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特点及应急处置系统设计

2015-03-16 00:41夏顺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8期
关键词:高校设计

夏顺辉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求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应急处置系统,以便积极、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所构建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应该包括监测模块、汇集模块、分析模块、警报模块、预控模块等五大功能模块,将系统的目标、过程确定与模块分析分别运用于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有效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朝着可控方向发展,形成了有效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13502

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通过网络宣泄不满情绪及发表片面言论所引发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屡屡发生。不少高校在处理此类突发事件中未对事态的发展进行科学判断和有效预测,缺乏系统、完善的处理机制。如何更好地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不良影响,成为当前各大高校必须重点研究的新课题。

1 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特点

网络舆情属于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众通过网络公开就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或倾向的意见。其具有互动性、匿名性、非理性、趋同性等特点。

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定义,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产生、能够造成或极可能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及危害的,需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有效加以应对的自然、事故、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偶然与必然兼具等特征。

结合网络舆情及突发事件的内涵,可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进行定义:社会民众受所关心或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的刺激,利用互联网突然爆发的、呈规模化的輿情信息,并引发或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的过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具有如下特点:(1)刺激反应性。指的是该类事件通常受某一类事件的刺激,所引发的,且往往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或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类公共性事件;(2)规模性。该类事件的产生通常在短时期内迅速形成规模,且影响范围较大;(3)社会危害性。该类事件往往利用网络加以传播,再加上存在某些非理性、情绪性言论,极易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2 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设计研究

2.1 系统设计目标

该系统的构建旨在解决高校网络舆情聚焦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借助于系统进行预警,迅速利用系统相应的传输平台,通知高校管理人员,同时,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处置预案与模式,以便达到对网络舆情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发现、迅速反应与处置的目标。

2.2 系统需求分析

就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而言,其应急处置模式必须结合高校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相应的特点,构建对应预案,必须对突发事件环境加以全面考虑,分别将系统目标、过程确定以及模块分析分别运用于突发事件处理中,以顺应突发事件特点与具体情况,有效引导事件逐步朝着可控化方向发展。

就系统功能,应满足如下要求:(1)具有舆情检测与汇集功能。即能够即时进行舆情监控,随时掌握最新舆情发展动态,针对舆情信息依据某一标准加以汇总,以便于分析;(2)具有舆情识别与科学评价功能。即能够结合所收集信息,对网络舆情可能引发的后果及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对爆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加以准确判断;(3)具有突发事件警报功能。针对所判断的结果,系统决定是否应当发出相应的警报,并结合情况提供相应的预控措施。

2.3 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所构建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架构见图1。在构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时还应注意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网络舆情变动性大,要注意随时修正和完善预警系统,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反应迟滞或过激,同时还要定期维护预警设备和更新预警技术等。

2.4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2.4.1 舆情监测模块

网络舆情信息成为应急处置系统设计的关键。实践显示,很多突发性事件的产生、发展与最终消弭,在舆情信息中都有体现。加之网络的迅速普及,各种危机信号均隐含于网络舆情中。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即时监测模块。当前,运用较多的技术有文献计量、网络内容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此外,还需要构建定期排查机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网站论坛、博客、留言等加以排查,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

在网络舆情初期,进行舆情监测机制的构建,包括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监测是线上监测的基础,而线上监测是重点。所谓的线下监测,指的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突发性或群体性事件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学生在面对突发性或群体性事件时的思想认识情况,避免集中性、规模化突发事件产生。就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而言,其主要源于如下情况:(1)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2)学校群体性突发事件;(3)学生群体中存在影响广泛的非主流性思想。只有及时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方可有效针对网络存在的舆情及其严重影响加以预测和判断,并在舆情收集中把握好主动权;就线上监测而言,指的是借助于现代化网络技术,对网络已经出现的突发性或群体性事件及各类舆情进行收集和掌握,找出可能引爆突发性事件的苗头信息。在突发性事件处理过程中,高校通常较为被动,这是由于舆情信息收集能力显著缺乏引起的。为此,如何从网络海量信息中,及时获取所需舆情信息,必须针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自动化搜索、甄别与筛选,也可以采用爬虫技术、信息雷达技术、种子设置、引擎技术、Web挖掘技术、节点识别技术等,有效提高舆情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及舆情采集面的全面性。此外,就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社区、贴吧、微博等进行监测,结合线下监测针对所需信息加以分析验证,为制定准确、科学的舆情分析报告提供依据。

