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艳吕发辉沈成银朱凤琴凤 林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子宫缝合方法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
吴 艳1吕发辉1沈成银2朱凤琴1凤 林1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缝合方法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社会因素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058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缝合子宫切口,术后随访阴道彩超,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随访术后2年再次妊娠剖宫产者腹部B超子宫切口肌层厚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肌层厚度测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及再次妊娠子宫切口肌层厚度比较,采用连续缝合、间断加固缝合子宫切口方法优于连续锁边缝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缝合技术 再次剖宫产
近年来,随着麻醉、输血技术的提高、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及各种妊娠并发症发病率的上升,剖宫产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的剖宫产率世界最高。剖宫产术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同时,其相关并发症也在增加,如子宫疤痕妊娠、子宫破裂等,近年来,因子宫疤痕妊娠而切除子宫的报道时有发生,因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愈合不良导致子宫破裂,切除子宫、危及母儿生命的病例也在增加。然而,对子宫切口缝合方法尚未统一。本文就本院近几年剖宫产病例不同缝合方法,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因社会因素、无产兆初次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058例,其中采用连续缝合、间断加固病例1542例(观察组),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全肌层1516例(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5±2.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1.3)周。对照组产妇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6±2.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1.7)周,两组均无其他合并症及妊娠特有疾病。两组产妇年龄及孕周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随访两组术后2年再次妊娠并于我院剖宫产者1128例,观察组618例,对照组510例。
表1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比较
1.2 方法 剖宫产术术者均为我科具有中级职称者实施。连续缝合、间断加固:子宫切口前,下推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切口选择于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处,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切口的一侧顶角外0.5cm处打结后,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对合子宫内膜,然后浅肌层间断加固,最后连续缝合子宫浆膜层,保持切口缝合面的光滑性,放置透明质酸钠5ml预防粘连。连续锁边缝合:切口选择位置与观察组大致一致,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切口的一侧顶角外0.5cm处打结后,连续缝合子宫全肌层,然后连续缝合子宫浆膜层,保持切口缝合面的光滑性,放置透明质酸钠5ml预防粘连。两种方法缝合子宫切口时计时,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48小时。入组病例术后均无发热、低蛋白血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等症状,术后5天医嘱出院,恶露无异常,产后42天检查无不适,子宫双附件B超均无明显异常。半年后两组行阴道彩超检查,测量子宫下段切口肌层厚度、切口的位置、内部回声、周边回声及子宫周围和腹部有无其他异常。1128例于我院再次妊娠并剖宫产者行腹部B超检查,测量切口子宫肌层厚度。
1.3 剖宫产术后切口的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 ①切口处愈合良好声像图表现: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浆膜层连续且完整,部分子宫浆膜层略增厚、不光滑,切口处呈平直或弧形强回声带,形成凹陷及压迹,肌壁回声均匀或部分患者可见点状及斑块状强回声。宫内膜清晰,宫腔无积液。②切口愈合不良声像图表现:呈多样化,包块型子宫大小正常或增大,子宫浆膜连续且完整,切口表面隆起、毛糙不规则,切口与周围形成强弱不等的非均质团块回声,形状不规则,内部可见无回声及点状回声,团块处血流信号丰富,如团块向子宫表面突起,边界模糊不清,团块向宫腔内凸出致使宫腔线偏移[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行x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缝合时间为(9±1.5)min,对照组为(6± 1.8)min,两种方法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行阴道彩超检查切口愈合程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术后2年再次妊娠,行腹部B超检查测量子宫肌层厚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本研究显示对照组缝合时间较观察组短,从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及再次妊娠子宫切口肌层厚度比较,采用连续缝合、间断加固缝合子宫切口方法优于连续锁边缝合。
表2 两组产妇子宫切口愈合比较 (例)
表3 两组产妇子宫肌层厚度比较 (例)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及处理某些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据报道[2]21世纪发达国家剖宫产率呈逐步增长趋势,美国剖宫产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1988年上升约5倍,进入21世纪,随着发达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各国剖宫产率基本得到控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剖宫产率为15%。而我国剖宫产率则呈直线上升趋势,个别医院甚至高达80%以上。王敏等[3]分析综述了我国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医疗技术因素、剖宫产指征扩大、社会因素、医患双方因素等。而剖宫产的危害也被越来越多的发现,对母亲近期影响可能出现子宫撕裂、邻近器官损伤、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肠梗阻、盆腔下肢静脉血栓等,远期影响包括盆腔粘连、子宫切口内膜异位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相关风险,盆腔炎性疾病、腰骶酸痛等。对新生儿由于未出现宫缩,胎儿胸壁未受到挤压,易发生肺透明膜病[4],同时现有研究报道剖宫产儿体内免疫因子水平明显低于阴道产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国外有学者[5]通过5年的回顾性研究发现,选择性剖宫产儿降生第1年更易发生食品过敏及腹泻。1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较阴道分娩者高。因此,作为产科医生,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明确利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目前,剖宫产仍然是救治高危孕产妇的首选手段,因此,临床医生就必须面对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特别是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报道因子宫切口疤痕妊娠误诊及诊疗措施不当导致子宫切除等,危及产妇生命。目前认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手术方式、手术时机选择、缝合线的材质、缝合技术、缝合的方式,个体差异、低蛋白血症及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均可影响子宫切口愈合,产生潜在危险。而作为产科医生,应该考虑再次手术时术者所要面临的恢复结果,不能一味图快图新[6]。本研究主要是从手术方式及缝合技巧方面研究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数据显示,连续缝合、间断加固方法明显优于连续锁边缝合方法。但因本院条件、技术及本地区产妇个体差异,各地区研究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有待于各地区联合研究,期望能统一最佳的缝合方式。
1 边文华,郭华,于惠玲,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1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的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8):5992~5993.
2 Perveen Kauser Gupta Ridhima Al-Badr Ahmed et al.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epair of rare postcesarean section vesicocervicaland vesicouterine fistula:a case series of a novel technique.Urology[J].2012,80(2):477~482.
3 王敏,姚丽艳.剖宫产率现状分析[J].医学综述, 2011,17(24):3732~3733.
4 李亚玲.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6(5):259~261.
5 Berg A,Elburg RM,Geijin HP,et al.Neonatal respiratory morbidity following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in term infant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1,98(1):9~13.
6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7~209.
TheEffectOfUterineSutureMethodToUterineIncisionHealingInLow-segmentCesareanSection
1.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Hefei 230061,Anhui
WU Yan1,LV Fa-hui1,SHEN Cheng-yin2,et al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uterine suture method about uterine incision healing in low-segment cesarean section.Methods:Select 3058 maternal due to social factors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Using two methods to Suturing uterine incision.Follow-up vagina colour after the operation to know the situation uterine incision healing.Follow-up maternal who cesarean section again after two years using abdominal ultrasound.Results: There a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wo methods.Conclusion:Continuous suture,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method compare in uterine incision healing and Uterine muscle layer thickness.
Low-segment cesarean section;Suture techniques;Cesarean section again/
R719.8
A
1671-8054(2015)02-0024-02
(编审:吴大保 施仲赋)
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安徽 230061
2.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 23003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040606Q60)
2015-01-12收稿,2015-03-18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