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0)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①
陈珂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0)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时代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体育课不重要,这种观念必须纠正,要树立“健康第一,加强体育锻炼”的体育教学意识。这就进一步要求各高校完善体育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指导思想、构建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和对策。通过以上分析,希望可以给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完善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更好地促进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
体育课程 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 问题 措施
时代的发展促使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纲领,对体育改革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极大地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各高校进行改革的主要方向。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内体育锻炼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与训练,有利于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和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锻炼需求,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确保学生健康发展,达到锻炼目的。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理念,把体育选修课作为核心,结合多种形式的课余活动进行合理的体育教学,目的是确保学生树立主动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目的。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和锻炼意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目前高校普遍推广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安排,将体育课内课程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尤其要发挥课外锻炼的作用,它作为课内体育的补充,对促进学生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体育课内和课外锻炼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促进学生增强锻炼意识,才能达到终身体育是目标。
2.1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是心理、身体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4个主要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适应社会目标和全面发展目标。知识目标是指: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多接触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和保健。技能目标是指:要让每个学生尽量多掌握几项健身运动方法,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锻炼方式加强锻炼,树立体育特长。如:男生可以学习太极拳、打篮球等,女生可以学习健美操、舞蹈等。适应社会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调控自身情绪,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中出现的小问题,提高自身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发展目标是指:让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个人锻炼计划,进行自我监督和控制。培养学生树立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思想,并具备一定的体育竞赛能力,能够欣赏和评论体育竞赛,这都是学生全面发展体育的表现。
2.2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设计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它的教学设计比较丰富,使学生成为锻炼的主体、在体育锻炼中有绝对的自主权。某高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四阶段五形式”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的实践分成四个阶段和对应的五种模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设计。
2.3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化”教学内容
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是课前安排好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获取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也主要来源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某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网上选课的方式,一年级时开设了乒乓球、篮球、足球、健美操、等选选项课;二年级时设置足球、武术、太极拳、羽毛球等专选课;三年级时设置网球、武术、健美操、排球等选修课。学习期间,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自主选择体育课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4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化”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对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从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主要的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将学生的进步和潜能纳入评价之中,建立完善的“课内外一体化化”教学评价体系。要具体落实相关的政策规定;要将学生的体育能力的综合体现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最终效果评价结充分结合(图1所示)。这样即考评了学生体育技能效果又注重对其身体发展能力的锻炼,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图1 某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科学合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其在构建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办法来解决,最终保证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
3.1 开展社团形式的俱乐部活动
社团形式的俱乐部活动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种表现,它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体育选修课与体育社团具有相似的特点,因此把体育社团与选修课结合起来是选修课的基础课程。将体育选修课与体育社团有机结合是单项体育俱乐部形式的整体途径,要提高体育社团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同时要将教育经费和现有资源进一步整合,从而解决体育社团资金缺乏的现实问题。
3.2 完善体育课程建设,优化体育课程资源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保障,如:充足的体育场地、丰富的体育资源、合理的课程内容等,都是其必不可少的资源。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假设和维修,以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另外,体育教学部门要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开发新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广社区家庭体育活动,这样能够使体育锻炼的形式更加广泛,同时有利于优化体育课程资源。
3.3 强化体育课程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一体化教学发展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面对着体育课程改革问题,但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性,甚至有的高校有特殊限制,导致一部分学校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果,另一部分学校改革却失败了,没有实现改革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相对的管理制度建设优劣不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将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密切结合起来,但是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课外体育比较松散,学生数量多,锻炼项目也很多,这就给老师完成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带来了压力,部分老师就投机取巧,没有切实进行统计或者胡乱填写,这样就难以建成完善的评价系统。因此,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课内外体育锻炼进行规范,促进一体化教学健康发展。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健身的主动性,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整体体质的提高,受到多数老师和学生的支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从实施到现在,经过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健康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而没有开设体育课的大四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明显较差。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综合教学中的各要素,注重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体育锻炼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锻炼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同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树立了比较稳定的操作程序和教学结构,教学体系完整,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体育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探索全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1]张颖.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40-142.
[2]许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7):9-11.
[3]杨勤,吴秋林.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395-397.
G807.4
:A
:2095-2813(2015)05(b)-0110-02
陈珂(1982,9—),湖南茶陵人,男,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