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元氏县槐阳学区0511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赵丽彩
(河北省元氏县槐阳学区051130)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只注重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新课改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这正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与目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宰,整个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整个教学枯燥无味,处于教师的专制之下,学生的活泼好动倍受教师的压制,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记忆知识,尽管教师与学生付出了很大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收效甚微。现代教学下的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探究的平台。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探究氛围,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开放、融洽而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此课并不是很难,为此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完成对此课的学习。然后让各小组选取代表走上讲台来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没有了灌输,没有了教师的严格控制,而是开放而活跃的教学环境,是学生自己的舞台,这激起了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积极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发挥小组成员共同的聪明才智,一起来展开探究性学习。结果出乎我的想象,组内学生的讨论很激烈,学生代表的讲解也非常精彩,这样真正实现了全体学生的主体探究,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更深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强大动力,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问题情境之中,这样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而积极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我探究来解决困惑,这样更能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巧妙地布置疑问,以问题为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始末,以疑问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从而展开主动探究。
(一)导入时趣味性提问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问题来导入,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导入时让学生思考,在你眼中的新衣服是什么样的,那么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装又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中启发性提问
当学生理解困难、肤浅或是错误时提问,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思考与解决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提问,以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学习的中心无形转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
(三)结束时开放性提问
课堂教学结束时提出开放性问题,这样可以摆脱文本的限制、思想的束缚,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展现自我、发挥想象的舞台。如学完《伤仲永》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方仲永接受后天教育,他是否一定可以成为人才?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然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师生角色,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自主探究,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一)尊重学生
学生并不是成人的附属,而是与教师享有平等地位的学习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给予学生平等的权利。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尊重与平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二)信任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开展下去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要如何,而是要相信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重要了,放权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发挥组织与指导作用,在关键时刻、重要时机巧拨妙引,相机诱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方法。
(一)留白处延伸
留白是一种艺术,在文章中有许多的留白,一个省略号、意犹未尽的结尾能够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留白,发挥想象,展开富有个性的探究性学习。如《皇帝的新装》结尾留给了读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我们可以让学生针对结尾来展开探究,续写结尾,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二)无疑处生疑
在阅读时,于不寻常处质疑很容易,但是我们更应关注细节,在无疑处生疑,这样才能真正领悟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正所谓于无疑处生疑,方是长进,于无疑处生疑正是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较高层次。
(三)矛盾处质疑
文章中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实则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在矛盾处质疑,这是重要的探究切入点,通过学生的探究更能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否定,而的确表肯定,两词用在一起似乎矛盾,引导学生在此处质疑,展开探究,更加利于学生的深刻把握。
总之,探究性学习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为基础,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所展开的互动学习。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确立学生探究主体地位,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