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2015-03-12 08:52郝士楼
文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新课程语文教学

郝士楼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教师可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构设适宜的情境以触发学生原生的情感;创设学习机遇以绽放学生思维的“火花”;采用赏识的态度以挖掘学生潜在的能量。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今天,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而课堂教学氛围与效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的认识活动,教学效益肯定不会提高。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学习?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几种教学策略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改革创新,推动和发展新课标下真正的语文教学。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我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课堂评价机制。这一机制的创建能激发学生兴趣,解决教学中困惑师生的问题。

1.构建师生互评的课堂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及其效果,学生会有清楚的感知。如果我们让学生来评价教师这一堂课,就可促进教师反思,推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行为的调整。而一堂课学生的兴趣、参与度及其学习成效,教师也一定明察秋毫。教师评价了学生,也同样会推动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促使学生学习更用心、更勤奋。

2.构建师生作业互评机制

适当量的当堂训练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课堂学习效率才会高。学以致用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在训练中提高的还有我们着力培养的语文素养。因此,对语文作业,建立师生互评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作业是否紧扣教学的内容,能否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练后便知。一旦学生从语文作业的角度对教师进行了一番评价,可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对教师的促进作用。教师会不断思考,精心选择作业形式;二是对学生的提升作用。学生评价后,教师调整改进的内容,应该是最适合学生的,也最能体现学生的要求。互评机制有利于规范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对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构设适宜的情境以触发学生原生的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网络等媒介中一些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但他们心灵深处情感是纯真朴素的,是未被污染的“原生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倾注丰富的感情,以引起学生情绪的波澜,唤起学生情感深处的真善美,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课堂成为陶冶人性闪现人情美的精致舞台,这不正是一个语文教师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最高追求吗?

那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触发学生的情感神经呢?

首先,引入情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境界,感知作品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之中,并引导其感悟、发现。如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首先让学生闭目听笔者低沉的情感朗诵,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伤感无奈的境界,展现清冷月夜大文豪孤闲失意的画面;再向学生介绍苏东坡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和流放差不多。而原来交游的朋友也唯恐避之不及。此时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文就是苏轼在被贬谪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充满基调的朗诵和细致的背景介绍,学生能够了解一代文豪在此文中赋予的情感,并为他不幸遭遇感伤凄情,涌动起对当时昏庸朝廷的愤慨和对世俗冷漠人情的鄙视。这样,学生在读文时,定会走进苏轼描绘的凄冷月夜,感悟他闲适心态下宦途失意的苦闷愁情。其实,语文课采用“以情动人”的方法,定会激发了学生的情绪,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使之感受到学习课文是一种人性人情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的学习冲动,不正是和谐课堂的最好诠释吗?

其次,感染其情。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教学《背影》一文,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对母亲较有感情,难以体悟课文里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于父亲的不满看法,然后和学生讲述了我的父亲疼爱我的小故事,并告诉学生,在我的眼中,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这个煽情的教学程式很快激发了学生爱自己父亲的情愫,他们在心底挖掘父爱的闪光点,明白父爱是深沉的,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我借势引导学生叙说他们的父亲爱护子女的感人片段,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领会。这样的课堂既让学生理解了文本,也纯净了他们的心灵,取得了“文道结合”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学习机遇以绽放学生思维的“火花”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积极创设课堂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课堂思维表达的能力;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探究学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乐趣和自信。教师可以采取辩论会、演讲会、讲故事、课文剧本演示等活动形式作为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让学生课堂表演《<威尼斯商人>节选》片断,学生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把人物语言表达得畅快流利,把故事情节牢记于心。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在活动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采用赏识的态度以挖掘学生潜在的能量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如果我们能用心理效应策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就会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想取得效果,我们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评价,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毋庸置疑,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但我们不能以牢骚满腹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朝着更糟糕的境地发展。其实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内在潜力,就看我们教师善不善于挖掘。当然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只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如果我们能发掘其出色的方面,就能促进学生其它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在学习中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和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总之,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而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是根本。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积累和掌握创建和谐课堂的教学策略,就会提高语文课堂效益,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打造和谐高效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初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新课程语文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