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年东街小学 734000)
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马海霞(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年东街小学 734000)
时代需要教育变革,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革新,就是要从被动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当好导演,主导整个课堂,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扬。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和实验探究,对自己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改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主体数学体现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也就是教育学经常强调的因材施教,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习个体的不同,我们的教育才能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设计新的教学思路,要好学生更显优秀,差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了解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学生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少数学生能“吃得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这样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类作业。例如,现行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作业练习题目的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的习题:第一类型的有基础练习题,就是教科书每一训练后的做一做;第二类型的有变式练习题,就是教科书每一训练练习题;第三类型的有综合练习题,就是教科书每一训练习题中带星号的练习题。对于这三个类型的习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能力进行分层作业。第一类型的基础练习题,就让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去做;第二类型的变式练习题,就让班上的中等生体验去做。第三类型的综合练习题,就让本班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这样分层设计的数学作业学生都爱去做,学生的主体性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得以调动,所以,这样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既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数综合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这里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应该是常规的、靠简单的模仿就能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是一种情景,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出、求解并作出解释,它应该具有趣味性、智力挑战性,或者一定的神秘感,能够引起学生急于求解、主动思考、积极应战,它不一定有终极答案,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由浅入深地作出回答。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伴以个人或小组的课堂实践。
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只有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学生的主体性也才会很好地体现出来。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分数应用题中存在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题型,例如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单位1”往往难以清楚地找出,问题和条件之间的联系隐蔽等等。教学中要想解决这些略显复杂的题型,需要找到突破口,寻找一些新型的解题思维。利用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巧妙寻找等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是列等式的前提,但是事实上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或等量比较隐蔽的时候,等量关系就比较难以列出,这就需要加强寻找等量关系的训练。在这里主要有两个方法寻找等量关系,一个是利用题中的条件写出等量关系;另一个是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来寻找。第一种方法就是快速找出题里的“单位1”,例如一片树林中有杨树和柳树,杨树是柳树的1/3,杨树100棵,求柳树棵树。在这里柳树为单位1,柳树棵树×1/ 3=杨树棵树。第二种方法就是:例如小明有一些糖,吃掉1/3,还剩4块,求总糖数。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得到一个等量关系:总糖数-吃掉的糖数=剩下的糖数。在日常答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找出等量关系,加深认识,培养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发扬了学生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和谐互动教学,是让我们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双边互动中来,在师生的和谐互动中教学相长,真正实现提高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这种互动的教学:师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一起合作学习,亲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探究经历。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双边互动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突显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积极有效的双边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度参与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最充沛的精力参与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自主自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就会得到很好的彰显。
总之,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多思考,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情景,让学生在自主、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发现和探索中形成能力。
[1]刘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点滴[N].教师报,2004..
[2]金佑来.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引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3]刘金星.数学教学更应注重过程[J].福建中学数学,2008(12).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