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关键词】思想品德 价值观教育
典型人物选取法 反面人物比较法
价值取向导向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09-02
21世纪是“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转型变革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重塑正确价值观是当今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大任务。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科学价值观、环境价值观、审美价值观。价值观的时代性决定了价值观教育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与时俱进,与时同变。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价值观教育需立足学生,坚持理解性、对话性、实践性的原则。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三法”——典型人物选取法、反面人物比较法、价值取向导向法。
一、典型人物选取法——激发兴趣,开展德育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处于树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跟风”现象严重,甚至会树立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消极或偏激的价值观。立足初中学生易受榜样力量影响的特点,广大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注重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无可争议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选取法是指以杰出代表人物现身说法诠释价值观,亦或称正面人物选取法。中国历史发展至今,名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品德高尚、价值观正确的正面人物。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应的典型人物,给学生树立观摩、学习的榜样,可使呆板的课本理论更鲜活、更具说服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和渗透价值观教育,教师选取典型人物代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可理解性。立足初中学生的角度,所选取的典型人物代表必须是学生可认知范围内的人物,便于学生理解。(2)相关性。立足教学目标,选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人物,达到用典型人物形象、生动地诠释价值观的目的。(3)时代性。立足时代背景,符合时代发展背景的典型人物代表能更全面地表现价值观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一课时,笔者选取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断臂钢琴师刘伟。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上台,全场无言。他坐到钢琴前弹奏《梦中的婚礼》,演奏结束,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笔者借机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挫折的心。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勇于开拓进取,生活因挫折而更精彩。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自我感知、体验、探究,落实情感态度目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生活实践,领悟人生真谛。
二、反面人物比较法——矛盾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不少教师开展价值观教育时奉行的是价值观必须绝对正确,学生的认识只能在“正确”这条道路上行走,不允许掺杂任何负面情绪和任何小路分枝。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被灌输”的正确价值观产生怀疑,产生与价值观教育初衷相悖的效果。人是矛盾的综合体,世界是复杂的综合体,人只有在矛盾的纠结中比较社会现象,明辨是非,才能从心理上接受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反面人物比较法是相对典型人物选取法而言的,目的在于利用反面人物突出秉承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以特有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来关注和理解社会。因此,反面人物举例要有针对性,既要立足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与典型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明了地看到价值观的两种对立面以及秉承两种对立价值观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矛盾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面人物比较法的人物举例,除应具有典型人物选取法的可理解性、相关性、时代性外,还应具备以下两种特性:(1)针对性。反面人物的选取要与典型人物的选取形成鲜明对比,不能泛泛而谈。(2)可接受性。选取的反面人物事例不能颠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一课时,笔者除举例正面形象代表断臂钢琴师刘伟外,还以自暴自弃者隋炀帝为例。隋炀帝还是晋王时,可以说是隋文帝最出色的儿子,他统领大军南征北战,为隋朝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当上皇帝后,也曾励精图治,实施了开通运河、整顿科举等举措。然而三征高丽失败后,他开始自暴自弃,穷奢极欲,最终导致亡国。通过对比,显而易见“正确对待挫折,不骄不躁,勇于开拓进取”才是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正反两个人物事例的对比,既加深了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和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促使其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三、价值观取向导向法——教师引导,价值观指导行动,知行合一
中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其自我导向、自我认识能力不足,对价值观教育存在片面的认识。因此,广大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信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行动,达到知行合一。
价值观取向导向法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需求,学生作为价值观教育接受主体,只有对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感兴趣,且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内在驱动力和需要相契合时,才能更好地从心理上接受价值观教育。其次,用典型人物选取法和反面人物比较法诠释学习内容后,教师点明其中所包含的值得学习的价值观,形成理论学习部分。最后,以实践的形式落实理论,用价值观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更好地接受和实践价值观理论,形成自身独有的、明确的对价值观教育的认识。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一课时,笔者介绍正面代表断臂钢琴师刘伟和反面代表自暴自弃者隋炀帝的案例后,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案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并回答后,笔者点明价值观内容:人的一生难免会经历失败,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在逆境中绽放骄阳之花。从而教导学生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挫折中成长,在挫折中成功。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导相结合,可有效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典型人物选取法、反面人物比较法、价值观取向导向法,可激发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兴趣,正确认识价值观,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