2.4.2 舆情汇集模块

一方面,需要构建舆情信息汇集模块,结合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系统的内容,构建满足系统所需的信息汇集途径与渠道,最终形成畅通的舆情汇集系统;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所收集信息加以整理、筛选、甄别。进行信息汇总过程中,需要对主流、支流信息进行区别,特别注重存在人为成分的虚假舆情信息,将其及时消除。

2.4.3 舆情分析模块

舆情分析模块,主要负责对所收集舆情信息加以识别、分析和评估。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如下功能:(1)对热点与敏感信息进行识别;(2)对各话题所蕴含的倾向性观点进行分析,针对各倾向性观点进行总结,构成摘要;(3)对不同阶段学生对于某主题的关注程度加以统计;(4)针对突发性及群体性事件,展开跨时空分析,最大程度地复原此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全过程;(5)针对各类分析结论加以科学总结,绘制直观的舆情趋势发展图,以便为应急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除此以外,虽然这些功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加以实现,但难以完全代替人脑,为此,有必要组建专家分析系统。一方面,应构建舆情专家数据库,将舆情研究专家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纳入其中;另一方面,借助于德尔菲法,对专家意见加以收集,确保舆情分析结果更可靠、更科学。

当掌握足够舆情信息后,结合线上、线下监测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归类、分析、甄别、研究,结合舆情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就可能存在的更为严重的舆情及突发性事件发生风险加以科学评估。就突发性事件展开风险评估,旨在结合已掌握舆情信息,对突发性事件发展与蔓延可能带来的危害、影响加以判断,评估。借助于各方面资源、方法,利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对事件危害性与影响性进行预测,包括如下内容:(1)针对舆情发展方向、影响范围、波及面等进行判断;(2)充分结合舆情发展可能性,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解决方案内容应多样化,能够解决舆情各种发展结果。该过程中可先就舆情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并构建相应的应急决策与处置方案,明确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各方案的实施顺序,保障舆情分析机制高效、科学。

2.4.4 舆情警报模块

舆情警报模块负责结合舆情分析结果,对是否有必要发出警报进行判断。借助于事先所明确的分析结果,展开科学判断,若结果超出警戒线,则系统将发出警报。依据结果的性质、严重性、可控性、影响性等多种因素,对突发性事件预警划分为四個等级:Ⅳ级——轻警示,Ⅲ级——警示,Ⅱ级——危险,Ⅰ级——极度危险,并分别借助于蓝、黄、橙、红进行表示,可结合各色对预警级别进行判断。

2.4.5 舆情预控模块

舆情预控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采用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和引导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的演进和发展。一方面,构建完善的预案库、应急数据库,制定全面的突发性事件预控措施,随时准备应对;另一方面,构建灵敏的辅助反应体系,结合警报结果所形成的舆情干预措施,对舆情加以自动化干预;此外,构建应急指挥处理方案,一旦警报发出,系统能够立即启动一级应急戒备状态,以便有效处理突发性事件;还需要构建舆情引导机制,结合舆情演变情况,适时加以引导,构建完善的引导策略。就普通学生维权事件而言,应做好权威信息发布与解释,避免小道信息四处蔓延;就学生非正常性死亡舆情,高校应将基本事实及时公布,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防范负面舆论影响,避免舆论出现一边倒情况,继而影响高校声誉。

2.4.6 决策治理模块

高校就舆情发展情况及突发性事件,必须制定有效的决策治理措施,若某类措施存在漏洞,导致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则需要及时完善决策治理机制,借助于评估情况,构建完善的应急决策方案,通过全面考虑、综合对多种方案优劣情况,确定最佳处置方案,并迅速做出决策反应,及时加以应对,降低突发性事件的不良影响。分别从人员、资源与成效等方面着手,总结应急决策治理经验及问题,为日后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3 结语

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在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方面,必然会有新的技术形式出现,为此,高校必须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信息采集方法的创新,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及时掌握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把握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和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廉捷,刘云.网络舆情中的信息预处理与自动摘要算法[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34(5):9499.

[2]谢立鹏,杨坚毅.高校突发敏感事件舆情应对探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4):3741.

[3]陈文君,陈锁忠,张磊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5):69,41.

[4]龚咏梅.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101102.

猜你喜欢
高校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