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我国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改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经济业务相对简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在事业及行政单位的工作经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执行不到位。部分自身经济业务相对简单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情况,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有些单位领导和部门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和理念认识不够,抱着可有可无的想法,简单地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搞个书面形式的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对单位日常业务运行进行动态监督的一种机制,也没有认识到单位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领导对下属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照抄照搬,流于形式,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或无法执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财务核算水平不高,监控力度不够。受前些年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影响,有的单位取消了原有的会计和出纳,只设报账员。在财政部门会计集中核算期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人员或调岗,或退休但不补充。在这两年财务核算回归单位后,会计人员相对缺乏或业务生疏,导致财务核算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水准;非财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不合理兼岗,不同岗位之间没能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安排不合理。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无法对单位的财务和业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率低下。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已较为规范。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在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环节仍存在较多问题:(1)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不清楚资产价值,只管实物分布。长此以往,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无法核对;(2)不同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转移,未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也未进行账务处理;(3)对一些不能使用的、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清理,堆积成山,占用了大量的办公空间。由于疏于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资产保养、维修不及时,造成设备快速老化,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缩短了资产使用寿命。
4.预算编制简单,执行和控制效果不理想。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不断进行,其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预算编制较为简单。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仅根据上年经费收支结果、单位的业务性质、大概估计的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简单核定,很多还没有细化到各个具体项目,预算支出没有进行逐项逐笔的核定;(2)预算执行和控制力度不够。有些单位编制预算仅是为了应付财政或上级部门的要求,实际执行时不考虑预算,或基本脱离预算,造成预算只是表面文章,毫无效果。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导致日后预算调整或追加较为常见,降低了预算的控制效果。
1.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的全民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首先,作为领头人,单位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清楚自己在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责任,要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真正树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其次,单位各个部门和人员也要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第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和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第四,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设置单位的内部机构,分工清晰,奖惩结合,责任到位,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确保内部控制执行到位。
2.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加强监控力度。首先,要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其次,建立完善的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机构建设,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和完整。第三,明确划分职权范围,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监控作用。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要提高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宣传和学习。其次,建立规范和完善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卡片,对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转移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和进行账务处理。第三,建立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对于老旧资产及时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第四,提高单位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的工作环境和运行质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4.规范预算编制,加强管控力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应有一定的预见性、科学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单位应建立预算编制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编制部门及时获取与预算编制相关的所有信息和资料,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单位应当按照上级或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有效执行,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充分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