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教学三构件内联建模及例析

2015-03-16 02:11温州大学毛继光
外文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语构件概念

温州大学 毛继光

外语课堂教学三构件内联建模及例析

温州大学 毛继光

本文从认知语言教学法的视角,针对外语专业高年级教学过程提出了“思辨赋值说”的三构件假设:概念驱动—认知友好—输出引发,并结合“高级英语”课程教案实例,构略了该理念的内在联系及其贯彻落实的支点。文章提出了以中西方主导性概念比对作为教材编写思路,在文本选择、课程讲解、练习设计和学期考核等教学环节,全面实施概念认知友好型教学。

课堂教学;三构件;模型构建

1. 引言

关于外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理论模式和实践、测试和反馈等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由于教学目的和对象的不同,教学目标和效果自然截然不同。但教学过程中有一点应该是共识:我们是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人才。因此,教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概念互建、文化渗透、教学相长。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应,值得我们去努力探索。

本文重点关注外语课堂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教师如何尽最大的努力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我们从理论思辨上概括了课堂教学“思辨赋值说”的三构件假设:概念驱动(concept-driven)、认知友好(cognition-friendly)和输出引发(output-induced)。这3个函项总括了课堂语言教学的有机构成,是教学理念的“顶层设计”。同时举一教学实例,分解其过程,厘清其内在互动,倡导建立范畴与概念化的教学机制。

2. 理念构建

2.1 构件概念图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批正在成长的青年人,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懂两种以上语言和文化的外语人才。纵观外语教育、教学历史,我们并不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它总是历时翻新。但无论是何种方法,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手。法之多,理之足,不一而足。人们常说:“课无定型,教无定法”。那么,这种说法的背后一定有其总控的理论或理念。

结合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提出了课堂外语教学的理念,那就是关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三构件之说。理论源泉来自于对一般外语课堂教学的归纳和思辨,力图高屋建瓴,简明扼要。现图述如下:

图1 三构件内联建模图示

构件(prefab)一词最早出现在语言教学研究中,是在1989年旧金山州立大学的TESOL夏季学术年会上William S.-Y. Wang的讲座中,讲座的题目为:Language Prefabs and Habitual Thought。该文中的构件指“自由使用的词语的较大组块”,即语言中储存的预制性的习惯表达。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地储存和提取语言构件,话语内部的连续统是不断地增加和变化着的。我们之所以引入“构件”一词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过程是语言交流和学习的发展。三构件之间既独立又关联,充分反映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隐喻统一体。一个概念体联动两种内含因子,且两者在哲学意义上具有相似性、互动性,时时触发,整个内含机理是单个教育教学的连续统。

启动(priming)本是心理语言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启动范式(priming paradigm)的理论基础是记忆系统中自动扩散的激活过程。启动实验过程中,被试一般意识不到启动词或结构与目标词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它反映的是内隐记忆。我们引入“启动”一词主要是因为外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多种概念节点(conceptual node)形成的语义网络全面启动效应。它贯穿于整个外语课堂教学,语义启动和加工持续不断,它可能是单一的语言内启动,也可能是跨语言的启动或联动。因此,该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导入”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启动永远存在,导入是目的性启动,二者一种是表象,一种是手法。启动目标不是唯一的,可能是多重的,但必有一个是主导性的,其余为辅助性的。因此,有时我们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以载道,格物致知。

概念图分为两层:第一层“启动—过程—目标”(PPT)是表象层,是可以目测到和感觉得到的;第二层“概念驱动—认知友好型—输出引发”(CCO)是要求操作者(教师)熟练地“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教学“内功”的外泻或突发,渗透着教学本领。

2.2 二层环节内联

我们不特别强调何种教学方法为更优,而是注重教学过程中语言意识的培养。语言意识包括:语法意识、社会文化意识、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如何提高目标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能力,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掌握多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本文倡导的是认知教学法,即充分关注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程度和认知拓展的状况,在任何语言教学和学习阶段,内容启动时侧重概念驱动,讲解时注意认知友好,检测时发现、归纳问题,总结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对此,我们细化如下:

