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预习策略探微

2015-03-13 23:27黄敏利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探微初中数学

黄敏利

【关键词】初中数学 预习策略 探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114-02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教师也由传授者的角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因此,教师要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指导学生做好数学预习,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活跃,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效果更好。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多数学生还是“围着”教师转,课堂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预习

布置任务预习法是一种最传统的预习方法,教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有价值、有吸引力,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产生“预习就是看一遍书本内容”的错误思想。笔者认为,在预习之前,针对教学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最好的方式是设计导学案。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行的性质》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份导学案。

活动一: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问题1:剪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板,利用这两张纸板,你能拼出四边形吗?

问题2:观察拼出的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义:① ;② 。

(2)平行四边形的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读作“ ”。

问题3: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活动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采用你所学过的方法(如度量、平移、翻折等),与同学互相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把结论写下来。(从三个方面写出结论:边、角、对角线)

练习: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75°,你能确定其他内角的度数吗?

2.你能利用学过的全等知识证明你的结论吗?

活动三: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课本P43练习1,练习2)

活动四:探究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复习: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什么叫做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何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练习:课本P50习题第7题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知识,因此预习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困难,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一些基础练习,这样,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老师讲解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就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练习,较好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二、利用新旧知识结合点进行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让新内容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因此,在预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新课的内容。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练习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前一个学期学过的实数一章中,如何在数轴上找到表示一个无理数的点的画法,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画出来得到的点表示的数是无理数。通过设计这样的要求,学生很容易画出任意长为无理数的线段,并且可以记住一部分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也为学生学习下节课《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尝试练习或利用课后作业、习题预习新内容

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再通过练习或作业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并且与上节课内容有关联的学习内容,特别是计算类的内容,可以在上节课布置课后练习或作业时,适当布置学生去完成,如果感觉有困难,可以提示学生预习例题,然后按自己理解的程度再次尝试练习。一般情况下,学生是能够独立完成的,但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却没发现,在下节课讲解时,学生有了对比,印象就比较深刻。

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前,上节课内容布置作业时,笔者增加了一道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回答问题:

(1)y=x,y=x+1,y=x-4

(2)y=-x,y=-x+1,y=-x-1

每个小题中的几个函数图象的形状是什么?有什么关系?y随x的值怎样变化?

学生通过画图,可以得出一般式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讲解一次函数图象时,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可以自己总结出一般式的一次函数图象特点及性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进行预习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不但要重视结果,更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探究规律、总结方法,不断生成新知。利用这个特点,在有关图形课中,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道具进行实验操作、交流总结,碰到问题可以预习新的学习内容,看看是否能够得到启发,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探究《平行四边行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裁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自己拼图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利用拼图的结果及全等的方法证明结论。

又如准备讲授《勾股定理》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完成一道动手操作题: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

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

学生一开始认为容易,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就碰到困难,通过交流,有些学生会看到勾股定理的章前图,受到启发,能够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并且在课堂上,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这样拼出来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与原来五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是相等的。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学生印象深刻,无须死记硬背一些定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减少学生课后错题管理的时间,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探微初中数学
“ている”在日常生活会话中的用法探微
琴曲《幽兰》探微
《古今名剧合选》编选旨趣探微
一次函数常见题型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