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哲学教学

2015-03-16 06:12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734100
学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齐军孙子兵法能动性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734100)

《孙子兵法》与哲学教学

闫向清(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734100)

本文通过教学片断的形式,论述了《孙子兵法》中一些经典思想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孙子朴素的哲学思想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孙子兵法》哲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生动有趣乃至富有哲理的学习材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精髓富赡的思想、缜密严谨的逻辑和典雅绚丽的文采成为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我在哲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其中一些富含哲理的内容,与学生共同品味和分享,使学生对看似枯燥的哲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倍增,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可谓一举多得。下面,我举几例谈谈《孙子兵法》思想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片段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我国春秋时期的孙武写的《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第一兵书”,其中贯穿了深邃的哲学道理,对我们学习哲学很有启发。孙子在《军争篇》中讲道:“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善于用兵的人会等到敌人士气懈怠时再去攻击他,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军队的士气。

师: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生: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那么,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

生:矛盾特殊性的含义以及三个表现。孙子的兵法主要体现了第二个表现:同一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师(再举例,多媒体显示“长勺之战”资料):资料主要反映了齐桓公企图一举征服鲁国,从而发兵攻鲁的故事。请学生概括资料主旨。

生:资料表达了三个信息。一是,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二是,鲁国谋士曹刿随庄公出战,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让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发起冲击,均未奏效。待齐军疲惫,士气沮丧,鲁军实施反击,一鼓作气,击溃齐军。三是,庄公急于追击,曹刿恐齐军佯败设伏,即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车眺望齐军旌旗,发现辙乱旗靡,判明齐军确败,然后建议乘胜追击,最后将齐军赶出了鲁国。

师:材料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生(踊跃发言):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察看齐军阵势后建议乘胜追击,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上述材料还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生甲:联系的观点(修整内政,取信于民)。

生乙: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

生丙:透过现象看本质(辙乱旗靡)。

教学片段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师:孙子在《虚实篇》中讲道:“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请问大家是什么意思?

生(各抒己见):是善于作战的人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的意思。

师: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教师放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视频片断,然后介绍背景资料,最后让学生总结资料意思。

生:资料主要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企图歼灭我华东和西北野战军,然后再转击我晋冀鲁豫野战军。针对敌人这一作战意图,毛泽东将计就计,制定了应对策略。二是,毛泽东电令我华东野战军在胶东摆开与敌人抗争的态势,将敌人的“右拳”诱向渤海之滨;同时令我西北野战军,主动出击榆林,将敌人的“左拳”继续向西北方向拉。然后,我刘邓大军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扭转了全国战局。

师:视频和材料是怎样体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学生积极发言。

师(总结):毛泽东针对敌人的作战意图,将计就计,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用计划、方案来指导实践活动。诱“右拳”于渤海之滨,拉“左拳”向西北方向。说明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创造条件,发挥其有利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片段三:联系的观点

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战争也不例外,它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

多媒体出示资料:

A.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孙子兵法》(作战篇)

B.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军形篇)

C.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孙子兵法》(九地篇)

师:上述兵法体现了战争与哪些因素之间的联系?

生:A主要体现了战争与粮草、兵马等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B主要体现了战争与法制之间的关系;C主要体现了战争与外交之间的关系。

师(总结):经济、政治、外交等因素都会影响战争。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二战的经济损失。

生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多亿美元。

生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师(补充讲解):越南战争中美国耗资4000多亿美元。请大家分析上述战争资料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

生(踊跃发言):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条件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无论是《孙子兵法》的精华,还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都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片段四:一分为二、矛盾双方的转化

师(讲解):孙子在《九变篇》中讲道:“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请大家思考这句话的大意,并说明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甲: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要充分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及其关系。

生乙: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不利,不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

生丙: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生丁: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放映连续剧新《三国》官渡之战片断,然后让学生概述片断大意。

生甲:在官渡之战中,虽然曹操兵少粮缺,士卒疲惫,后方不稳,处境困难,但他采纳了谋士荀彧的意见,决心坚持危局,加强防守,乘隙破敌。

生乙:后来,曹操乌巢焚粮,一举打乱袁绍的阵脚。随后又乘胜反攻,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师:这一片断是如何体现矛盾的观点的呢?

生: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曹操兵力虽然处于劣势,但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依然能够转败为胜。

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教师挖掘和运用《孙子兵法》中的个别兵法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传承我国的哲学思想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齐军孙子兵法能动性
《孙子兵法》组歌
Weather Forecast in Changsha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用人当用长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失控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