2.2.1 概念驱动—认知友好型教学理念先导:教学启动环节概念化驱动

人们的行为是概念驱动的。概念经体验、加工、深化和抽象后储存,并在往后类似的事件域中再触发,做出判断和重复行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使人们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图式性意象。校园学习是人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百科概念是一种积聚性表征,与专业学习息息相关。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知来源于人类的各种物理活动、精神世界和社会体验,且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各种经历中留下烙印。语言是社会文化的,更是认知的。因此,外语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对外来文化和语言敏感性的重要渠道。既然人类的认知是体验性的,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部分也是体验性的,而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也必然是体验性的。语言实践涉及范围广,有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想交流,也有身体力行的实验实训。认知体验有利于加强和扩大学生已获得的思辨视域,提高接受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反过来,较强的思辨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主动权,切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教学理念是先导,课程教学是关键。在良好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课程教学为平台,以内容为依托,可以开展多方位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从认知体验的视角出发,关注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注重信息传递和兴趣维持;坚持真理探索和理念创新;达到智慧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用公式来表示课程教学的生态系统,便有了I=5i之说,即Instruction = information + interest + inquiry + initiative + incarnation(教学=信息+兴趣+探求+能动+造就,作者译)(蔡龙权2009: 398)。此5个“i”囊括了教与学的基本进程和内涵,认定了“i”的重要性。它们是概念驱动实现过程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认知友好型教学实现的基本环节,过程中的认知友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启动。

在上述5个环节中,“兴趣”是认知友好实现的前提,没有强力的兴趣和动力,教学过程味同嚼蜡。即使教师有意愿,但学生无投入,那么,“友好”氛围无望,教师无策,学生无果,也就根本谈不上友好型的认知发展。认知友好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动机触发、过程中的手段和决策、评价机制中的科学和人文认同。

2.2.2 概念驱动—认知友好型教学成果指向:“输出引发”夯实“输入引领”

“输出引发”假设是“认知赋值说”的目标和实现过程。2013年4月“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我们变“驱动”为“引发”,旨在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要求我们变一般性输出为引导性、触发性、开放性输出。实施以“输出引发”假设为理念的高校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当今中国外语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掌握和运用知识”为目标的终极口号。“输出引发”与“输入引领”(input-directed)并不矛盾,前者让教育内涵更为丰富、踏实、易见,后者“输入引领”中的一部分是赋值实招之一,在知识的输出过程中全面实现。“输出引发”是将理想的“输入引领”达到满意的结果,可以说,后者在内涵上纳入了前者。下一小节简述认知友好型写作教学构建,以此作为落实案例。

2.2.3 概念驱动—认知友好型教学落实措施:自主与合作,落实“写长法”

对一种事物的认知,人们不是以简单的方式去看待它,而是要对其进行概念化。“语言学习即是范畴学习”(Language learning is category learning)(Holme 2009/2011: 21),学习那些在新的认知环境中错综复杂的网络体系,认知友好型贯穿始终,它能使认知高度最大化。就5项技能目标实现而言,思辨的赋值与收获主要是通过“说”和“写”来夯实的。“说”即“对话交流”,是心灵的点亮、信息的交流和求知的满足;“写”即“个性创作”,是情感的通达、思想的闪烁和理念的再现。“写”让思辨具象化,同时辅以同桌和教师的参与,来达到思维模式的改变,它是概念整合的有效途径。这里所指的概念整合是中西方文化、哲学、人文和科学思想的灵活贯通,外语教育教学过程更是中西文明融合的一种体现。

课堂教学因内容不同而体现为不同的课型,但自主与合作始终存在于各项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这里强调的是输出引发的重要性,“说”和“写”是输出引发的两个基本方面,在两条渠道实施进程中既有教师的理念引导,也有学生的实践深化。语言实践是互动的,教师和学生互为知识输出对象,是自主与合作的载体。教师的话语引导具有前景性和映衬性,而学生的语言实践使他们的背景化认知得到加强和再认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获得了反思,促成教学水准的提高。有时候由于教师间认知风格的不同,给不同对象的认知赋值也是有区别的。我们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把握赋值的量标,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对于5项基本技能,我们重点强调“写”,这是基于友好型思辨赋值的理念和语言实践两环节。英语作文“写长法”源于5个综合理念:1)打开学习者的情感通道,促进其外语学习;2)外语技能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3)写长可以加快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4)帮助学生超越自我,开阔思路,挖掘学习潜力;5)落实“读书必须过笔”的理念。通过写来整合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通过写长去挖掘思想深度,充分锤炼语言运用基本功,这正是“以写促学”的优势(王初明 2005: 45-49)。

