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益品,王礼,朱艳
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存活的患者中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严重妨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从而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本文拟探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向心性加压缠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52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及SHS诊断和分期标准[3-4]。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①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61.15±9.64)岁;病程(42.27±9.03)d。②对照组,男17例,女9例;年龄(60.54±10.76)岁;病程(44.23±13.2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良姿位的摆放、间歇气压治疗、针灸、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肌肉、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及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5-6]。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技术和压迫性向心缠绕治疗:①关节松动技术:对患者患侧上肢各关节(包括胸锁关节、胸壁肩胛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肘和前臂、腕关节和手部各关节)根据需要分别进行牵伸、滑动、转动、旋转等松动手法,每天1次,每次20min。②压迫性向心缠绕:关节松动术后用一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快速有力地缠绕各手指,开始前在指甲处做一个小环,缠绕至手指根部不能再缠为止,缠好后,从指端小环处迅速拉开线绳;每个手指分别进行,手指缠完之后开始缠手,直缠到腕关节[7]。反复缠绕3~5遍,每天1次。2种治疗均连续进行30d。
1.3 评定标准 ①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上肢疼痛程度[8],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②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9],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③手部肿胀测量:把手浸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至水面淹没至手腕横纹处,测出排掉水的体积即为手的体积,患手与健手体积差为患手肿胀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④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0]: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手部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和疼痛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肌肉可有萎缩但不明显;无效,患者关节水肿、疼痛和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治疗30d后, 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2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治疗30d后,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3例,对照组分别为6、12和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46%、69.23%,P<0.05)。
组别n时间FMA(分)VAS(分)肿胀程度(mm3)观察组26治疗前35.32±8.938.18±1.3425.34±4.27治疗后55.34±9.47ac2.74±1.23ac8.37±1.59ac对照组26治疗前34.87±8.748.26±1.4724.94±4.53治疗后44.93±9.16b4.98±1.43b13.74±1.97b
与治疗前比较,aP<0.01,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肩手综合征多发生于脑卒中后的1~4个月中,表现为病侧的手突然浮肿、疼痛、皮温升高、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及患侧肩痛[11]。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白,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常用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有患肢正确体位的摆放、冷疗、冷热水交替治疗、患侧上肢的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物理因子疗法等。胡可慧等[10]、郑惠盛等[12]、夏隽晖等[13]先后报道了气压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赤风迎源针法、作业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纪树荣[2]主编的《实用偏瘫康复训练技术图解》和由刘钦刚主译、Patricia[7]原著的《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等著作在介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时也提到向心性加压缠绕。
笔者在临床康复实践中观察到关节松动技术能有效地治疗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向心性加压缠绕能有效地治疗疼痛和水肿,因此对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了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和加用了向心性加压缠绕治疗。经过30d的康复治疗后,组内比较可见患者在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提示关节松动技术结合向心性加压缠绕和常规康复治疗均有助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肢疼痛、水肿的减轻和运动功能的改善;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运动功能、疼痛和水肿的改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效率高,提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向心性加压缠绕比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有更好的效果。探讨其机理可能如下: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浮肿、疼痛及活动受限,关节松动技术能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域的营养,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阀,从而缓解疼痛;同时关节松动通过牵伸关节周围软组织,增加其伸展性而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向心性加压缠绕通过对手部软组织和血管给予加压刺激再快速释放压力而改善手部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手的肿胀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技术和向心性加压缠绕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但本次观察的样本量小,是小范围的统计数据,而且缺乏长期随访资料的比较,因此不能代表所有患者的情况;同时在进行关节松动术时应严格把握关节松动技术的禁忌症和手法分级及其应用范围。笔者期望在以后的临床科研中能实现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观察,并做好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1]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57-757.
[2] 纪树荣.实用偏瘫康复训练技术图解[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13-113.
[3] 中华医学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 缪鸿石,朱镰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5] 唐强.临床康复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7-23.
[6] 倪朝民.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66.
[7] 刘钦刚,译.Patricia M,Davies.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17-318.
[8] 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44-345.
[9] 南登昆.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208.
[10]胡可慧,李阳安,熊高华,等.气压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3,28(2):106-108.
[11]蔡华安,文体端,段晓明.实用康复疗法技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676-677.
[12]郑惠盛,吴玉娟,常洁,等.赤风迎源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1):40-41.
[13]夏隽晖,夏文广,郑婵娟,等.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6):4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