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洋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4)
为确保矿产企业能够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足发展,有效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对运行成本的控制,特别是生产设备维护维修成本的控制,将生产设备维护维修成本控制在最合理范围内。近年来,该矿山企业也着力制定了详细的成本控制方案,将成本指标细化分解,将成本管理责任制落实,并采用相应的成本管控措施,有效控制电铲维修费用,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电铲维修维护成本指的是矿山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确保设备具有足够性能足以投入生产使用而采取相应措施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设备大修、小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事故抢修等,构成维修费用的主要为不可控费用部分和可控费用部分。其中设备修理费用通常属于可控费用,近年来我国推行相应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已经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设备维修费用已经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之中,为提高企业考核结果,有必要做好电铲维修维护成本管理,保障企业设备水平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质量[1]。
电铲维修通常由露天采矿厂维修工段负责,采矿场内部设置大修、小修两个不同工段,除电铲大修外,其他小修、中袖、维护检查都由小修工段负责。此外,采矿场还利用对外委托方式,将需要大修的电铲项目对外委托给专业修理厂。现阶段露天矿山通常采用预防性维修保养制度对电铲进行管理,周期性检查并保养,确保电铲各零部件具有足够性能、良好润滑以及一定承载力。根据实际考虑,对电铲进行大修所需成本较高,通常会5~6 年进行一次,并占到整个年度维修成本的一半,需要较长维修时间。因此,本文对电铲维修维护成本的研究将其分为常用维修与大修两方面,如图1 所示。
其中,电铲间接维修成本指的是,由于电铲日常维修所造成停产的成本损失,有关人员在对间接维修成本进行估算时,需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诸多要素,通常将矿山生产维修过程中的生产损失计入其中,而电铲维修过程中无法正常投入生产所出现的损失,通常计入收入损失、利润损失之中。电铲在实际应用中,每天能够完成一定的采剥量,采矿场将这些原矿输送至选厂中,经过一系列破损、筛选等流程,取得精矿。前文中所说电铲停工的利润损失,指的就是从电铲采剥直到精矿销售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就是电铲停机维修所造成的成本损失。将电铲维修维护成本进一步分解,可以得知其主要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动力费用、车间经费和管理费等内容[2]。
电铲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作业地点条件、温度、物料性质和供电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电铲的整体性能,若以上因素存在不当之处将会直接导致电铲出现故障,提高维修维护成本,根据某矿场从2018 年11 月至2021 年3 月(共计28 个月)的剥离、产量与故障统计,做出相应的剥离、产量与故障时间的对比曲线,如下页图2 所示。
根据该曲线图中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煤炭产量与电铲故障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无太大联系,电铲出现严重故障的几次时间均位于冬季。对电铲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在冬季进行剥离生产时,电铲所出现的动臂断裂、齿轮打齿现象增多,这是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泥岩形成冻层,并形成较大的挖掘阻力,在对其进行挖掘时电铲的提升推压部位遭受巨大冲击,且冬季气温降低导致钢材自身韧性降低,润滑油粘度增大,无法发挥有效润滑。要想从生产方面降低电铲维修维护成本,应从以下几点途径入手。
第一,加强矿井爆破工作,减少电铲挖掘所需阻力,入冬后立刻在泥岩中钻孔准备爆破相关事宜,定时检测挖掘物料的硬度指标,提高爆破质量,降低电铲挖掘过程中所受阻力。第二,应对生产工作进行均衡调整,可以看出电铲在冬季具有较高故障率,且一旦维修会带来很大经济成本,因此可以结合当地气候情况,在气温最低的时间停止剥离生产1~2 个月,确保电铲在最优状态下开展工作。第三,应提高电铲工作面条件,电铲本身具有较大自重,如WK-20 电铲自重近800 t,WK-30 电铲自重超过1 000 t,为此工作人员应为其提供良好工作面,防止工作面综合坡度较大造成电铲各零部件受到倾覆力而产生伤害,同时避免长距离走铲情况出现,防止行走部件出现磨损。
设备是决定产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决定后期维修维护成本的主要因素。要控制电铲维修维护成本,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设备质量,减少故障发生几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应切实提高电铲自身的可靠性,某矿现应用WK-20 和WK-35 两种电铲,虽然在价格、效率上都比较突出,但整体可靠性仍然有待提升,各种故障频发,如变频器对供电质量要求较高、高压环故障率较高、齿轮出现断裂等等,因此可以采用专用变频器、将齿轮改为整体式等方法,对其设备制造工艺进行优化。第二,应加强对突发性故障的预防工作,突发性故障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生产停滞、为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需要有关技术人员深入探究故障突发原因,并采取相应办法对其进行解决。第三,应保证设备得到足够润滑,电铲工作环境本身就较为恶劣,若缺少足够润滑,会导致齿轮、轴承等零部件出现严重磨损,造成齿轮打齿,后续维修将产生大量成本,因此工作人员应正确选择润滑剂,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润滑。此外,还应做好日常检修管理,保证每次大修后电铲具有足够性能继续投入应用,加强电铲可靠性,使其价值最大化,有效降低维修维护所需成本。
在电铲运用过程中,要想对其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除生产、设备方面,也应当从管理方面入手。首先,应逐渐探索新型运行检修模式,改变传统检修人员为主,运行人员作为辅助的方式,采用巡检与计划性检修相结合的灵活方式,逐渐将事后维修转变为预防性维修,在电铲维修工作中占据主动地位,确保全体运行、检修以及管理人员均参与至电铲管理工作中,将成本核算工作与人员绩效薪酬相挂钩,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维护维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其次,应加大对电铲维护维修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力度,对现有检测手段进行优化,实现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现并有效预防,例如电气IGBT 故障、轴承损坏等故障,现有检测技术很难提前发现,应加大力度研发相关检测设备,根据电铲振动、温度、压力等参数,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在故障发生前提前预测,确保电铲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技术人员可以基于现有EAM系统进行更深层次开发,将电铲各类信息数据整合归纳入统一数据库,日常开展对设备性能状态的评估,以此为维护维修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进一步实现预防性维修。最后,企业还应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逐步打造强有力的电铲维修维护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成本管理队伍,以人才为动力,助推电铲维修维护成本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电铲设备是采矿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高昂的维修维护费用,且在维护同时会造成企业大量成本消耗。为此,应着力探究降低电铲维修维护成本的有关策略,从生产方面、设备方面与管理方面对其成本进行管控,为矿产企业长足发展提供长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