命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美丽,因追寻而收获。”这是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我的导师王小毅老师送给我的一句话。每每品味,感慨颇多,与导师相知相处的点滴往事也涌上心头。

觉者善读

2006年仲春一个明媚的午后,我在朋友的聚会上第一次见到王小毅老师。当时他刚调到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教研员,已是名满渝州的特级教师,因为之前拜读过他很多文章,我带着满满的仰慕仔细打量着—— 一件褐色的薄呢大衣,青灰围巾轻轻搭在胸前,宽边眼镜下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睿智,显得非常儒雅。记得那天,我鼓起勇气和他交谈了几句,没想到第二次见面时,王老师就亲切地喊出了我的名字,并邀请我和他参与一个话题的讨论。那份平易近人让我非常感动。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王老师多多请教,在教学岗位上做出点成绩来。

2012年,我如愿成为了王小毅老师的弟子,得以进入他的工作室学习。记得开班的第一天,他就将一本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当作礼物送给我们。他指着扉页上自己亲笔题写的“阅读使人高贵”几个字深情地说:于教师而言,书房连着课堂。在书的世界沉浸过的人,会有一种沉静深厚的独特气质,你会感觉到他内心的深沉和豁达,高贵和优雅……

的确,在重庆小语界,王老师爱读书是出了名的。记得有一次,我到他家里去,走进他的书房,杜威、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于漪、魏书生、钱理群、王尚文、吴忠豪……一位位名家大师的著作堆积如山。他兴奋地拿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告诉我,为了系统学习阅读教学理论,他刚托人在大学图书馆查阅复印了大量的第一手理论资料,这几天正在潜心钻研。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着,但见资料里到处都是细致的勾画和用心的批注。突然间,我觉得非常惭愧,因为自己平时最怕的就是读专业书籍,总觉得理论的东西太艰深,现在才明白是惰性在作怪,我的勤奋,不及师父万分之一。

从那天起,我也开始用“啃”的办法,一头栽进专业书籍的海洋之中。师父常用韩愈《进学解》中的一句话“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来指导我阅读的方法。他还鼓励我撰写读书笔记,并要求我将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转化为一篇篇教学论文。而年逾不惑的他,更是身先士卒,日诵万字,下笔千言。仅仅2012年~2014年两年间,师父就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国内核心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四篇,其中两篇还被收录进人大复印资料中。在师父的指点下,我的多篇教学论文也多次荣获重庆市课改论文一等奖,部分文章也陆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智者不惑

王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想课上得好,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修炼自身涵养,其次要坚守教育信念,再次需提炼教学主张,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以上几点中最重要的,是在宏阔的课程视野下,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2008年,王老师开始主研重庆市重点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探寻生本、生长、生成、生态课堂。他带领我们学习从“为教”走向“为学”的教学理念,探索从“线性”走向“板块”的教学设计,摸索从“有痕”走向“无痕”的教学策略,感受从“问答”走向“对话”的教学状态,调控从“无机”走向“有机”的课堂教学。在当今浮躁功利的时代,他关注课堂上师生的生命,提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语文三者生命之间的对话。

2011年版新课标颁布以后,他又把目光敏锐地聚焦到语言文字运用上,着力引导一线教师解决课堂上“教什么”的问题。他指出:“教学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形式的解析,而言语形式的理解揣摩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2013年,我荣幸地参与到他主持的重庆市重点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研究》当中,并和工作室的其他学员一起,以不同文体的文章为载体,踏上了精读文、自选文、选读文的实践探索之路。

多年的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使得王老师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什么文体的课文,一经他手,必能很快聚焦到教学目标,找到最具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2014年4月,我接到国培赛课任务,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间紧,任务重,情急之下,我找到师父。他二话不说,和我共同备课。面对我的困惑,他循循善诱——回忆性散文一般隐含着两个“我”,课最后三个自然段作者由回忆童年转入怀念童年,显然大有深意。这也正是这篇散文有别于其他散文的地方。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除了把握文体特征,找到“这一类”篇目的教学共性外,还应该分析文本特征,教出“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个性来……经他这样一点拨,我恍然大悟,最终确立了“对比阅读,学习作者在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的方法,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这一教学目标。后来,这节课荣获了重庆市国培学员赛课一

等奖。

仁者博爱

王老师的学术魅力让人钦佩不已,他的人格魅力也堪称楷模。他为人处事低调严谨,质朴真诚。那是一种丰富的简洁,深刻的平淡,自信的谦逊。对待师长,他恭敬有礼,常怀感恩;对待同仁,他坦荡无私,热情相助;对待学员,他和蔼可亲,殷切鼓励……

他常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做教师的,人品比学养重要。

他常说:“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要因为在教学的路上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忘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他常说:“方向大于方法。做一件事情也好,一个人的成长也罢,方向是个大问题。守住根本,回归语文的大道!”

“择高处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这是师父的教导,让我坚定了在工作室潜心学习的信念。2013年初,我接到执教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任务,面对这一全新的课题,我茫然无措。数次辗转各校的试讲、数次全然迥异的修改,让我一度变得忙乱、沮丧。但当我想到在人和街小学黑板上师父一笔一画地给我改板书的情景,看到深夜QQ上显示的修改意见,想到师父每一句中肯的意见、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我就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孜孜以求”,什么是“毫无保留”,什么是“名师风范”。我庆幸,人生能得一良师。

时至今日,每当我在教学上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师父的教诲依然回荡心间。是的,真正的教学与其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相遇,还不如说人与人在教学中的相遇。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人。以书教之不如以人教之,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我们唯有努力修行,成为学生眼里那个美好的、渊博的、积极的、充满人文情怀的人,才能有资格骄傲地说,我幸福,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是的,真正的行者,能在人生的境界里自觉地修行,把梦想当作自己生命的印记。在我的眼里,师父所坚守的,是对语文真谛最炽热的爱,他把生命中最好的岁月用来追寻。如他所言,在守望语文的日日夜夜里,语文,早已不是我们研究的内容,不是我们工作的部分,而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生命本身……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师父王老师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奇妙的旅行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有趣的动物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云山之间
我的师父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