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东文
用劳动续写光荣与梦想
■文/孟东文
于海洋是蒙东能源露天煤业机电修配厂采掘车间电气技术员,1985年出生的他现在是助理工程师。参加工作7年以来,他始终坚守在一线设备的检修工作中,踏实肯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在故障排除和检修技能方面寻求新突破,先后荣获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电投优秀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08年,大学毕业的于海洋怀揣着成为电器设计师的梦想来到了祖国边陲小镇霍林郭勒,投入到大型矿山采掘设备的检修事业中。这里全年无霜期只有4个月,在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烈日炎炎、春秋两季沙尘常常光临的恶劣环境中,“80后”的于海洋和他的工友们天天作业在野外,一干就是7年。通过7年的不懈努力,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技术带头人。
参加工作伊始,于海洋为了快速学习到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白天和师傅一起到现场进行检修,不懂就虚心向师傅请教,刨根问底,直到弄懂为止,下班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认真琢磨白天维修故障和处理方法,并记录在电脑中随时翻看学习。坚持追求才能达到目的,不懈努力才能学到真功夫。2010年初,经过师傅们的精心传授和指教,于海洋熟悉并掌握了国产及进口8立电铲、14立电铲、27立电铲的临故处理方法,自身的检修技能和独立排除设备故障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
2010年11月,于海洋竞聘到机电修配厂采掘车间从事电气技术员工作,具体负责检修技术指导和项目技改。这不仅给了他更大的信心,也给了他更多的动力。于海洋利用在大学时所学的知识和近几年来工作积累的经验,不断寻求对设备本身技术缺陷及修理上的改进和突破。
2011年10月,于海洋接受了工作以来第一次大型技改工作任务,对3台27立电铲PLC进行改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以前电铲上用的PLCS7-400系列产品虽通讯和扩展能力强,可驱动能力较弱,而且还需要外接接触器和继电器,对于野外作业、灰尘和震动都很大的电铲来说,增加了很多的故障点,而且外接继电器触点粘死还会导致PLC模块烧毁,往往会造成几万元的经济损失。基于这种现实,于海洋建议改用PLCS7-300,这样更适合电铲的野外作业环境。领导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安排他具体组织实施。经过20余天的日夜奋战,于海洋带领的攻关团队终于在入冬前将3台27立电铲电器系统全部改造完毕。改造后的27立电铲PLC柜的故障明显减少了,PLC模块运行稳定,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维修成本60余万元。
2013年3月,于洋海发现2703电铲连续多次出现提升失控现象,既耽误生产,又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隐患。经仔细分析,原因是抱闸系统有问题,于是他向车间建议,对2703电铲抱闸系统实施改造,外并联电磁阀和逆变柜同步控制,同时用两个电磁阀控制一个抱闸系统。改造后的电铲运行稳定,有效解决了电铲提升失控的问题。
2013年7月,为了解决14立直流电铲电机经常烧毁的问题,车间又安排于海洋成立技改小组,专门攻破此难题。经详细调查分析后,他发现14立电铲电机的很多控制部件都存在选型问题,触点很容易粘死,加上没有相应的电气保护,经常烧毁电机。因此,于海洋对症下药,组织技改小组对选型不对的配件都进行了更换,又在很多关键点上加了保护装置,这样既减少了因触点而引起缺相烧毁电机的故障,也加大了电机的维护力度。经过改造,电机的故障率下降到改造前的1/3,每年不仅节省近20万元的检修成本,而且也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长期的现场工作与实践,使于海洋获得了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也得到了身边员工的认可。2012年9月,于海洋代表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有限公司参加了“华能伊敏煤电杯”第一届全国煤炭行业露天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以总分85.15分的成绩获得了露天采剥机械电修工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3年,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又先后被评为露天煤业优秀青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电投岗位技术能手、全国煤矿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使然,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于海洋深知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他还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钻研业务,不辜负企业、领导、同事的期望。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将始终坚持深入到一线设备的检修工作中,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件事情,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电投蒙东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