写的过程为:先初稿后终稿。让学生有感而发,放开写,放胆写;写感受,写体验;写出自信,写出语言功底;写出外语学习的美好人生。评改步骤为:学生自改、同桌互改;教师选阅或软件检测、讲评和总结。只有不怕写并有动力去写,“写长法”才能实施,才能充分促使和达到思维精确运用的特殊功效,将外语知识打造成具有实实在在的实际交际能力。(王初明 2005)

3. 认知教学法理念及对教学过程的意义

3.1 认知教学法理念

认知教学法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性理念(a CL-inspired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在课堂各教学环节注重营造真实的认知学习环境,以概念驱动为切入点(using concept as a driving force; being concept-driven),重点强调和突出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它充分关注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及互动关系,让学生在分析课文语言现象的基础上,认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准确地表达思想和内容;以情景刻画、观点论证、语篇布局和构架为重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合理推导和科学论证的逻辑思辨能力,尤其是概括和抽象能力。

我们认为,外语专业高年级课程建设应该以中西方概念比对为先导,在教材文本选择和编写、语言运用综合设计、学年考核等教学规划和落实层面上做文章。放弃传统教材编写文体多样性要求(专业相关课程已提供了足量的篇幅),尝试纯理念性的,涉及中西文化在哲学层面上的集成(很少有学校用英语开设“西方哲学”课程,这恰好是目前外语专业学生的软肋)。学年课本可以选择一般性的习以为常的话题,例如,围绕authorship、beauty、democracy、freedom、happiness、love、opportunity、politics、religion、sorrow、success、thankfulness、trust、vanity、wealth、youth等30个左右的主题,将其编写成两册。诚然,在中西方世界都不缺此类的优秀题材。

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与传统的语法分析和情景分析相比,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实施认知友好型英语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学生做到了学有感悟、能动激活、学以致用、永生不忘。

3.2 课程教学例证

本小节在上述理念的引领下,结合“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一课 “Friendship”(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何兆熊、张春柏主编,Book 6, Unit 13)来例证认知友好型外语教学中的三构件假设如何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以下框架表示内含因子可触发的环节。

上述单元教学设计,贯彻了以概念化驱动、比对、产出为导向的认知友好型教学理念,在纵向上由浅入深、逐步渗透,达到了对“友谊”概念和范畴的深度认知(conceptualization);在横向上剖析了中西“友情”文化在哲学层面上的不同世界观和认识论(perspectivization)。教学过程重点解读了艾默生(R. W. Emerson)作为超念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是如何识解人与人之间的独特微妙关系(a web of relations)的。解读过程纵横交错、环环紧扣,确立了抽象概念范畴学习的立体意象图式(schematization)。

4. 结语

本研究是我们十几年来从事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上升到新的理论建构。一直以来,我们倡导的外语教学理念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掌握外语。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在新的经济生活环境中更需要切实有效地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深入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要想“入乡随俗”、“与狼共舞”,还得有“真刀实枪”的本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文中阐述的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驱动—友好—输出”三结合的构建,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货真价实”的语言运用本领。但该假设还涉及其他探索性问题,如:外语在何种程度上能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最大服务信息?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能为高校外语教师在哪些维度上促进学生外语思辨能力的发展?

Boers, F. & S. Lindstromberg. 2008.CognitiveLinguisticApproachestoTeachingVocabularyandPhraseology[M].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Holme, R. 2009/2011.CognitiveLinguisticsandLanguageTeaching[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Litllemore, J. 2009.ApplyingCognitiveLinguisticsto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Robinson, P. & N. C. Ellis. 2008.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Skehan, P. 1998.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Tyler, A. 2012.CognitiveLinguistics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TheoreticalBasicsandExperimentalEvidence[M]. New York/London: Routledge.

何兆熊, 张春柏. 2013. 综合教程6(第二版)[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初明. 2005. 外语写长法[J]. 中国外语 (1): 45-49.

(责任编辑 任凤梅)

通讯地址: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是2014年温州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级英语”(温大行政[2014]262号)的立项成果之一。

H314

A

2095-5723(2015)01-0013-05

2014-11-31

猜你喜欢
外语构件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