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迪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湖北 武汉, 430014)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及康复的影响
刘迪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各45例。A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B组行传统护理,观察2组患者抢救效率及康复效果。结果A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与急救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A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路径; 抢救效率; 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关数据[1]显示,中国目前有200万该症患者,每年新增50万例,且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观察发现[2],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治疗中给予优质高效的护理配合,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因此,在护理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疾病特点,制定一整套的护理工作计划,有条理的开展护理工作。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其具有较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产状况。本研究对2组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的抢救与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3]; 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持续胸痛时间<24 h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管血栓形成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2~76岁,平均(53.7±3.1)岁;B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4~75岁,平均(52.9±3.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B组实施传统护理,根据急诊室护理流程,给予常规抢救治疗与护理,对患者进行院前抢救,行常规吸氧、止痛及镇静,入院后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建立静脉通道,患者确诊后进行相应治疗。A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组建护理路径小组,实施技能培训:在急诊室挑选优秀护士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采用等级责任制专职化急救护理模式,并实施APM排班制度。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向科内医师征询相关建议,并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进行查阅,结合本院情况,对护理程序进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路径表。护理路径开展前,对小组成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包括护理路径表内容的熟悉、操作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护理行为的规范化等。同时开展模拟训练,提高组员临床应变能力,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保证每位成员对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完全掌握。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对患者进行有效院前抢救,接到急诊电话至出诊时间不超过5 min,同时在赶赴急救现场前,通过电话对患者陪护人员进行指导,使其对患者进行安慰,稳定患者情绪,同时使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有条件可使患者进行吸氧;到达急救现场后,护理人员立即对患者采取抢救措施,给予面罩吸氧,进行心肌疼痛处理,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对于出现紧张、恐惧患者,进行疏导,舒缓不良情绪,减轻心脏负担。患者到达医院后,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初评与早期检查,在接诊后30 s内,完成对病情的评估,并及时进入急诊护理路径。开放绿色通道,按照先抢救、后登记挂号原则,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急救。在完成病情评估后,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调度,按照定时、定位、定人、定责的模式进行抢救,并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在1~2 min 给予患者氧气,3 min内,完成对血压及血氧检测,5 min内,完成静脉通道建立以及生命体征监测仪器的联接, 10 min内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同时,遵医嘱给予患者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镇痛剂。在抢救过程中,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对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进行密切观察。实施PCI术前准备流程,进行留置针穿刺,对患者做碘过敏试验,观察患者过敏情况,遵医嘱给予患者氯吡格雷300 mg及阿司匹林500 mg,在患者右腹股沟位置备皮[4]。在抢救完成后,将患者转入手术室。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急诊停留、分诊评估以及急救时间,同时观察2组患者康复情况,记录球囊扩张、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2组抢救效率比较
A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与急救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min
与B组比较,*P<0.05。
2.22组康复情况比较
A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s)
与B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氧缺乏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5]。该症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胸痛、心功能衰竭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同时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与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具有极高危险性,可引起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及心理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研究[6]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可随时间推移而迅速发展、恶化,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发病早期,及时开展有效的急救措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均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学者研究发现,在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所实施的急救护理行为针对性越强,规范化程度越高,急救各环节浪费时间便越少,抢救效率越高,患者康复效果越好。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既要求分秒必争,又要求护理行为规范化与优质化,而传统护理模式已较难满足临床要求。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主要是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某一疾病特点所制定的具有时间性、顺序性及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及资源浪费有,提升护理效率及服务质量[7]。急诊护理路径是在一般护理路径基础上,根据急诊科特点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征所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根据路径内容,实施预见性,主动性及标准化临床操作,从而减少在患者抢救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保障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路径以“护理内容”作为纵坐标,以患者“抢救时间”为横坐标,制定包括“院前抢救”、“入院接待”、“接诊诊断”、“综合评估”、“相关检查”等为护理内容的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路径表内容开展护理服务[8]。急诊护理路径将护理范围延伸至入院前,将各环节护理工作具体化,明确化,能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步骤。另一方面,通过路径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起到监督与提醒作用,从而增强其责任感,避免疏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并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与管理,使其对护理路内容充分熟悉,从而提高其护理效率与质量,并可通过护理路径表,对小组成员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及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内容的实施,是急诊护理路径模式的关键部分,按照定时、定位、定人、定责的模式进行抢救,可将各项抢救工作的时间具体化,精准化,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严格按照路径表内容对各项工作进行衔接,能减少抢救中的停滞,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多时间。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本研究中,A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B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结果显示,A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与急救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同相关文献[9]报道一致。临床观察还发现[10],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抢救越及时,越早给予有效治疗,其康复效果越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提示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患者康复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彦辉, 王素梅, 李海霞, 等.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3): 25.
[2]程宝珍, 张小红, 牛娟, 等.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5): 9.
[3]唐蓉.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11): 2060.
[4]杨晔红.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3, (21): 46.
[5]张巧利, 贺中云, 陈静, 等. 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0): 58.
[6]傅华珍, 胡会英, 张贺真, 等.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新方案的实施[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0): 2391.
[7]申晓芬, 李黎, 杨爽,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西部医学, 2012, 24(3): 588.
[8]舒永平.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心肌梗死中的运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 2012, 21(20): 2269.
[9]丁顺苹.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36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13(9): 171.
[10]卜庆锋, 刘杰, 李法祥, 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6): 1495.
The influence of emergency nursing and traditional nursing on the rescue and rehabilit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LIU Di
(EmergencyDepartment,WuhanCentralHospital,Wuhan,Hubei, 430014)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emergency nursing pathway on the rescue efficiency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9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implemented emergency nursing, and group B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Rescueefficiency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Emergency residence time, diagnosis evaluation time and emergency tim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group B (P<0.05). Balloon expansion time, bed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group B (P<0.05). ConclusionEmergenc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cu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rescu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route; rescue efficiency; rehabilitation
收稿日期:2015-05-19
中图分类号:R 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0-007-03
DOI:10.7619/jcmp.2015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