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421001)
优化教学运行,彰显南华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罗祎敏
(南华大学421001)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提出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通识教育、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运行,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从而优化教学运行,彰显南华特色培养模式。
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人才培养
现在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强度不断增大,同时也对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归根结底是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极速发展,从而逐渐呈现出动态变化状态。因此,研究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以此来满足市场变化。创建南华人才的特色。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结构,塑造出更具南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出基础扎实、专长突出、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特色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高级人才的要求。更好地、有序地运作教学,使大学科、大专业更好地执行,以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结构,更好地实现“培养出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勤勉务实、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研究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彰显南华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科融合交叉
现在学科向边缘化与综合化方向发展,各个专业会发生融合交叉的现象。依据整体化的教育理念,调整学科的结构,逐渐消除各学科的边界,设立具有一定兼容能力的大型学科。在本学科内让学生把握系统知识,留意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本学科内的作用及推广使用。此外,还应该多注重知识的选择和相互融合,进行系统优化,以展现出整体化的教育理念,建立培养人才的新框架。
(二)基础和应用的学科一视同仁
调整学科结构,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加强自身优势学科。优势学科是应用学科,所以应加强。但在加强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基础学科同应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不仅需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保障就业发展后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以拉近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为新兴的学科铺垫道路
发展新兴的学科,以及时为新兴的产业培养合适人才,输送新的血液。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新兴产业的变化进行科研,研究学科与其之间的联系。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素质创造良好环境
1.将完全学分制度逐渐推广
当前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是对复合性应用人才的培养,新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一视同仁。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为了设置多数选修课,开设新兴的课程,教师就需要将科研和实际教学工作融合,及时更新大纲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更新
更新教学模式,将教学、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各个高校根据自己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更新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模式一:“3+1”。该种模式为在学校集中学习基础理论课程3年时间,第四年时进入社会实训并完成学位毕业论文。
模式二:“3+0.5+0.5”。该种模式为在学校集中学习基础理论课程3年时间,第四年的前半年参加社会实训并选择学位论文的题目,而后半年时在学校完成剩余毕业论文工作。
(二)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总体结构是在课程改革时首先综合考虑的,各个课程模块要明确在总体结构中的定位。学生要想能做到对今后社会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做到善于对每门课程从“广而博”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精选、精简和整合。授课过程中,不是讲授越来越多的内容就是好。学生应该将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态度与基本方法等,为了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质量上,而不是所教信息的数量上,授课者应选择和强调最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谨记学生是教学观念中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要严记改变,善于分清主次,注重讲思路、讲要点、讲方法、选精拔萃,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要积极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主动精神,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好的、有效的教学,有利于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实施,有利于确保新型人才培养框架的实施和实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推广价值与可操作性是教学计划中必须重视的,使得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以及学校的校情相结合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积极组织和加强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样学生科技活动成效显著。
设置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一些环节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做出实物是优秀的设计方案中必不可少且重要的一点。从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呈现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培养出具有南华特色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总之,优化教学运行,彰显南华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置有相当兼容性的“大学科”和大专业,培养人才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强调现代科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与基本方法上,可以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上。做到解决学生学习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结构,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体现“南华人才”模式,而且还突出了“培养出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勤勉务实、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研究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1]陈肇田.宽口径、厚基础、分类培养计划的制定[J].高等教育研究,2000(16).
[2]蔡炎斌,林少菊,邓绍秋.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责编 金东)
罗祎敏(197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学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