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长友
【摘要】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类教学,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 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45-02
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则无法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是个必要而且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了灵活运用。当然,他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真正归纳出这个理念的是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他在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时,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提出“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他要求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此外,美国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论观点也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强项,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强项。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主张“因材施教”。这些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1.因材施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真正地从学生入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它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2.因材施教可以改善两极分化
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就已经逐渐地产生了差距。拿数学学科而言,有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满分,而有的学生则刚刚及格。这样下去,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而因材施教则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改善两极分化的现象。
3.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拿四川省来说,有很多的边远地区,教学条件较差,家长意识淡薄,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所以一旦学生得不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无法产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就很有可能会破罐破摔,甚至会辍学。所以因材施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三、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1.正视学生的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在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优等生,有中等生,也有后进生;有调皮的学生,也有遵守纪律的学生;有聪明的学生,也有反应迟钝的学生。所以说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差异,对其进行统一要求与评价,而是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分析每个学生的学情,对他们作出深入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有条件实施因材施教。
2.进行分类教学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同,其学习习惯和主要学习方法也存在很大不同。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需要在合理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分类,并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比如在面对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他们以“特别”关注,采用让他们回答问题或者在其身边短暂停留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有意注意意识;针对一些计算基础较差,或者计算能力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学生,教师要从对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总结出发,明确此类学生的特长点,并强化其对运算口诀和手算方式的记忆和应用;而针对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无法理解某些立体图形的学生,教师需要从采用实体模型的方式,结合学生自主的动手操作,让其进一步加深对于立体事物的认识,进而构筑其立体思维结构。总的来说,实施分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同时,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如:(1)基本训练:①求出下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②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变式训练:①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一块三角形菜地的面积是276平方米,量的它的底边是46厘米,这块三角形菜地的底边上的高是多少米?
(3)深化训练:在图纸上画出底边是4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这样的作业起点低,且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学生的作业要求,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可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3.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
班级内有几十名学生,势必会有情况较为特殊或者行为比较特殊的孩子。这部分学生虽不占多数,却是我们进行因材施教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性孤僻,不合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多组织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又如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多细心观察,无微不至地予以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爱;再如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要多夸奖、鼓励,或者发掘其闪光点,将他们的兴趣从调皮捣蛋转移到努力学习中来。
四、结语
当前,我们的教育领域大力提倡因材施教,并不是一时的跟风,而是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作出的科学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更是要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多元智能理论,使其为今后初中、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小学教师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究,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引发诸位同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李健.多元智能:呼唤科学的转差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