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蓉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传统媒体要贯彻中央领导提出的“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作支撑”的要求,需要树立“新闻立台”、“新闻立社”的意识,做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通过对原创新闻的创意,开发多种形态的产品,在新兴媒体市场抢占制高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新华社的媒体融合编辑系统需要满足纸媒、数字媒体等多种产品的加工需求,各自为政的编辑方式显然是过时的。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为保证新的采编流程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编辑加工环节需要把握“一次采集、N次加工、梯次生成”原则。关键是应从以稿件为核心的处理流程转变为以融合报道任务为核心的处理流程。传统编辑系统是围绕稿件“采集、发送、收集、编辑、审阅、签发、回送、反馈”这一生命周期设计的,在传统编辑过程中满足了编辑部编辑、修改、校对统计等针对稿件的需求,稿件产生前的策划指挥环节却未能体现。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媒体融合的深入,单一媒体格式的稿件,对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以及网站等新兴媒体用户缺少吸引力;而多媒体形式稿件与下游多种发布系统格式的约定也不易控制;且不易满足用户对于创意和形式的不同要求。为适应媒体融合要求,新华社融合发展专项编辑系统子项项目组提出了编辑加工环节的设计设想如下:
媒体融合要求从业者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多样报道、丰富产品服务于各类用户;针对融合报道要求,应首先发扬传统媒体优势,牢牢把握舆论引导方向;其次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对内容和形式持续创新。媒体融合时代的采编流程要求将一系列相关的传统稿件汇聚在一起,稿件汇聚龙头是一个个融合报道的主题任务。在高效有序的组织指挥体系下,主题管理者要根据报道计划或社会热点实施融合主题任务的设置,并与相关传统稿件关联。由主题或产品管理者下发内容和形式创新任务。稿件要形成多个版本;比如一篇传统文字稿可以经过剪裁、扩充、润色,形成快讯、详讯、客户端和微博等版本,一篇传统图片要剪裁、压缩形成不同要求的大小;音频视频要根据产品要求转码成不同码率与包装格式的网站和手机版等。所有这些版本是各媒体编辑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准备的;这些多版本媒体资料是数字媒体产品的基础,将交由产品编辑加工。
传统媒体的整合需要打破原有格局,实现“纸、网、移、微、视”融合、人员并行工作和开放的加工方式。融合主题任务的多版本需求也可以由产品管理者下发,融合主题任务的产品属性可以由主题任务管理者或者产品管理者下发。根据产品的要求,各编辑部成员将得到分项任务。比如图片编辑部得到任务,要配发一张图片并剪裁成三种格式,文字编辑部得到任务要形成两条客户端版的文字。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融合编辑会增加一个任务视图:可按照“待办任务”与“已完成任务”察看。版本追踪和留痕比较等功能,在评价和修正编辑工作时有重要意义。图片智能剪裁功能:根据产品需求,剪裁和压缩图片,并能够预览效果。随着发布内容的移动APP和平台数量的增长,图片剪裁量大大增加。剪裁功能需要经常扩充支持更多的长宽比和尺寸。应该提供在一个窗口内同时展示多个剪裁效果,并利用产品要求信息对编辑的剩余工作进行合理推测,以减轻工作量。在合作编辑环境下,系统将允许不同人对稿件的不同部分进行操作,如有人在编稿件正文的时候,另一人可以进行批量标引,批量增加稿件的分类属性。
融合采编系统需要进行详细配置,例如:稿件组成、稿件条数、文字字数、版本要求、图片长宽比等物理参数等。产品管理者要负责增加新产品的属性,后台系统需要配置产品最终包装格式与产品组成部分间的关系,由后台看守进程实时比对各组成部分的就绪情况。当一条融合主题任务下属多版本稿件就绪后,该主题任务的某项产品的所有配置要求如果得到满足,该任务就可以进行组装了。产品管理者将得到就绪的提示。不同的产品管理者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从而满足“多元适配”的要求,提高稿件利用率和影响力。
融合采编系统发布端发布社交媒体、网站消息以及客户端内容后,要将链接、二维码等方便分享、传播的内容回传编辑加工平台,以利于后续稿件相互推荐和引用,例如社交媒体发布的短消息后附加详细内容地址,有利于新闻的多路径传播。对于相互推荐链接的产品,二次发布功能必不可少。发稿人需要修改和重新发布功能,同时,对功能的测试也很必要,在正式发布重要数据之前发往测试产品地址,可以检测产品互动效果和链接的正确性。其次,发布端需要根据设计好的频度定期反馈产品受欢迎程度,如点击量、点赞量、分享量和评论反馈等。在编辑端对评论等进行数据的清洗,整理,对量化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有效数据。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后,形成各种趋势图表。
多版本稿件,作为各种装配融合产品的零件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被丢弃;对于编辑加工这一流水作业环节来讲,一般不作长期地信息保存。根据反馈信息和管理人员选择,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多版本稿件可以保存在知识库中,配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注释,方便学习交流。
已颁布的国家标准《报道策划及新闻事件置标语言》中,已经涵盖了事件和下属稿件等元数据项;该标准对实施融合采编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