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梅+++刘晓霞
【摘要】语文素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心品质。小学课改对学生理解、记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要让学生认知和理解教材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语文素养重要性,并据此提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初步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25-01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性阶段,由于语文是学习各科课程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小学是的语文素养,让他们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极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初步分析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1.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障碍
1.1 应试教育的束缚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过多的关注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并将成绩作为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标准,因为忽视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片面地依据应试来开展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也成为语文素养提升的较大阻碍。
1.2 教材内容相对固定
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发现教材很少出现变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教材内容未被调整,语文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继续使用以前用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很少或者不愿意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语文教师无需花费较大的努力进行备课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长此以往,教师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投注于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上面,这样限制了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
2.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2.1 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
教育既承担传承人类文化的重任,又肩负为社会培养人才、塑造健全人格的特殊“人”。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要求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并不断培养其基本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语文素养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他可以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未后续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2.2 培养人文价值的重点是语文素养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写、读、说、听这四项基本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现实生活需求,也无法体现语文的传统优势地位。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类竞争,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语文素养的存在,人们才能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3.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已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而且在语文素养培养的整个过程均能体现出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灵,并在作家和血红色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
3.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要建立一定的教学常规,并规定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要求,例如:如何预习、如何阅读、如何提问等,让学生严格按照教学常规去做,从而形成较好的教学秩序,长时间坚持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⑵教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并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在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初期,要制定一定学习方法和程序,并不断的强化、训练,例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师要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步骤,以此养成学生的语文预习的习惯。
3.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及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教师要从崭新的角度认识所扮演的角色,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将其视为学习的主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精心设计、安排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3.3 加强课前参与新课、感知实践
课前提前参与到新课中并感知实践活动,有助有学生初步认识新知识、获得表象基础,为学习新课程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疑点、认识障碍等,还可以及实地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不断启发他们进行思考,点燃他们探索语文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具备“教书育人”的意识,促进学生充分、主动、全面发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参考文献:
[1]赵艳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5:230
[2]蔡文霞.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 才智,2009,02: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