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设计初想】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
的一篇微型小说。全文篇幅虽简短,但表达特色鲜明:以曲折的情节、不断的推动,深化主题;以简短的文字、精妙的修辞,渲染环境;以准确的用词、传神的描写,丰富人物;以悬念的设置、巨大的冲击,发人深思。面对“表达容量”如此之大的文本,该怎样切中要害,直抵文本主旨呢?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小说文体,理应从文体角度出发实施教学。在环境、情节、人物这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中心,让小说涌动着盎然的生命力。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更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呢?在扣人心弦的一波三折中,不难发现:在情节的不断推动中,老汉在十分危急紧张情况下的所作所为使得他的形象向纵深发展。因此,以情节发展为线索,感悟老汉形象成为了此次教学的主旋律。
【设计思路】
立足小说文体特征,基于学生初涉小说文体的学情,可直指“环境、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中心”,“理直气壮”地将本课教学的重点呈现出来,自然引出统整全文的问题:“小说是怎样塑造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以这样一以贯之的问题,搭建起完整的文本阅读支架,以期学生能抓住重点、深入钻研,尽得其精华,提高小说阅读的有效性。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情节影响人物形象的升华。因此,在充分“让学”后,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推动,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老汉有这样的表现。再通过梳理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文本通过分层推进的表达方式,不断丰满着老汉的形象。基于第三学段的阅读,因此,教学设计虽从语句感悟入手,但却从篇章结构着眼。
本篇小说为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表达方法有多种,虽不能做到平均使用力量,但只要把控好详略,多管齐下,就能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因此,巧妙引导感受环境的侧面烘托,在震撼中引导感受,最后交代父子关系的悬念设置,意在使人物形象的感悟多元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通过环境烘托、分层推进、设置悬念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通过环境烘托、分层推进、设置悬念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渗透文体,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微型小说《桥》,请齐读课题。
2.听写两组词语。
(1)首先听写一组描写环境的词语:咆哮、疯狂、狞笑、放肆 。(板书:环境)然后听写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揪出、豹子、瞪眼、胸膛。(板书:人物)
(2)对照大屏幕与同桌交换批改,然后把自己写错的字词更正在旁边。
(3)反馈错误较多的字词。
二、研读课文,感受形象,领悟表达
环境、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板书: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是中心,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老汉)
课文是怎样表现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一)领悟分层推进的表达特色。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7~23自然段,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 ”画一画。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
指导。)
2.汇报交流。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1)沉着果断。
语段: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引导:联系上文看看,村民们有怎样的表现?(跌跌撞撞、疯了似的)而老汉却一句话也不说,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足以可见他的沉着。
为什么把他比作“一座山”?请联系上文想想。
语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板书:站)
老汉为什么要“站在木桥前”?(唯一通道;水已没腿;人群慌乱;果断指挥;水已经没腿了,通往安全地方只有这座木桥了;灾难突临的时候,没有选择离开困境,为了控制混乱的局面,心里装的是群众的事,全身心考虑的都是集体……)
语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板书:党员)谁排前面?老汉的话要求了什么?提醒了什么?还提醒了什么?
师小结: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老汉还能表达得这样清楚、指挥得这样有序,足见站在木桥前的老汉是多么的沉着。
指导朗读:谁来沉着地读读?我们一起来沉着地读读。
过渡:老汉还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2)铁面无私。
语段: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为什么要“揪”出那个小伙子?(板书:揪)(情况危急、有人已提出反对意见,有人已经动摇,他必须做出表率,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搞特殊化,也要严格要求他排到后面去。)(板书:儿子)
指导朗读:联系上文我们知道,这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如果大家都一拥而上,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凶得像只豹子似的吼道——(生齐读老汉的话)
你读懂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那颗一心想着群众的心了吗?谁再来读读?谁也能凶得像只豹子似的吼道?咱们一起来读。
(3)父爱如山。
语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为什么老汉要用力将儿子“推”上木桥呢?(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儿子两个人了,作为父亲,也有着如山般的父爱。自己排在后面,是想把生的机会让给儿子。)(板书:自己)
指导朗读:老汉是多么急切地想让儿子脱离险境呀,所以他吼道……
谁想来吼吼?(一生吼)你吼得急切有力。你来吼吼。(一生吼)你吼出了对儿子的爱。你来。(一生吼)你吼出了对儿子的关心……
我们都读懂了老汉如山般的父爱。来,我们一起帮助老汉吼吼。
3.体会表达方法。
根据板书,师生回忆、梳理。课文是怎样表现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
课件出示课文第7~23自
然段。
当洪水没腿时,老汉站在桥头,沉着指挥,沙哑地喊话——(生读)让群众排在前面,党员——排在后面;
当洪水舔腰时,老汉揪出儿子,凶得像只豹子似的吼道——(生读)让群众排在前面,儿子——排在最后;
当洪水爬上胸膛,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大声吼道——(生读)让儿子先走,自己——排在后面。
排在后面的是:党员、儿子、自己,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展现出了老汉的形象,就这样分层推进,(板书:分层推进)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沉着、冷静、无私……)(板书:舍己为人)
(二)领悟环境烘托的表达特色。
课文不仅刻画了老汉这个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人物形象,还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来,自由读读。(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
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洪水大、感受到雨大、还感受到人们慌乱……)
形势是如此危急,听,雷声轰鸣、大雨突袭。闭眼想象当时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老汉还这样沉着地站在桥头指挥,还狠狠地揪出了儿子,最后又用力将儿子推上了木桥,你又有怎样的感受?(更能烘托出老汉在生死攸关之时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敬佩之情油
然而生。)(板书:侧面烘托)
(三)领悟设置悬念的表达特色。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生齐读)
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什么关系?(父子关系。)如果在前面就交代,读起来有什么感觉?(不会对老汉看似矛盾的行为感到不解而产生读下去的兴趣了,没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震撼效果。)
作者在结尾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设置悬念,引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更能让我们震撼于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的舍己为人。(板书:设置悬念)
三、回顾全文,聚焦文体,拓展延伸
1.课文篇幅很短,仅仅603个字,但却通过环境烘托、分层推进、设置悬念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震撼、思考……这就是微型小说的魅力。
2.推荐阅读: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进一步感受微型小说的表达特色。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